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讀《茶花女》,只看到愛情的濃烈與激情,那些愛光芒四射,蔓延在巴黎的街頭,承載着法國浪漫主義氣息撲面而來,就算故事是悲劇,也能讓人感到無盡的甜蜜。

禁不住生出一種“嚮往”情緒:若能瘋狂愛一場,也算是此生無憾了。

年長時再讀《茶花女》,只見這份愛,沉甸甸裝滿了世俗的無奈。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愛情承受着時代鴻溝不可避免的輿論與責任,又帶着跨越階級差距的無盡勇氣與甘願犧牲,一場註定的悲劇,就在追逐,相愛,分離中,隨風而逝。

最後只留下天人永隔的一抔黃土,重重揚起,輕輕落下

瑪格麗特·戈蒂埃,是個妓女。

她乘坐着情人贈送的馬車,披着開司米披肩,戴着各式各樣的珠寶,往返於各個歌劇院與舞廳,與一個又一個的公爵,伯爵,貴族子弟做着金錢與性愛的交易。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95)

她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名人,人人都驚歎於她的美貌,也在暗地裏諷刺她的“職業”。有地位的女性不屑於與她共處一室,同職業的女性對她彬彬有禮卻不乏妒恨。

瑪格麗特是個絕色女子,身上總是流露出不同於常人的氣質:

“她過着熱情縱慾的生活,臉上卻呈現出處女般的神態,甚至還帶着稚氣的特徵。”

她身上從未有世俗的風塵氣,總是帶着一種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高雅,冷清,從不刻意討好任何人,即使對待能夠給予她錢財的老公爵也是如此。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36)

沉悶的生活一成不變,那就繼續紙醉金迷。瑪格麗特放任自流,坦然接受命運的所有饋贈,不管是金錢還是病痛,以及,一段無與倫比的愛情。

每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背後,總少不了一見鍾情。一次偶遇,英俊的年輕貴族阿爾芒愛上了瑪格麗特。

這場愛來得猛烈,來得虔誠。阿爾芒的愛,是全身心的投入與呵護,是毫無保留的真摯和傾慕,他拋棄所有的矜持和自傲,只爲求得瑪格麗特一次短暫的回眸。

不可否認,愛情可以讓一個墮入混沌的人重獲新生。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情感,在當時奢靡虛僞的社會背景中極其難得,也正是他這種爲了愛甘願付出一切的真情,纔打動了瑪格麗特那顆早已見慣風月、洞察人情的冰冷之心。

瑪格麗特像是貪戀溫泉的孩子一樣,沉浸在這熾熱的愛意中。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36)

這是瑪格麗特短暫的人生中第一次被人毫無保留地愛着,經由愛情,她體驗到了新生。

所以,她想放下過去,不再管那些污濁的過往,徹底放棄肉慾與金錢,只願與愛人阿爾芒,攜手共度新生活。

其實不得不佩服這兩個年輕人在愛情中爲對方所做的一切。

對於愛情,很多人有一種偏頗的觀念:你愛我,就要爲我做些什麼。

實際上,真正處於相愛漩渦中的人,腦海中只會想到:我愛你,我要爲你做些什麼。

阿爾芒與瑪格麗特都願意捨棄所有,全身心地去愛對方。

爲了維繫與阿爾芒的感情,瑪格麗特拒絕接受老公爵的饋贈。她典當自己的馬車,披肩以及所有珠寶用來還債,開始規劃平凡安靜的新生活。

債臺高築的瑪格麗特從未向阿爾芒開口要過錢,每一次她都選擇拒絕來自阿爾芒在金錢上的幫助。一是爲了保護自尊心,二是爲了保護這份愛情。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36)

以自己的身份,能夠擁有這份真摯的愛情是多麼難得。她害怕這份感情中夾雜了金錢之後變成一筆交易,變得脆弱和不堪一擊。

現階段瑪格麗特,早已不再是那個趾高氣揚無所畏懼的交際花,她變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成了一位戰戰兢兢的愛情守衛者。

同樣,阿爾芒也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熱戀中,內心對未來充滿了堅定。不管父親如何反,他都誓與瑪格麗特共存亡。

只是,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

就在阿爾芒以爲終於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可以與瑪格麗特共度餘生時,一封來自瑪格麗特的親筆信,將一切美好都碾碎了。

在信中瑪格麗特說,要與阿爾芒分手,因爲自己找到了新情人。那夜的風很狂,雨也很狂,顯得阿爾芒的愛也那麼輕狂。

破碎的愛,滋生了無盡的恨。

阿爾芒迅速找到了新情人來報復瑪格麗特,並對她極盡侮辱與嘲諷。

終於,瑪格麗特在身心的雙重打擊下,一病不起。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36)

孤單的瑪格麗特,臥病在牀無法起身,日日帶着思念與悔恨,盼着,望着。

每次有人來訪,就亮起雙眸,待看清來人,再暗下眸光,就這樣一直等到與世長辭,都再未見到阿爾芒的身影。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每每讀到這,腦海中就想起這句詩。入骨相思,一面難求,瑪格麗特到最終,都是心願未了。

作家馬爾林斯基曾說:毫無經驗的初戀是迷人的,但經得起考驗的愛情是無價的。

愛情不光要有激情從中斡旋,更要有信任作爲基石。瑪格麗特之所以放棄阿爾芒,不是因爲不愛,而是因爲太愛。

阿爾芒的父親找到瑪格麗特,告訴她自己的女兒馬上要訂婚了,但是對方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係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係,就要退婚。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95)

爲了阿爾芒妹妹的幸福,瑪格麗特只好作出犧牲,與阿爾芒斷交。

有時候,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勢均力敵的依靠與扶持,才能成就雙方。否則,愛就是拖累。

身份差距、階級觀念甚至是社會背景,切斷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感情道路,但我們不能斬釘截鐵地說,瑪格麗特的死與阿爾芒毫無關係。

正是因爲阿爾芒不由分說的報復,才導致瑪格麗特的病情加重,直到無法起身;也正是因爲阿爾芒的無知與盲目,才讓瑪格麗特嚐盡愛情裏的苦楚。

阿爾芒在瑪格麗特死後,知曉了全部真相。這些血與淚的剖白,瑪格麗特都寫在日記中,從字字句句真切有力,到聲淚俱下無法握筆。

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着阿爾芒的名字,只可惜聲聲呼喚無人應。

瑪格麗特的高尚與偉大,不僅是表現在她願意爲阿爾芒的家庭犧牲,更存在於她的豁然與大度,面對阿爾芒的惡意報復與侮辱,她從未怨恨,她在日記中寫到: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情感上的虧欠無法償還,只能削其骨,剖其心的展現出來。知曉真相的阿爾芒,餘生都在無盡的悔恨與緬懷中度過。

在《茶花女》中,我們有幸結識了不落窠臼有着高尚心靈的瑪格麗特,也能看到爲了愛甘願犧牲一切的英氣少年阿爾芒。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36)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屬於愛情本來的樣子:相互成全與甘願付出;也有幸看到了維持愛情的訣竅:相互信任與極盡虔誠。

經得起風雨,受得住考驗,纔有資格說愛,否則愛情不過曇花一現,炫麗綻放只在此刻,往後人生所擁有的,不過是那短暫的回憶以及零落成泥的塵埃。

《愛的藝術》中曾說:愛情是自由之子,永遠不會是控制的產物。

我們經常將愛情作爲衡量情感是否濃烈的終極標準,也願意賦予它作爲成就一個時代的輝煌印記。

在小仲馬筆下,愛情則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抨擊階級固化,批判社會成見,強調每個人都有平等追求愛情的權利。

發自內心的情感不應受到任何拘束與禁錮,愛情本身就是平等且神聖的。

瑪格麗特美麗又善良,身爲煙花女子,仍然保持着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她勇於拋開所有束縛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義無反顧的自我犧牲去成就愛人。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爲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電影《茶花女》劇照(1995)

我想,假如瑪格麗特在天有靈,看到自己墳墓前久久不敗的山茶花,以及那個久久不能成眠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思念與緬懷,欣慰之餘肯定還會心痛,因爲她所有的付出,都只爲讓愛人獲得永恆的快樂。

關於愛情的警世格言再多,都比不上樸實無華的真情流露,千言萬語都抵不過心中真實的悸動。我想這便是瑪格麗特用一生留給我們的箴言:勇敢去追,勇敢去愛,愛到淋漓盡致,方能此生無悔。


作者:涼牙牙(只待君來)

本文於2018年11月26日原創,29日首發【麥家陪你讀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