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燚-曾軼可:後90世代,珍貴的是偶像的力量

來自專欄偶像綜藝淺析8 人贊了文章

??昨天看到一個明日的盤點視頻,叫「在明日舞台上追星成功的人兒」,前幾期節目的內容了,還沒加上四火,有賴美雲、sunnee那一場的星推官live 「VVIP席位」的片段。但是田燚和曾軼可,這對夢想搭檔,絕對值得一個視頻或者,一篇小論文(暗自得意)。

田燚在新手戰時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要比其他選手更深,因為是本季「冪選」之一,又有「楊冪的傻蛾子」愛稱加持,田燚的出場就足夠「有分量」。但優秀的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就像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怪癖,田燚喜歡在黑暗裡唱歌,可是明日之子面對的是舞台和觀眾,那既然沒辦法讓環境變黑,就讓自己「關燈」,所以從新手戰到升級戰,舞台上的田燚永遠是閉著眼睛唱。後台採訪中問到了黑暗裡唱歌的原因,田燚坦誠地回答,一是因為聲線特殊、體型又胖,幼年因此受到過校園欺凌,自卑讓自己閉上眼覺得安心,二是因為,這個習慣和他喜歡的偶像一樣,他自己後來也不抗拒。這個偶像,便是曾軼可。

提到曾軼可,通常來說負評是大於正面評價的。當年的《獅子座》、《還能孩子多久》讓她飽受「綿羊音」詬病。畢竟傳統意義上的創作歌手,首先唱功得達到歌手的要求,而音準差、嗓音不穩定的曾軼可顯然達不到「歌手」的唱功標準,所以曾軼可的定位,變成了「小眾」「怪異」的創作歌手,喜歡她的人,好像也背負著「怪」的評價。但其實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曾軼可是成功的,成功地打出了自己的特色,更成功地推「出」過自己的作品——那一年的超女創作類作品,能夠在街頭巷尾聽到的、議論的,好像也只有《獅子座》了。記得當年春晚的舞台上,相聲演員還拿《獅子座》的綿羊音開涮呢(暴露年齡了……)。而且別忘了,那一年的曾軼可,只有19歲。

本身也有著孤獨、憂鬱、青春疼痛因子的曾軼可,能夠吸引到的粉絲,幾乎屬於「同類」,其中就不乏田燚這樣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失落、有痛苦,但也有看到光的渴望。田燚所言在黑暗中唱歌給自己聽的踏實感,就是這種情緒的表達方式,而曾軼可,也是一樣。所以越到後來,田燚越是會把自己站在舞台上的勇氣歸結於偶像曾軼可,是因為他有一個能夠理解他、認同他的目標在虛無縹緲的前方永遠支持他,「感同身受」對於其他人來說很難,但對於田燚和曾軼可,是能夠做到的。

怯怯地在舞台上唱到五強的田燚,最後也終於有了和偶像同台合作的機會,台下的兩人沒有太多的打鬧逗趣,看上去甚至還有些拘謹,但台上的他們,合作之默契,眼神交匯之自然,是無法用言語去形容的。這不就是他們嗎,在疼痛的青春里成長起來的孩子;這也才是他們,雖然在孤獨地唱歌,但吸引來的,永遠是能夠理解自己的同類。

田燚和曾軼可這對搭檔給我的感受,像是他們上周演唱的歌曲,像是相似靈魂的對話與提問:

同類啊,我們還能孩子多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