「我們自己擁有幸福的時候,就忘了那些應該幫助的人。上帝使我們這麼幸運,我們更應該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這是一百多年前,瑞士女作家約翰娜·斯比麗在她的名作《海蒂》中所寫下的不朽名言,而《海蒂和爺爺》就是盛著這樣的情感在一個個細微之處動人心弦。

主人公小海蒂作為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卻在經歷了喪失雙親,姨媽拋棄後,依然能夠充滿孩童般的真摯與單純,用美好的心靈在經歷成長的同時,感化和改變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作為一部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並成為西方兒童文學史奇蹟的經典之作。從它問世到現在,已經經歷無數次的出版、翻譯、改編,至今已經有超過一億人讀過這部小說。

這部短小、平淡的兒童小說始終能給孩童,乃至大人們帶來超凡的勇氣與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

它所蘊涵的精神力量與不俗品質也被許多電影製作人所看中,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版本單要數1937年由秀蘭·鄧波兒主演的好萊塢版本以及1974年由日本改編創作的動畫電影《阿爾卑斯山上的少女――海蒂》。

而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這部《海蒂和爺爺》則是在2015上映的由阿蘭·葛斯彭納執導,阿努克·斯特芬主演的最新德國版。

電影當初在瑞士上映時曾經引發票房轟動,在這個只有800萬人口的撮爾小國,電影觀看人數達到了近60萬,而且後來的觀影人數還在不斷的攀升,後來大範圍公映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席捲歐洲的票房佳作,斬獲了無數大獎。

影片講述了命運多舛的小海蒂自幼失去雙親便跟著姨媽一起生活,然而迫於生活與工作的壓力,姨媽無法再繼續照顧海蒂。

但她卻又不忍把孩子送往孤兒院,或者交給收養家庭,再三斟酌之後,她帶著孩子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想把孩子託付給阿爾卑斯山的於力――也就是孩子素未謀面的爺爺。

匆匆撇下海蒂,姨媽便悄然離去。孩子與老人就這樣意外開啟了一段充滿溫情的故事。

影片所講訴的故事沒有多麼晦澀難懂,也沒有太多刻意煽情的劇情,有的只是普通生活的點點滴滴,恬靜而又美好。

我們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絢麗多彩的夏日裡,山羊、綠草、藍天,羊童組成的一幅幅如莫奈印象畫般的鏡頭;可以看到白雪皚皚的山坡中,覆蓋著積雪的樹叢,老人與孩子迎著撲面而來的積雪,滿帶著燦爛的笑顏乘著雪橇一衝而下;可以看到海蒂穿著華麗的服飾在如宮殿般的大宅中卻又帶著與大家閨秀不相符的野性蹦蹦跳跳……

而就是在這樣平靜而雋永的記錄生活中,影片卻又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與主題。

從爺爺與海蒂的相處經歷中,能夠懂得家庭與親情的重要。當海蒂初次來到老人面前時,作為爺爺的老人一方面多年的經歷讓他習慣性的揮手要把孩子趕開,而另一方面血濃於水的親情卻又讓老人心有不忍所以便出現了從窗戶縫中偷偷觀察海蒂的一幕。

海蒂對老人的冷漠並沒有就此一味地哭鬧,失去至親的經歷讓她更加懂得珍惜當下。

親切的話語、溫順的笑容和童真的舉動慢慢感化著老人冰封許久的心靈。

最終,爺爺在親情與沉默中,選擇了親情。

他最終沒有把海蒂送走,反而為她造了一把椅子。說是讓孩子去牧羊,卻更像是讓孩子回歸自然的天性。

每天早上爺爺會一邊忙碌著木工,一邊督促海蒂喝下滿滿一碗羊奶,會為她準備一角乳酪與火腿,拜託牧羊童好好照顧海蒂,當冬天降臨,為了滿足海蒂重見夥伴,不至無聊的願望,我們會看到原本刻板的老頭,如同孩童般駕著雪橇穿行於樹林和積雪之中,順著山坡一衝而下……

爺爺給了海蒂不曾有過的自由與親情,而海蒂也給了老人淡忘許久的溫暖與依靠。真正的親情,並不需要多麼動人的言語來表達,相依為命,就是最好的直白。

而海蒂與牧羊童彼得,與克拉拉的情誼,則讓觀眾從孩童的視角出發,看到真誠的友誼應有的樣子,也學會如何珍惜和挽救友情。

當彼得粗暴地用鞭子對待山羊,海蒂會不惜用自己的食物換得山羊免受皮肉之苦,因為在她心裡,山羊也是她的朋友。

而與牧羊童風餐露宿、以山為家的生活相處,活波而開朗的性格使被喚作「山羊司令」的彼得漸漸對她敞開了心扉,談起自己不愛讀書的事情。

海蒂也會在躲避風雨中,在仰望藍天時,主動問彼得「你要來一點我的乳酪與火腿嗎?」所以當海蒂被姨媽帶走時,彼得眼神中會流露出不舍與失落,以及面對失而復得的海蒂時,發自內心的歡呼與激動。

更不要提,也會為海蒂與克拉拉的友情而吃醋,把克拉拉的輪椅一氣之下推下山坡。但彼得始終是單純而善良的孩子,他會為做了錯事而暗自懊悔,會為友情的丟失而難過。這樣一個鮮活而又多面的孩子形象,為影片平添了幾分姿彩。

相比與彼得充滿孩子氣的友情,和克拉拉的友誼則凸顯出友誼中的另一個更重要的部分——責任。

作為一個常年只能呆在輪椅上,連家門都不曾出過的孩子,克拉拉的生活可以說幾乎是死氣沉沉的。

講究規律的作息,講究禮儀的作息,講究語言的說話……

生活就像一個巨大的牢籠,對她來說,已然毫無吸引力。直到海蒂的到來,給威嚴陰森的豪宅增添了一股不一樣的靈動,海蒂會在吃飯的時候拋去繁瑣的餐具直接用手,會把上課時的字母形容成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懇求男僕為她打開陽台的窗戶直接看一眼外面的世界,會推著輪椅帶著克拉拉在附近的街道上玩耍……

而她始終懂得維護克拉拉的尊嚴從不嘲笑她,也會在離別後為沒能好好告別的克拉拉寫下長長的信,邀請她來做客。

當克拉拉最終因禍得福,失去了輪椅,在海蒂和彼得的幫助下,成功學會了站立與行走的時候。我不禁想,這或許就是傳說中最美好的童年了吧!

藍天,白雲,青草,蝴蝶,山羊,以及三個無憂無慮的小夥伴,這或許也是影片真正想要觀眾明白的,物質上的富裕並不等同於精神上的富有。

在孩童的眼中,恢宏華麗的豪宅與廣闊絢麗的自然、無憂無慮的夥伴們相比顯然不值得一提。

從這一點上來看,電影完美的呈現出原著作品中想要透過幾個孩童的世界來對城市文明與自然世界之間對比與衝突進行思考的願望。究竟是城市?還是自然?影片作出了顯而易見的抉擇,人類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和整個星球漫長的歷史相比就如同滄海一粟般渺小。

一方面現代人應該努力工作,不斷奮鬥;但另一方面更要學會靜下心來,學會像片中的幾個小孩子一般親近自然,感悟生命與時間之美。

教育可以說是影片中涉及最多的話題,該讓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

當連彼得這樣的孩童都對海蒂的爺爺心懷戒備,甚至對海蒂說自己聽來的傳言「於力殺過人,是個可怕的人物……」

當大膽、開朗的海蒂夜晚回到木屋面對爺爺有所閃躲時,歷經世事的爺爺沒有責備或者強壓海蒂,而是懂得把選擇權交給海蒂。

「人們總愛說閑話,你必須決定是相信自己的眼鏡和耳朵,還是相信其他人所說的話。」說完這番話,小海蒂笑了笑,撲到了爺爺的懷裡。

在之後,當爺爺與海蒂一同去鎮上賣鹿肉時,面對鎮上民眾對他和小海蒂的冷眼相待與議論紛紛,爺爺有了一絲遲疑與畏懼,這個時候是小海蒂堅定的與爺爺站到了一起,並緊緊握著爺爺的大手,向前走去。

這一幕不知為什麼,並無一句台詞,卻做到了無聲勝有聲!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孩童的思維,學會放下,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自己……做到這些其實並不困難,然而這卻是當今的許多父母所欠缺的。

在影片中的一開始,爺爺是反對海蒂去上學的。

為什麼呢?從不善學習的彼得對海蒂說的那一句「阿爾卑斯山的人是不用學習識字讀書的」似乎可以一窺一二。

學校教育的識字、讀書、算術很大程度上與山區的人們實際更需要學習的生活技能相脫軌。所以我們看到即便是身為彼得家長的父母,也僅僅只是把學校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一部分,更看重於彼得的放羊成績。

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身在大宅天天學習識字的海蒂卻一點也學不進去的心理原因。

反觀當下我國偏遠的農村地區,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在少數,那麼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存在問題呢?我們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兼顧學習生活技能呢?「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我們常常掛在口中的響亮口號,然而落實到實處仍然還是唯分數論。

當刻薄的管家小姐和注重書本的老師強壓著海蒂學習時,海蒂毫無進展的學習效果讓管家小姐心生厭惡,再加之海蒂活波頑皮的性格令她大為光火,以至於對克拉拉的祖母和父親講,海蒂是個不會學習的低能兒。

然而令人倍感溫暖的是克拉拉的外祖母並沒有聽信管家的一面之詞,而是選擇把她與克拉拉一視同仁,視如己出。主動親近海蒂,在睡前給她講故事,並由此去啟發她主動嘗試著去讀書。相比之前日復一日的對著枯燥的字母表被動學習,很快僅僅幾天海蒂便學會了拼讀。

在影片的末尾,當小海蒂接過克拉拉的外祖母遞過的故事書,說起自己心中的煩惱,她充滿真誠的祝福與鼓勵,在使小海蒂進一步成長的同時,似乎也在鼓勵著每一個心懷夢想與遠方的孩子。

再有便是克拉拉的父親,在發現小海蒂因為思鄉新切而導致夢遊和抑鬱後,他沉思許久,即便克拉拉發怒傷心,他仍舊保持理智,堅定的讓僕人送海蒂回到的身邊。

這件事情不光讓小海蒂重獲了自由,同時也間接的讓克拉拉從心底里學會平等的與人交往,所有真正的友誼都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這也就為克拉拉的回訪作下了鋪墊。

影片通過幾個小事例,不動聲色的如何教育,這樣教育的深刻問題拋給劇中小海蒂的同時,也拋給了銀幕前的觀眾,可謂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除了深刻而豐富的主題內涵,影片更值得一提的,便是全片從頭到尾壁紙般的美景,這一點也是電影區別於以往幾個版本,最還原和出彩的地方之一。

據說,整部影片取景於瑞士的格勞賓登州,這也是阿爾卑斯山地區風光最為壯麗的地方之一。

?電影對本片主演之一的爺爺的出演者布魯諾·甘茨而言,更有著特殊的意義。

說起布魯諾·甘茨,好多人可能聽的一臉霧水,這是誰啊?但如果提起《帝國的毀滅》裡面那個把在死亡的最後一刻無比平凡的希特勒演的極度真實演員,相信資深影迷們都會和我一樣記憶猶新。

這部《海蒂和爺爺》,就是布魯諾·甘茨人生中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他的遺作。

說了這麼多,影片中的成長故事終將是要面臨告別的那一刻,而銀幕前的觀眾在接受了兩個小時的深情熏陶之後,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現實中,勇敢的去面對生活。那麼童話電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意義或許就在於觀看故事的過程之中,成為影片故事中美好一部分的形式存在,誠然這世上有太多的不公與黑暗,但假若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發自內心的想要融入電影中的那個風景秀麗,人情醇厚的世界,世界或許就真的能發生改變!

最後就以安徒生的一句格言來作為這篇故事的結尾吧!「人生就是一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著追求的曲折,我把家建在海上,那冰藍色的液體,註定了我一生的漂泊。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