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5谝皇状騽游业母枨抢钪镜摹断掠辍贰?/P>

可惜了,在最近的下架歌曲中,李志的《下雨》在名單之中,這首歌好像只能在apple music中聽到,不好找到了,很多人說,逼哥的音樂很有感染力,這也在於無論詞還是曲,李志都有一種最大限度的情緒宣洩,這首「hello xxx 的 kitty」聽了真是神清氣爽,有種能敲醒頹廢年輕人的力量。

貼出來歌詞:

下起了雨,你感到冷嗎,

憂傷的人,憂傷都寫在臉上,憂傷只是為了說謊

還是搞不懂,歲歲年年為了什麼

上帝他死了,不能把你悄悄帶走,年輕的墳墓不在一起

下起了雨,慌亂中爬過的螞蟻,它的鼻子在尋找誰的氣息

四季輪替,你覺得累嗎,面對黃昏你還有信心嗎

還是搞不懂,忙忙碌碌為了什麼

什麼都別說,重複是你最好的選擇

選擇顛覆盛世的荒唐

無所事事,你站在雨里,閉上眼睛也感覺不到力氣

不能忘記,不能忘乎所以,不能繼續就這樣沉下去

Hello kitty,hello hello hello kitty

Hello kitty,hello hello hello kitty

HelloXXX的kitty

下起了雨,在你的心裡,下起了雨,在你的懷裡

下起了雨,在你的眼裡,下起了雨,在你的心裡

下起了雨


這裡是我的解讀:

很多人,某時難免遭受打擊,生活渾渾噩噩,也許是能力不濟,也許是世間名利場的複雜,也許是浮躁的社會,面臨著這些,我們的生活似乎「下雨了。」

可是你真的思考到了是為什麼這樣么?你憂傷寫在臉上,你覺著世界對你不公平,憂傷也許只是為了自己的頹廢與不努力找借口。

經歷了一次憂傷之後,你可能還會是以前的老樣子,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等著上帝給你帶來幸運,可是逼哥告訴你「上帝他死了」。你似乎只能空空消耗著自己年輕的時光 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計劃,重複著自己的生活。

最終,你可能只能成為這世間的一個小螞蟻,為各種毛毛糙糙的事情所累,繼續被別人擺布,不再年輕,沒有理想,重複著自己的枯燥生活。

然後你還在追尋純真,你追尋你XX?



生活在大學 ,很多人開始有了各種追求,但是大多人開始陷入青春的迷茫,初聽這首歌,只是暢快。仔細斟酌,還有些羞愧。因為這首歌兒,我開始去聽一些李志的其他歌曲,聊家鄉的《熱河》,不願意多唱的《梵高先生》。

民謠歌手與那些生產「芭樂情歌」的歌手相比更多的是他們總能傳達一些除了情情愛愛之外的一些態度,他們不是偶像,很多人如李志一樣,是教大家獨立思考的「導師」。有積極有消極,總之,要有態度,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告訴你「那個東西就該是這個樣子時」,你要可以自習想一想,告訴別人「這個世界本不該這樣。」

▲配圖為民謠李志

逼哥是個好歌手,希望有更多人喜歡他。


記得第一次聽《安和橋》,心裡堵得慌,晚上的時候,一個人在海邊徘徊了許久,一遍又一遍單曲循環著這首歌,想到了好多好多,那些年的過往,那些年溫暖又哀傷的舊時光,聽著聽著,潸然淚下。

有些事,不說是個結,說了是個疤。

據說那天,他回到了安河橋,忘掉了混凝土的過錯,在橋下尋覓著那些安瀾平和。

重新編曲後的《安和橋》,加了中國鼓和低沉的馬頭琴之後,滄桑深沉、沉鬱頓挫。那句「讓我再聽一遍,最美的那一句,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充斥著太多情緒與渴望,"你好,再見" 這四個字里填滿的故事最後會在腦海中漸漸模糊,總之,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想起那些欲愛不得的人們,在夜間在白晝在深水中扣響指節。那反彈開的回聲如松針落滿溝谷。」這份「愛而不得」如此痛入骨髓卻又毫無辦法,它只能化為詩,化為歌,化為深夜裡的輾轉反側,化為長街上的寂寞奔走,化為凌晨傾倒的空酒瓶,化為短暫的醉生夢死,化為決絕、轉身、出走、遠行、遺忘和你好,再見。

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讓我再聽你一遍,從頭到尾。如果你也曾為《安和橋》潸然淚下過,那麼你應該也有一段刻骨銘心的青春吧。


好妹妹《一個人的北京》

秦昊寫這首歌就是送給正在北漂和曾經北漂的朋友的歌。秦昊說:「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是寧願在大城市哭,不在小城市笑,男人都是很奇怪的嘛,男人……都是很喜歡往外跑,雖然可能老了以後都會後悔說當時為什麼沒有陪在家裡,但是年輕的時候,誰不想在外面多看看這個世界。」

我想這首歌不止會勾起北漂的共鳴,每個在自己城市裡生活的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首歌在網易雲音樂下方的評論里,大多的網友留言都是講述自己為了生活不斷努力,不斷漂泊的經歷。雖然自己只是馬上畢業,但是已經體會到走上社會的那種無助與彷徨。聽這首歌的時候,安靜的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孤單又渺小,這首歌吐露出了很多自己想說但是又說不出口的話。

你有多久沒有看到

滿天的繁星城市夜晚虛偽的光明遮住你的眼睛

連周末的電影

也變得不再有趣


一個小眾的民謠歌手——何大河

上過好歌曲被四位導師稱讚


朴樹的《那些花兒》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34000a2c8d5ef6c8c6", "vname": "", "vid": "1d432364208a42f8b2c66c3c62f3b97e",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50070005b6f593648bd2",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a34000a2c8d5ef6c8c6",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2937461},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557305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9019683}}, "md5": "2bfb46dfae0c4b7e1b054f5d0811a781", "duration": 240.28, "file_sign": "2bfb46dfae0c4b7e1b054f5d0811a781", "thumb_uri": "4a34000a2c8d5ef6c8c6", "vu": "1d432364208a42f8b2c66c3c62f3b97e"} --}


老狼 --《戀戀風塵》

"那天

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

憂傷

開滿山崗......"

充滿畫面感的歌詞,老狼的歌聲溫暖而鬆弛。

最後的小提琴配樂恰到好處地點題,微微憂傷的懷念,那些沒唱出口的歌、說出來的話。

聽張磊唱《虎口脫險》,我擔心是否時光修飾過記憶中的歌聲。

找到原版,

慶幸老狼的經得起時光的考驗。

去年老狼在「我是歌手」演唱朴樹的《旅途》。

「我們路過高山

我們路過湖泊

我們路過森林

路過沙漠

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

路過幸福

我們路過痛苦

路過一個女人的溫暖和眼淚

路過生命中漫無止境的寒冷和孤獨」。

歲月的滄桑沒有改變他,仍是熟悉的淡然。

這種感覺真好。


最早接觸民謠是在小時候聽老狼吧,一首《同桌的你》,一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啥叫民謠,只覺得好聽,後來接觸了《一生有你》,不知道這首歌算不算民謠,再後來聽了宋冬野的《董小姐》,《莉莉安》,《鴿子》《安和橋》,馬頔的《南山南》,陳粒的《奇妙能力歌》,趙雷的《南方姑娘》,《三十歲的女人》,《我們的時光》,《少年錦時》,哦對了還有最近大火的《成都》,最近一直在聽李志,《關於鄭州的記憶》,《天空之城》,《和你在一起》,《熱河》,《黑色信封》。還有張瑋瑋的《米店》,貳佰的《嘿,抬頭》。也是因為聽多了民謠,現在開始自學吉他,不為了給別人展示,只是為了閑時能夠自彈自唱,自我娛樂一下。


陳粒的《奇妙能力歌》。一個朋友非常喜歡這首歌,經常單曲循環,漸漸地我也被打動了。這就是一首非常淡雅的民謠,聽著很平靜很舒服,它給了我民謠的最初印象,陳粒也就成了我知道的第一個民謠歌手。後來開始聽越來越多的民謠,漸漸地我的歌單被民謠刷新,算是中了民謠的毒。我也聽趙雷,聽李志,聽謝春花……雖然民謠里不僅有平淡,還有熱烈的,還有搖滾的,但我還是聽平淡的更多一些。那種平凡的生活,不做作,不矯情,最能打動人。


堯十三的北方的女王

「管它時光流逝 管它四季變換 只要有你在我的北方」

不同於其它民謠的厭世和對生活對自己所嚮往的事物的描寫這首歌給我一種清新的感覺卻也透著得不到的無奈

十三的故事輕易說不出


感謝邀請,第一首打動我的民謠應該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想到這首歌,就想到曾經擁有現在難忘的大學歲月。都說交友於微時,初中高中能交到真朋友,大學了大家心眼都多,很難有真感情。我也同意這種觀點,正因為如此才更覺得我很幸運,從大一到現在畢業八九年了,我們寢室的六個人一直都很親如兄弟。大家天南地北聚到一起,居然沒有各種不適應,反而從大一開始就天天粘在一起,以至於大學前兩年都沒人交過女朋友。後來我們總結了,原因就是我們報團太緊,女同學根本無法介入啊。大三伊始重分寢室,我們六個大老爺們抱在一起哭的稀里嘩啦,旁邊寢室的同學過來說真羨慕你們寢室這個樣子。儘管畢業了,六個人天南海北哪都有,但我們每隔一兩年必須聚一次,已經形成習慣了。話題說遠了,我覺得民謠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他的旋律舒緩悠揚,特別能觸動人心底柔弱的地方,之後又聽過一些民謠,最近喜歡的是趙雷的畫和成都,倒不是因為他火了跟風,他沒火的時候我就覺得成都旋律很好,百聽不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