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年代還在堅持古裝武俠的創作實屬不易。

搭景、服飾、道具、場面,相比現代劇而言,古裝成本存在一個嚇人的運作基數。外加現世俠義已盡,整體文化環境也無法同於幾十年前的「金庸、古龍一統天下」之際,於是古裝片逐漸成為了華語電影市場的棄子。

在這樣一個創作大環境下,被譽為東方「邁克爾.貝」的香港導演陳木勝這一次選擇摒棄他向來習於的現代爆破場面,(《新警察故事》、《掃毒》、《保持通話》、《雙雄》)轉而立足於中華軍閥割據亂世時期的家仇血恨。而《危城》的導演和編劇則都是由陳木勝操刀。

《危城》不少人也認為是」圍城「,這是一片理想公義的故土,也是外界霸權不可侵犯的烏托邦。故事老舊得有些童話色彩,最後反轉得太輕易,將前期鋪墊的困難崩塌置地,情緒無法被提煉出來,這種豪俠童話又是否還跟得上時代思想進步的步伐?

起碼編劇陳木勝是做不到的。

人稱「炸彈陳」的陳木勝最擅長的就是「爆破戲「,擅用連環爆破,在本片的動作指導金牌洪金寶的動作戲碼之下珠簾合璧,場景調度上運用熟練,非常流暢的展現了一個故事,幾場打鬥戲份都展現出了一股男兒的」熱血沸騰「。加上設計上的良苦用心,片中不時出現精彩的武器對決,劉青雲的長鞭,護衛的大刀,以及吳京長槍,在花哨的動作和迅速凌厲的剪輯下令人目不暇接。在幾個武打鏡頭處運用環向、背向調度,增加了視聽語言的可看性,也讓人物心理飽和起來,試圖從扁平化轉為立體。

幾場回憶戲碼的風格化處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有如日本武士般的「戲劇化」,陰鬱偏黃的色調之下,是對過往場景的留念與回眸,是對彼時心意的考驗,這種風格化的片段如若被單獨拎出來,可是一股昭和味十足的武俠道義。


謝謝悟空菌的邀請。看了這個問題,洒家特意去看了一下《危城》。大致劇情如下:就是一個人設不好,不,是超級不好的官二代背負人命後無法無天,然後一個小團長不畏強權和另外兩個情意深重的兄弟(其中一個雖然和大反派官二代是一夥的,但後期犧牲自己)戰勝了強權的故事。然後完結撒花(*σ′?`)σ。咳咳咳咳,不過這個和題意無關,洒家湊字數逗逗各位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題主的問題。

所謂文學創作,在電影問世之後,就多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若是問為何《危城》只是一部戲,額,其實也不能完全這麼說,拍電影的過程是要先有文學本,再有劇本,接著是分鏡頭,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有小說的,甚至小說比較前面,只是沒有發表,就譬如岩井俊二的《情書》,是先95年電影問世,接著00年小說出版。

而這兩種藝術形式亦各有所長,電影給人以感官上的刺激享受(咳咳,敲黑板,在拍的好的前提,拍不好真的辣眼睛),相反小說則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比如主角形象,場景規劃之類的。如果題主想問這後面的黑幕,洒家真的就不知道了,得去找相關的專業人士了,嘿嘿。

冬天打字敲冷,還要自己原創,關注一下洒家吧(●"?"●)??,謝謝閱讀。如果看官有更好的看法,歡迎指教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