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剛好是人類首次成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六十週年紀念日。1953年5月29日,來自紐西蘭的34歲英國登山隊隊員艾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一起沿南坡登上聖母峰,是紀錄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然而,人類從此真的成功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了嗎?或許,昨日的國際新聞報導在慶賀登頂六十週年的前夕,又傳來三名登山客在珠峰罹難的消息,正是大自然對於渺渺人類發出的警告訊息吧!(上圖為去年此時峰頂的擁塞情況)

自六十年前首度登上珠峰以來,來自全球各界的好手莫不以此峰為目標,甚至在短短幾十年間,成為商業活動,在專業嚮導帶領之下,即使沒有太多的高山與雪地攀登經驗,仍可以參加這極限體能的探險活動。終於在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羅布·哈爾和史考特·費雪在內的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犧牲,是史上攀登聖母峰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年。

美國「戶外」雜誌記者強·克拉克(Jon Krakauer)幸運逃過一劫,在此事件發生的半年內,將親身經歷寫成《巔峰》(Into Thin Air)一書。強·克拉克寫過『阿拉斯加之死』一書(Into the Wild, 1997 美國出版,國內於 2007 由天下文化出版),那是一本筆者很喜愛也非常經典的人生探險書。因此,這本由強‧克拉克親身經歷的死亡探險書早就列為筆者的必讀書單,直至近日方有時間借來閱讀。

本書詳細記錄了作者參加探險隊的緣由,隊員的組成,也交待了不同領隊與嚮導的過往經歷,當然,整個從基地營出發,至一號營、二號營....,攻頂過程及後來遭遇的凶險都完整報導。此書後來也立即改編成電影【超越巔峰】(Into Thin Air: Death on Everest)。






在離開四號營,過了南坳(South Col, 7906m),即已踏上海拔約8,000米與珠峰頂(8850m)間約900m的死亡區(death zone),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時的30%,連睡眠都變得十分困難,整個消化系統差不多停止,消化食物變得十分困難,由於體能急速惡化,判斷力也受損,一點輕微的事故就釀成了巨災。嚮導如何在商業登山行為中,帶領著不同性格與有限體能的登山客,成功登頂並且安全歸來,我想,經驗與紀律是此災難事件的最寶貴收穫。

在紀念人類攀登世界最高峰一甲子的今日,推薦探險好書【巔峰】給諸位讀者!





好文推薦

jesuschristlin 閱讀筆記:聖母峰基地營健行

後記

由於此書對當時也參與攻頂的台灣登山隊多所批評,筆者也在此附上平衡報導的連結

台灣光華雜誌-聖母峰大山難10年回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