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般來講產品的UI設計有三大設計元素組成:色彩、圖形、文字,其中提示文案設計最容易被忽視隨意編寫,或帶有設計者個人人格屬性,與產品調性不相匹。

合理的提示文案可以提高用戶微感受,所謂微感受就是用戶對產品細節的感知,產品的細節做的越好,也就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好感,所以提示文案的設計不可忽視。

案例解析

用文案渲染產品調性

同樣兩個音樂APP產品,體會一下兩個提示文案給你帶來的感受。很明顯不同的表訴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裡好像什麼都沒有呢...」「暫無播放記錄」更貼合音樂類產品調性。

分析一下,用戶通常打開音樂APP聽音樂在尋找一種什麼內心感受,可能更多的是一種輕鬆愉悅的內心感受吧,所以咪咕音樂的提示文案「這裡好像什麼都沒有呢...」再配上小插畫,更能營造產品輕鬆愉悅的氛圍。

當然這裡講只是定位普通大眾的音樂類產品,有些小眾音樂產品不能一概而論比如:MOO音樂APP

下載 空頁面狀態提示「Oh moooo Nothing yet」(哦,沒有什麼),有沒有一種個性不屑的感覺?因為這款產品定位人群是喜歡追求新事物的年輕人或專業的音樂人,「Oh moooo Nothing yet」這樣的提示文案更能迎合目標用戶的特徵,給用戶一種找到自我的感受。

回到開始的案例,多米音樂Pro「暫無播放記錄」這種冷靜、乾脆、不營造情緒氛圍的提示文案也是有非常多適合的產品,例如工具類的小程序:騰訊文檔

工具產品就要體現出他的便捷高效與專業性,騰訊文檔配上這樣的產品文案會給用戶一種乾脆利落、不推泥帶水的感覺,工具產品一般不太需要營造情緒氛圍的文案、能給使用者能夠帶來專業,嚴謹,安全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文案設計從產品調性、用戶特徵出發

用戶思維、給用戶價值感受

產品原型圖截圖

上圖產品是問卷收集企業負責人在事業單位辦理業務時的各個環節感受(例如企業辦理營業執照)。

從用戶思維思考,「請幫助我們...」這樣的表述給用戶的感受是,用戶需要付出什麼,這樣用戶可能會產生一種抗拒心理,從而影響問卷調查的可靠性。

其實我們從業務的角度去思考,收集問卷就是為了能給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從這個點出發,可以賦予用戶價值感受。

文案修改後截圖

修改後「為了給您的企業帶來更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這樣的表述就能給用戶價值感受,因為表述了這件事是為用戶自己著想,而不是在幫助平台收集數據。

為什麼要有「高效」這個詞呢?這就要從用戶痛點思考了,大家可能都知道一般去事業單位辦事,最大的痛點就是繁瑣低效的流程,所以文案表述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用戶當然就更有可能會積極配合。

總結:拿用戶思維考慮文案,給到用戶價值感受

用詞恰當,可以使用戶間更有親近感

既然我們講的是「微感受」,那麼就來感受一下「相互關注」「互相關注」有什麼不同感受,如果沒什麼不一樣的感受,那麼來做下面的填空題。

把「相互」和「互相」兩個詞放到下面語句中感受哪個詞更能表達親近感?

在遠處的海邊有一對情侶坐在夕陽下_______依偎著。

相互和互相都有副詞用法,都可以表示彼此對待的關係,區別在於:

「相互」更多的表示一種形容關係,「互相」表示彼此對待的一個動作,「互相」表達積極的情感上更有表現力,所以「一對情侶互相依偎著」更能體現這種關係。

總結:用戶與用戶互相關注是彼此拉近了距離,從產品的角度是要助力渲染這種關係,「互相」比「相互」更能帶來親近感,所以互相關注更為恰當。

給用戶一個確定的人稱

百度貼吧同一個頁面中出現對用戶不同的人稱

的興趣懂的」

對遊戲有多沉迷」

「如果是超級英雄」

把用戶稱為「你」的同時又把用戶稱為「我」,這樣就給用戶一種割裂感,到底你是我還是我是我。

測試問卷標題不可避免的出現不同的人稱,那麼頁面中就要減少人稱的干擾。

再來看個案例:

寫提示文案的時候,一定要理清楚,是產品在對話用戶,還是把用戶帶入產品中。

上圖標題為「我的廣場」這就是把用戶帶入了產品,那麼這個頁面的提示文案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去提示,「此刻,我想說點什麼...」人稱與標題相對應非常之恰當,「此刻,你想說點什麼...」人稱更改對應標題就會有割裂感。

總結:提示文案要儘可能的統一人稱,理清產品在對話用戶,還是把用戶帶入產品。

「你」和「您」

我們日常用的產品中,有些產品提示文案用「你」例如微信,有些產品用「您」例如京東,為什麼人稱會不一樣是因為產品與用戶的關係不一樣。

有些產品與用戶是一種平等關係,就像朋友、戀人、同事之間,是一種平等關係;有的產品對用戶是一種尊重的態度,因為用戶即客戶,對客戶當然要抱以尊重的態度。

所以我們大概能得出一個結論,社交類、工具類、用「你」更為恰當,電商、B端產品用「您」更為恰當,當然有的產品會有很多形態,比如小紅書屬於社交電商產品,那麼就要從新思考產品與用戶的關係了。

下面舉幾個「你」和「您」用的不好的例子:

功能板塊單一的產品,有的地方用「您」,有的地方用「你」非常之奇怪,當然有些產品是可以用不同人稱的,例如產品中普通用戶用「你」,成為了VIP可以稱呼用戶「您」這樣用戶會有一種被尊重、優待的優越感。

QQ對話列表頁面中系統推送不同的人稱

我們都知道QQ是一個量級非常大的產品,所以肯定不會一個人負責所有的設計,一般會一個團隊或一個人負責不同板塊,協作工作就難免會出現上圖的問題,其原因還是制定的設計規範沒有落實到更細的細節上。

絕對優秀的產品,細節上定會是無懈可擊的,我翻遍了微信所有的頁面,沒有找到一個「您」字。

總結:根據產品的定位找到與用戶的關係,運用恰當的人稱。

提示文案需要精簡高效、有效傳達

天貓讀書的提示文案提示過於啰嗦,沒能達到高效傳達信息,簡書的提示文案,精簡高效,用戶甚至不需要去讀,只需要掃一眼即懂,而且簡書交互上還提供了很直接的操作入口。

解密提示文案高效傳達的方法

第一句需要讀完整段話,才明白表達的信息。

第二句則是先告訴用戶目的,然後再說需要怎麼做,能夠實現高效傳達效果,而且讀這句話時候過程用戶是清晰的。

總結:提示文案可以讓目的先行,這樣能實現更高效的信息傳達。

標題文案的一致性

在產品中當點擊一個板塊,進入頁面中頂部標題應該跟板塊名稱保持一致,保證用戶不會迷失。

上圖點擊「K幣賬戶」出現的是「我的賬戶」不可排除用戶會疑惑自己是不是點錯了,生活中你點個土豆燒牛肉,上的是土豆燒驢肉,很多人可能吃不出來,但是總有人會吃出來。沒錯!筆者就是吃出來的人。

總結:一致性的標題文案,可以讓用戶不迷失

提示文案需要積極、友好的表達

原型圖截圖

「只能上傳shp文件,且不要超過500kb」 給用戶的感覺不夠友好積極,關鍵詞「只能」給用戶一種產品不夠強大的感覺,因為明確強調了只支持shp文件,「且不」則有一種被命令的感覺,不免讓人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修改後:

修改後截圖

修改後「請上傳SHP格式文件,大小須在500kb以內」語氣瞬間變得溫和友好,同時也並不存在強調支持格式單一的感覺。

總結:友好、積極的文案更能給用戶好的感覺

使用用戶語言提示

有些產品因為行業的特殊性,會有一些行業術語,如果面向大眾用戶是很難理解的,所以一般需要轉換為大眾用戶熟知的語言。

但如果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行業術語,就需要給用戶解釋,中國聯通APP登錄頁面「請輸入6位數服務密碼」 What?服務密碼是什麼?做為用戶的我沒能理解。

中國電信頁面上到是有「什麼是服務密碼」的解釋,但是輸入框里寫的是「請輸入密碼」What?這兩個密碼有關係嗎?

總結:使用用戶語言,解釋行業辭彙

文案的排版

提示文案最好不超過兩行

文案超過兩行就需要用戶更集中精力閱讀,從而難免產生排斥心理,如果文字信息真的很多,可以把一段話內容整理分類依此豎向排列,同樣是可以起到清晰、高效閱讀。

數字與文字間加個空格更易閱讀

數字與文字有間隔可以增加數字的易讀性,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數字跟文字都應該有間隔。

表述一件事

我家的狗狗今年1歲了(不需要)

體現一個數據

已經記錄了 28 條信息(可以有間隔)

段落是否空兩格

我們的傳統文學,為了能夠方便閱讀形成了段落空兩格的傳統,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沒有語文老師監督你,有時候完全可以不用空兩格,比如單段簡短的話,空兩格就不夠美觀,其實一般的產品只要能把語意清晰傳達給用戶即可。

互聯網中文文字排版很多不空兩格,可能也是借鑒英文的排版樣式,英文排版是不空兩格的。

關於標點的建議

一般情況下提示文案末尾不出現標點,除非強調語氣,或者問號。

還沒有任何收藏。(不可)

您還沒有收到禮物喔~(強調語氣,可以)

暫無文件!(不可)

恭喜你註冊成功!(熱情表達,可以)

請輸入。(不可)

請輸入(可以)

請輸入...(可以)

什麼是服務密碼。(不可)

什麼是服務密碼(可以)

什麼是服務密碼?(可以)

最後

為了準備這篇文章,我至少看了50+個APP找分享案例,給我的結論就是優秀的產品,細節上做的也是相當出色,完全找不到一點瑕疵。而有的產品則不然,細節上一堆問題。以上分享的都是產品里無傷大雅的細節問題,但是我們可以把產品做到更好,為什麼不呢?

最後要講一個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設計產品的人,會把自己人格帶給產品,例如一個性格活潑呆萌的產品經理負責的產品,就會有很多活波呆萌的元素;一個端莊嚴謹的產品經理又從來寫不出來能夠渲染氣氛的嬌氣文案,優秀的產品設計者,設計產品早已把自己的人格拋掉了,而是給不同的產品賦予不一樣的產品人格。

如果你覺得文章有收穫,請關注「互聯網設計幫」,我們還有千人社群,如需加入,公眾號後台回復「入群」即可,本期就這麼多,骨朵白。

有料、有內涵、關注「互聯網設計幫」,定期分享設計乾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