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錢術:靠雙手每天挖一座金礦

有句猶太名言說,“雜草亦有用處。”

據說,這句格言來自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位農夫彎着腰在院子裏鋤草。天氣很熱,他滿頭大汗,汗珠不停地順着臉頰流下來。

“可惡的雜草!假如沒有這些雜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爲什麼要造這些討厭的雜草來破壞我的院子呢?”農夫這樣嘀咕着。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裏,它回答農夫說:“你說我們可惡,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我們也是很有用的。現在,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於是在耕耘泥土,當你把我們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耕過的了;此外,下雨時,我們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掉;在乾涸的時候,我們能阻止強風吹起沙塵;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衛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種花、賞花的樂趣,因爲雨水會沖走泥土,狂風會吹散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兒盛開之餘,能夠想起一些我們的好處。”

農夫聽了這些話,不禁肅然起敬,站得直直地,從那天以後,他就再也不會瞧不起任何東西了。

猶太人的家教,思路是多麼可怕,驚醒世人!


風險和利潤成正比

勇於冒險,這是一個讚美詞,很多猶太人都是這樣的。在他們看來每一次風險,都隱藏着許多成功種子。風險愈大的生意,利潤的回報就愈高。

猶太商人歷來揹着一個投機家的名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投機”這個詞是貶義詞。現在不同了,經濟學家們給“投機”換上了一個恰如其分的雅稱,名之爲“風險管理”。

這個名稱一改,猶太商人也由原來的“投機家”變成了所謂的“風險管理專家”。

確實,猶太商人長期以來不僅懂得做生意,而且也懂得“管理風險”,尤其是面對商場上的未知數,更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

猶太商人絕不允許消極坐着等“驅逐令”或“厄運”到來,也不可能毫無準備就面對風險,讓自己遭遇變量時措手不及。

所以在每次“山雨欲來風滿樓”時,他們都能準確把握“山雨”的來勢和大小。

這種攸關生死的風險管理一旦成爲習慣,他們運用到生意場上去就遊刃有餘了。有不少時候,猶太商人正是靠準確地預測“風險”,反而可以發一筆財。

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當失敗的可能性大時,卻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險。問題是,許多事很難分清成敗可能性的大小,那麼這時候也是冒險。

商戰的法則是風險愈大,則利潤愈多。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人。而猶太商人則不然,他們大多具有樂觀的風險意識,並常能發大財,猶太大亨哈默在利比亞的一次冒險的成功,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當時,利比亞的財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人佔領期間,墨索里尼爲了尋找石油,在這裏大概花了1000萬美元,結果一無所獲。埃索石油公司也在花費了幾百萬,發現效果不大後,正準備撤退時,纔在最後一口井裏挖出油來。

殼牌石油公司大約花了5000萬美元,但打出來的井都沒有商業價值。歐美石油公司到達利比亞的時候,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招標,出租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了的利比亞租借地。

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儘快開發他們的租借地,如果開採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還給利比亞政府。

這次,有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租借地投標。參加投標的公司,有很多是“空頭公司”,他們希望拿到租借地後再轉租。

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歐美石油公司,雖財力不夠雄厚,但至少具有經營石油工業的經驗。利比亞政府允許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參加投標,因爲要避免遭大石油公司和大財團的控制,其次再去考慮資金有限等問題。

這次,哈默雖然充滿信心,而且儘管他和利比亞國王私人關係良好,仍存在許多變量。此外,他不僅這方面經驗不足,而且和那些一舉手就可以推山倒海的石油巨頭們相比,競爭實力懸殊太大,真可謂小巫見大巫。但是,決定成敗的真正關鍵,絕不是取決於這些條件。

哈默的董事們都坐飛機趕了來,他們在四塊租借地投了標。他們的投標方式不同一般,投標書用羊皮證件的形式,捲成一卷後用代表利比亞國旗顏色的紅、綠、黑三色緞帶扎束。

在投標書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條:他願意從尚未扣稅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錢供利比亞發展農業用。此外,還允諾在國王和王后的誕生地庫夫拉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另外,他還將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亞找出水源,他們將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氨氣廠。

最後,哈默終於得到了兩塊租借地,使那些強大的對手大吃一驚。這兩塊租借地都是其它公司耗巨資後,一無所獲不得不放棄的。

這兩塊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他鑽出的頭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幹孔,光是打井費就花了近300萬美元,另外還有200萬美元,用於地震探測和給利比亞政府官員,以進行不可告人的賄賂行爲。

於是,董事會裏有許多人開始把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連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東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覺使他固執己見,在和股東發生意見分歧的幾天裏,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後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這下公司的人可樂壞了,這塊油田的日產量是10萬桶,而且是品質要比一般石油好的高級原油。

更重要的是,油田住於蘇伊士運河以西,運輸非常方便。在這時候,哈默在另一塊租借地上,採用了最先進探測法,鑽出了一口日產7.3萬桶自動噴油的油井,這是利比亞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口油井。

接着,哈默又投資1.5億美元修建了一條日輸油量100萬桶的輸油管道。之後,哈默又大膽吞併了好幾家大公司,等到利比亞把油田實行“國有化”的時候,他已羽翼豐滿了。

哈默的一系列事業成功,完全歸功於他的膽識和魄力,他不愧爲一個猶太血統的大冒險家。

當然,另一個大冒險家洛克菲勒也同樣讓世人驚歎。

洛克菲勒踏入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一家名叫休威·泰德的公司做書記員,這是他精於計算的良好開端。

在休威公司的第三年,他已經對經營貿易的要訣掌握了十之八九,並且對這個行業躍躍欲試。在這一年,他未經老闆同意,就自作主張地做起了小麥粉和火腿生意。不久,新聞報導饑荒在英國發生了,使他的計劃得到實現的契機。

休威公司把囤積在倉庫裏的食品貨物,轉賣歐洲饑荒蔓延的地區,賺得了高額利潤。因此,洛克菲勒要求公司爲他加薪到800美元,但老闆支支吾吾。於是,洛克菲勒決定辭掉這份工作,創辦自己的公司。

1859年3月18日,在克利夫蘭街32號,洛克菲勒與人合夥經營的“穀物牧草經紀公司”開張了,當時洛克菲勒不過19歲。在這個經紀行裏,他仍然主要幹老本行:經營各種與企業聯繫密切的資金等項目。

他的合作伙伴克拉克則當外場:應付顧客,處理商品的進貨和銷貨。克拉克對洛克菲勒的縝密心思十分欣賞。他形容說:“他有條不紊到極點,留一心細節,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錢該給我們,他會爭取,如果少給客戶一分錢,他也要客戶取走。”

由於洛克菲勒的勤奮工作和精明頭腦,南北戰爭爆發時,再一次成爲洛克菲勒發財的契機。爲了逃避服兵役的義務,洛克菲勒曾找過不止20個替身,並且捐給北軍一大筆錢款,這或許是因爲多多少少的歉疚感在作祟吧!?

儘管洛克菲勒逃過了兵役,避免了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和60萬年輕人一樣灰飛煙滅,但他也並不是不問天下事的人,相反的,他密切注意着戰爭形勢的發展。

在經紀公司的辦公室裏,他的牆上掛滿了戰況圖和各種從華盛頓傳來的政治新聞,以及前線的最新動態。公司的職員們常常看到洛克菲勒在他的“陸軍參謀部”裏走來走去,不時用筆在特殊的座標點點畫畫,或埋頭記錄着什麼。

洛克菲勒藉着對戰爭形勢的精確分析,因此,讓他的投機生意做得成功。

你看到有風險嗎?沒有看到?很抱歉,你可以先睡一覺,因爲沒有風險就沒有利潤,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睡覺和吃飯。

你遇到風險了嗎?遇到了?恭喜你,接下來,高額的利潤會獎勵你不畏風險的勇氣。

沒有人喜歡失敗,但人人也都沒把握一定能成功;但是,當財富敲響大門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機會,把走到自己家門口的財富留下來。

人們常犯的錯誤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已經倒貼上來時,他還在患得患失,猶豫不決,或是沒有信心,或是對突如其來的好機會麻木不仁,沒有反應,讓機會和財神在自己面前溜走。

不要一直盯着機率不大的風險,而猶豫不前,不敢擔風險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左右從英國遷移到美洲來的,傳到約瑟夫·摩根時,他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的農場,到哈特福定居下來。

約瑟夫最初以經營一家小咖啡店爲生,同時還賣些旅行用的籃子。這樣苦苦經營了一些時日,逐漸賺了些錢,就蓋了一座很氣派的大旅館,還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爲汽船運輸業和地方鐵路的股東。

1835年,約瑟夫投資了一家叫做“伊特納火災險”的小型保險公司。所謂投資,也不要現金,出資者的信用就是一種資本,只要你在股東名冊上簽名即可。只要不發生火災,這無本生意就穩賺不賠。

然而不久,紐約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投資者聚集在約瑟夫的旅館裏,一個個面色蒼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很顯然,不少投資者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件。他們驚惶失措,願意自動放棄自己的股份。

約瑟夫便把他們的股份統統買下,他說:“爲了付清保險費用,我願意把這旅館賣了,不過得有個條件,以後必須大幅度提高保費。”

約瑟夫把寶全押在這家火險公司。這真是一場賭注,成敗與否,全看此舉。同時,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約瑟夫一起冒這個險,於是,倆人湊了10萬美元,派代理人去紐約處理賠償事項。結果,從紐約回來的代理人帶回了大筆的現款,這些現款是新投保的客戶,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續費。

這個時候,“信用可靠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已經在紐約名聲大振。這次火災後,約瑟夫淨賺了15萬美元。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只要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就可以把危機化爲賺大錢的商機。

【猶太智慧】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則創造機會。猶太民族歷經磨難,但他們面對困境時,卻常抱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爲,樂觀者押中大獎的機會,永遠會多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