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昆汀影片,鏡頭焦點很少落在猙獰恐怖的屍體上,而是用誇張強烈的顏色對比著重表現鮮血的噴濺,加上慢鏡頭中主角優雅的動作。讓原本血腥的畫面有種抽離了現實的感覺,有了一絲荒誕和戲謔的意味。讓觀眾忘卻了殘忍和死亡,而是像欣賞藝術作品一樣放鬆、愉悅甚至有種酣暢淋漓的快感。這就是昆汀的高明之處吧!


昆汀電影創作的特點是將超現實主義浪漫及後現代主義反傳統的色彩與之暴力美學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這應該和導演骨子裡的思想、藝術個性有著直接的關係,作品著重於現代思想文化元素的提煉,具有現代感而又超現代感,雖側重於暴力元素路線,卻不會讓觀眾感到恐怖血腥而不適。不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透露出了導演對於不同時期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理解上的缺失,從而決定了其作品特點的單一性、缺乏廣度。從類型電影的角度講,昆汀電影,其特點之集大成作品即:《低俗小說》。


不會。

不適的話應該是那種過於噁心的場面,但昆汀的電影節奏很快,充斥著隨時會死人的可能,所以不會有不適,你只會被劇情深深吸引

放一張《低俗小說》的劇組照,被小姐姐美到


以我的角度,大概是色彩,鏡頭和配樂三面吧。

例如罪惡之城,黑白主色,色彩可能很壓抑,但是不會有太多血腥。

多短鏡頭,殺戮只是一瞬間的。

配樂可能重要些,大多讓人感到恐懼和不適的感覺,是來自於音樂,配樂比畫面更能提升人們的心理感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