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105毫米輪突,其實就是在說裝備L-7的輪突。當然東亞萌兔的ST-1本質上也是一輛裝了L-7的輪突。有沒有別的選擇呢?當然,比如義大利半人馬座奧托梅拉的52倍徑高壓低後坐力炮,但這東西的性能就是不如L-7,結果半人馬座後來改了45倍徑120毫米炮。

L-7的最大優勢在於整個北約甚至整個西方陣營在給它供彈,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相當有意思的彈藥。包括半人馬座等的彈藥,實際上都是從L-7體系上發展而來的。但歐洲大國總有一些是要臉的,除了義大利外,法國人從AMX-30時代就裝備F-1型105毫米坦克炮,後來在F-1基礎上研製了48倍徑的低後坐力F-2型105毫米炮,專門用於30噸以下的輪式車輛。這就是AMX-10RC的主炮。與義大利人不同,法國人連炮彈都是完全自己搞的,OFL型脫穿的穿深據說能夠超過400~450毫米均質鋼裝甲,而OCC型聚能破甲彈可以擊穿350毫米均質鋼裝甲。但考慮到OFL的初速只有1400米/秒,而1984年問世,被全世界大多數國家105毫米炮裝備的DM33型 APFSDS-T初速超過1450米/秒,穿深不過420毫米,因此外界一般認為法國炮能到400已經相當出色了。

如果沒有美國和以色列,也許105毫米L-7的威力就定格在DM33的水平。但1989年M900問世,初速提升到1505米/秒。穿深猛然放大到650毫米均質鋼裝甲的水平,美中不足這種彈是貧鈾彈,價格很貴,毀人毀炮。2000年以色列又製造了M426型脫穿,該彈初速為1455米/秒,穿深達到530毫米均質鋼裝甲,德國人仿製後命名為DM63。2000年以後,以色列和美國又製造了ME-456A1型聚能破甲彈,等效破甲效能也可以達到600毫米均質鋼裝甲,多用途性能很好。另外,以色列還為L-7製造了「刀鋒」型炮射導彈,屬於半主動激光制導炮彈。當然,以上討論不涉及東亞萌兔,萌兔在練了東西方各種武學加上自己的功法後,也是全彈種貫通的怪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