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為什麼沒有醜女臺大

[前情提要] 某人發文說已經有了醜男臺大,為什麼還沒有醜女臺大,問那些女權鬥士都在幹嘛呢。某代號黑雲網友,發文表示女權鬥士的主張是「男性有的利益我們都要有,男性沒有的責任(不利益)我們都不要有。」

 

 

安安黑雲,每次有性別議題,魯蛇小弟妹都會看見黑雲大大的文章,每次都跪在電腦前面拜讀,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文章呢。好厲害啊。

 

小弟妹先總結一下您的文章,以免我們討論上有歧義。黑雲您認為: 

「女權鬥士只主張對女性有利的、男性已有的福利,主張在權利、利益上性別應該平等;但是卻不主張女性也要負起男性負的責任。

  您舉例:1.男生沒生理假、產假

              2.女生不用服兵役」

 

我覺得1的例子真的太簡單駁斥了,本魯明天還要畢業典禮,想早點洗洗睡,所以先針對2回應你。

 

碰巧今天我有個朋友問我說:「欸你對女生不用當兵有什麼看法?」

我說我支持女生服兵役,我覺得要馬就男生女生都要當兵、要馬就男生女生都不用強迫當兵。

 

碰巧我有上過政治系黃長玲老師開授的「性別政治」(以下開放認為我修過性別課程把我當作女性主義者就先開始仇女/仇女性主義而忽略我言論的內容直接噓我^.< ),如果我沒記錯我的筆記沒有寫錯,黃長玲老師表示:「支持女性服兵役」。

 

碰巧之前挪威通過女性服兵役的徵招法案,相信始終關心性別議題的黑雲大大應該也有看見這個新聞,又碰巧我聽外文系的葉德蘭老師談過這件事情,老師表示:開心!樂見女生能夠服兵役。

 

 

那麼我雖然不能代表女性主義,也許黃長玲、葉德蘭等性別研究領域的老師可以代表你所謂的"女權鬥士"(是你的用詞),你說女權鬥士只取對女生有利益的部分,我對這個說法表示問號?如果黑雲大大你聽過哪個女性主義的言論說:女生不用服兵役!為了性別平等女生不該服兵役。拜託你告訴我,我是認真想要學習一下。

 

現在市面上(?) ,應該可以看見的女兵是志願役,我認為開放女性當兵是保障女性的工作權、還有自由權,為什麼想當兵的女生不能當兵?我也認為,不想當兵的男性應該擁有不當兵的可能性,為什麼男生就一定要當兵?——但是現在女生的志願役名額有限、男生被強迫要當兵,是「法律」規範的問題,中華民國憲法說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大法官釋憲以後還是說女生不用。如果你覺得很不爽,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是不是應該去怪釋憲的人不讓女生當兵啊?....(啊啊我絕對沒有要戰法律人士>"<)(我只是覺得被質疑的對象是不是歪了啊)

 

再來,我猜你可能是因為,覺得上面這些都只是「想法」跟「空談」而已,雖然女性主義者這樣說,可是沒有人花很大的心力在推動女生當兵啊!因為我不想跪求google告訴我到底有沒有這種團體,加上這並不是我以前有在研究的領域,所以我只能告訴你黃長玲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pick the fight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基於現實的考量,當你的面前有很多議題要處理,有雛妓議題、娼嫖議題、女性參政問題、性騷擾性侵害議題....諸多種種要處理的時候,因為人的有限性,你必須要排序A>B>C>D 去一一進行,當某些議題明顯比較重要且必須要推行的時候,你會優先處理它們。根據我遙遠的記憶還有某次重新和同學討論時提起,黃長玲老師表示過,她沒空推動女性服兵役,因為還有更重要的議題要先處理。

 

我知道你一定會不爽這個說法,但是我也只能這樣跟你說惹。~女性主義者很忙的,但是如果有人要跳出來創醜女臺大,完全支持。如果有人要跳出來幫忙推動女性服兵役,十二萬分支持。(如果黑雲大大願意出來推動這些事物,相信大家都會很開心的)

 

 

 

除此之外,讓本魯來解釋一下父權體制(Patriarchy)與戰爭這回事。

 

首先呢,我們活在一個父權社會。什麼是父權社會?就是一個「ruled by fathers」的社會,社會中的小男孩、小女孩、青少年、女人,都是被擁有「父親」地位的人統治的。當男孩年輕時被父親統治,長大以後成為父親,得到「力量」,擺脫被支配,並且支配他人。父權社會就是一個這樣的循環。

父權社會強調「支配」和「宰制」。我們受到在這個社會中成長的影響,潛意識中都有渴望支配和宰制他人的欲望,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活得有安全感。

 

父權社會的相對是母權社會(Matriarchy),但是歷史上未曾有過母權社會的出現。(btw,然後我一直沒有很懂黑雲大大說的女權定義是神馬?)(另外父系社會Patrilineal 的相對是母系社會Matrilinear 母系社會並不等於母權社會)。至於父權社會的成因,說法不一,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Allen G.Johnson 的書籍,或者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上次就有推薦黑雲大大一本了說,可惜你好像沒有去看~)

 

然後,常常有男生一聽到女性主義、父權社會,就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情一樣,極力想要反駁什麼。我只想跟你們說:

 

「父權體制是『先於』我們每個人而存在的。」

我們每個人都被「它」影響也同時影響著「它」,不是誰的錯、不是男性的錯,沒有人生來想當壓迫者或被壓迫者,我們只是活在「體制」中。

 

 

 

再來是兵役這件事情。

 

兵役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戰爭的可能性而存在的。

但是戰爭這件事情,在性別研究的領域中充滿了討論(本魯第一次看到也覺得很震撼呢,原來戰爭也跟性別有關係啊)。為什麼?

 

因為「戰爭」可以用來正當化父權體制與宰制(Johnson2008)。

戰爭就是人類之間宰制與支配欲望的「極大化」。在人類世界中,為了滿足宰制他人和支配他人,而造成的最大衝突,就是國家與國家、聯邦與聯邦之間的戰爭。

 

 

戰爭的問題在於:

 

一、戰爭的浪漫形象與真實不符合

父權社會將戰爭塑造成打戰的男人們很英勇,烈士被紀念、勇者故事被傳送,戰爭片充滿熱血抱負、犧牲與奉獻。戰爭的原因是為了「保衛家園」,保衛家中所愛的女人和小孩。

但是金恩(Sam Keen)認為,戰爭是「建立個人名譽的英雄式做法」及「實踐英雄德性的方式」。

將戰爭跟「榮譽」聯結在一起,展現肉體的勇氣與攻擊性的父權理想,就會忽略掉:戰爭時,大部分被敵人轟炸、消滅、死亡的平民,是女人與小孩。甚至是發生在平民身上的那些:強暴、酷刑、虐待、暴力、性奴隸等事件。

 

二、戰爭的循環論證問題

    戰爭是光榮的保家衛國->戰爭神聖化->參戰的人是英雄->正當化

    武力(暴力)的使用->國家領導人用戰爭激起人民對政權的支持->

    人民參戰->光榮的保家衛國->.....

戰爭是一種暴力,但是將它光榮化,戰爭成為一種「英雄式的暴力」,用這種英雄式的暴力,來宣稱自己是捍衛國家、領土、配偶小孩,但是卻忽略了被保衛的人的經驗與遭遇。所以有戰爭烈士的紀念碑,上面寫了死者的名字、出生年月日、事跡,但是鮮有戰時受害的平民的紀念碑= = 沒人在乎他們怎麼死的、為何而死、他們到底想不想要有戰爭。

 

 

我好像扯遠了,所以趕快拉回來一下。 

簡而言之,我所學到的女性主義與性別研究,認為戰爭就是一種暴力的極大化,是一種父權體制的產物與表現,戰爭擁有鞏固父權體制的能力,戰爭成因就是父權體制的支配欲望之膨脹。 

此外,握有權力的人,不需要上戰場,也是戰爭的一個問題。美國反恐戰爭時,投票支持出兵的議員有三百多位,只有兩位的小孩有參與戰爭。英國勞動階級的男性取得公民權,之後資產階級就要他們上戰場打仗YA

從性別研究的角度出發,戰爭本身就有很多問題。為了戰爭而存在的兵役,到底該不該存在?到底該不該被支持?本魯覺得可以打上一個問號。 

總結一下大意是,就其根本而論,「追求安全」有時候只是假象,只是為了展樣掠奪、征服、陽剛氣概而已。(但並不是女生就比較愛好和平)性別研究要表達的或許是:力量應當擁有許多的面向,應當是可以均衡存在的,不應該只是宰制和征服;人的溫柔,不是順從別人,而是輔助、幫助、體諒別人,協助他人/增長自己。

 

 

 

女性主義絕對不是想要強化仇恨,想要使更多男生討厭女生,想要使男性與女性互相批鬥。而是希望無論何種性別、性向的人,都能夠自在地活在這個社會之上(當然女性主義也有很多派別啦)。

 

 

 

*補充: 最後推薦給其他想要稍微或深入了解性別議題的朋友的書籍

1.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文字輕鬆內容深入好讀有圖片又好玩)

2.《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內容簡單卻包含許多議題和切入面向)

3.《科技渴望性別》(適合自然組的捧油們,了解自己平常學科的性別層面)

4.《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內容充實豐富,作者是異性戀白人男性^^)

 

對了,然後本魯很少發文跟人開戰,內容或文字如果有問題,還請大家多多海涵就是了<(_ _)>。再一次,我支持醜女臺大。但是我不支持認為沒有醜女台大是女性主義者的問題。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TU/M.1402076995.A.F7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