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鐘,讀懂傳媒

官方微信:傳媒實驗室(medialabs)


「抱怨沒有用,抱我」

「落葉歸根,你歸我」

「你今天有點怪哎,怪好看的」

如此優異的你,也難免被傳媒君「調戲」了一番~

這些富含轉折、出人意料,讓人有些尷尬卻又有點甜蜜的情話,被網友戲稱為「土味情話」。

各種套路短視頻盛行、網友P圖說段子、明星主動玩梗……

忽如一夜春風來,土味情話滿天飛。

一、土味情話背後的土味文化

早在去年,台灣的網紅波特王的不少土味情話視頻(他稱之為「干話搭訕系列」)就在微博上走紅,他也被視為土味情話的開闢者和集大成者。不過當時網友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沒有形成全民熱潮。

土味情話的流行背後,是土味文化的崛起。土味文化是伴隨網路直播視頻流行起來的一種網路文化,其形式和內容包括土味視頻、社會搖、喊麥等,因為來自於民間,具有鄉土氣息被稱為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依舊可以被歸結為是亞文化的一種,而以快手為代表的土味元素傳播第一線則是資本與其結合後爆發的商業成功案例。它滿足亞文化的多項定義:創作者和受眾本都只集中在較邊緣群體的內容,是這個群體宣洩時代情緒的產物;藉助互聯網平台的下沉優勢,逐漸摸索到與社會主流文化一邊抵抗一邊合作的新模式的小眾文化形態。

其實對土味文化來說,「小眾」這個詞其實並不合適。曾幾何時,國內的文化消費氛圍始終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甚至僅以北上廣為主要根據地。然而截至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已逾7億,佔比超過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在各大城市市場均趨於飽和的情況下,農村消費市場成為了所有行業都在覬覦的香餑餑。

二、從批判到熱捧的「土味」

提到土味文化,就不得不提其起源地——快手。快手的極簡的操作風格將追求流量和點贊數擺到了明面上,這樣一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將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也能為軟體本身拓寬更多用戶。所以最開始,快手以低俗的樣貌走入主流文化眼中,打開快手,滿是為了博取關注而拍攝的荒誕視頻,吞燈泡,吃死豬。所有的出格,只為博取一次點擊。

這也導致起初主流社會對土味文化的普遍態度是:吃驚,土氣,低俗。早在2016年一篇名為《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就被瘋轉和熱議,這篇文章將快手上的「土味」定義為低俗,「憑直覺就能感到其中充滿了殘酷而荒誕的場景,令人不適,隱約看到了我們這個光鮮時代的暗面」,並認為土味是時代的「暗面」。

不過這篇文章作者精英式的偏見也引發爭議。他把自己當作「何為生活」的定義者,壟斷了生活的解釋權;可實際上,土味文化代表了所謂主流文化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和可能性,它們在中國是真實存在的。

快手的風靡無疑將更多人的目光投向了龐大的7億農村人口,讓他們得以有更多的渠道和機會用這個時代里僅屬於自己的文化符號來訴求心聲。甚至其中的佼佼者將自我表達做到了流量變現,成功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悄然之間,主流文化對土味文化的態度也在轉變,許多人從一開始的嘲諷、貶低,到後來的慢慢理解和接受。先是微博上出現了許多專門搬弄土味視頻的博主,有的迅速成長為百萬級別的大號,許多城裡人下班後一邊看著土味視頻發笑放鬆——土味視頻已經成了減壓利器,雖然他們內心還是覺得土味視頻實在是土氣

但隨著小豬佩奇紋身貼加手錶的社會人標配到微信上越來越多的爸媽同款表情包,越來越多的年輕城市互聯網用戶加入到土味文化的消費群體。土味逐漸成為了一個頗具調侃意味的辭彙,調侃自己和身邊人的異常審美,其實也是在變相的彰顯個性。同時還與潮流結合,出現了「土酷」,土味蒸汽博等產物。

土味,不再是嘲諷,甚至已經被當成了一種潮流。

土味情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紅的,它將情話的文藝甜膩氣息與土味文化中對感情的直接袒露表達結合起來,更像是雅俗文化的一次融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