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長》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並一舉拿下男女演員銀熊獎,讓王小帥和《地久天長》一時間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近日,這部片場近3個小時的文藝片,終於在載譽歸來之後,在國內正式公映。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看過電影的觀衆,就會知道,它究竟有多文藝。不過,跟他志同道合又同病相憐的婁燁,都開始用流量明星當主角,拍《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這樣的商業片。

深知市場行情的王小帥,爲什麼不僅依然堅持拍文藝片,還將一部電影拍出時長近3個小時的公映版?甚至讓不少業內人士評價:“片長是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陷。”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乘着現實主義題材的“東風”

電影正式公映的前一天,王小帥在豆瓣發佈了文章《-- 關於電影,關於我們》,坦言早在四年前老齡化問題嚴重激化,二胎政策出臺時,便開始構思一部由計劃生育政策爲導火索,展現近幾十年間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變化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地久天長>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至於影片的票房,王小帥表示,“我對電影節和市場都沒有過多思考,就是自己努力要做好片子。對我來說,這已經不是一個電影,這就是生活。這個生活是我們中國觀衆最能接受的,我希望引起中國老百姓的共鳴。”

《地久天長》拍得很生活化,這一點不假,但王小帥不在意影片的市場反饋,似乎顯得並不那麼實際,畢竟小帥導演曾經對胡波說過“我還要面對其他投資人,已經無法交代了”的話。在《闖入者》票房排片不足1%的時候,甚至親自寫了一封《致我的觀衆》公開信,請求“我的觀衆,請你挺我”。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或許,王小帥是一個對票房有野心的文藝片導演。

而他敢把《地久天長》剪成3個小時,有一部分原因是基於影片故事完成度考量,畢竟時間跨度三十多年,想完整的展現一個家庭的命運,進而折射整個社會的變遷,的確需要足夠的時長來講述。但更主要的,還是基於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開始被主流羣衆所接受這一業內大環境。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從2015年開始,國家大力支持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創新與發展,《失孤》、《嘉年華》、《爆裂無聲》等影片相繼收穫好評。去年更是現實主義題材集體爆發的一年,《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找到你》等作品叫好又叫座。

從前觀衆普遍把現實主義文藝片當大悶片,現在大家開始主動觀看、評價和接受這一類型片,這無疑給了王小帥極大的信心。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野蠻生長的演員靠自己拿獎

除了對自己的導演水平以及對大環境的樂觀外,《地久天長》能剪成近3個小時,最大的助力,還源自演員們的精彩表演。

可以說,是詠梅和王景春兩位演員,用自己的銀熊獎,讓《地久天長》的3小時從令人望而卻步,到令宣發方沾沾自喜,成了絕佳的宣傳點。是這兩個破紀錄的重量獎項,給了王小帥堅守《地久天長》藝術性的資本。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而這兩位演員的演技,皆是源自個人的生活體驗,正如王小帥所說:“就這部戲,他們兩個演員都不像其他戲裏,或者要飆戲,或者要演一些激情戲才能表現他們的演技,這都不需要。他們的一呼一吸,都透露出普通中國人的氣質。”

導演更多是架起機器,任演員自由發揮,他們在福建漁村找離家出走的養子時,在沒有清場的海邊,既沒有臺詞也沒有走位,就那麼演出了恍惚與焦急;他們悄無聲息地在一張桌上吃了一輩子的飯,看似寡淡,卻又默契地一回頭就知道彼此要什麼。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據王小帥說,最後一場給去世幾十年的兒子上墳的戲,出門前王景春的拉鍊拉不上,詠梅用了兩分鐘幫他拉上;到了墳前一起除草,然後席地而坐,一個喝白酒一個喝白水的戲演了近二十分鐘。很多時候這對夫妻好像忘了自己是在鏡頭內,不是表演,而是真的這樣陪伴着活了幾十年。而導演自己也經常忘記喊停,沉浸在表演裏,潸然淚下。

這兩位演員,真的就是演員,屬於從前默默演戲,拿獎後也無法大火的好演員,讓近3個小時平淡如水,連事故和紛爭都緩緩到來的《地久天長》,有着一種默默就能吸引人的氣質。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至於流量小生王源的加入,雖然王小帥自己認爲,“選擇王源的初衷,並非是出於商業考慮,角色的年齡段是十五、六歲的樣子,這個年齡成熟的演員很少。王源已經成名了,氣質也合適,省去了我們到茫茫人海中尋找演員的過程。”但這種說辭,顯然不足以讓大衆信服,誰都知道,王小帥看上的,就是王源的知名度,不然也不會再請他演唱主題推廣曲。

無論如何,《地久天長》完美地驗證了“演員是一部戲的靈魂”。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王源和王小帥合影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王小帥自己變了

作爲內地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之一,王小帥的創作風格和意圖都相當明顯,就是關注個體、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在講普羅大衆的生活與感情。

也有人說,他的作品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城市夢的破裂。《十七歲的單車》英文譯名是《Beijing bicycle》,《青紅》的英文譯名是《Shanghai Dream》,主人公們都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社會的殘酷就在於,不管時代怎麼變,小人物都會因爲社會本身的矛盾產生悲劇。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地久天長》延續了王小帥一貫的風格,立足小人物和政策驅動的社會改變,也的確講了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但看到最後,比起悲,更多的是善和溫暖。

從中文片名來看,《地久天長》的主題是友誼,《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也自始至終貫穿影片。王小帥在創作之初就確定了,這會是關於兩個家庭之間的事,他們因工作走到一起,因孩子彼此親近、宛如家人,卻又因不可抗力的計劃生育政策,和孩子的溺水意外,形同陌路。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但這陌路終是在走了三十年後,再次交叉,時間帶走曾經的傷痛,因爲在乎,他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從英文名來看,《So Long My Son》的主題則是親情,一對夫妻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下,打掉了自己的二胎,導致妻子無法再孕。偏偏長子又在一次意外中身亡,從此他們的世界時間停止,只剩下慢慢變老。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雖然不甘心在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孩子,並給他取了一個和長子一樣的名字,也無法讓這個獨立的個體安心當替身,最終彼此分開數年。本以爲這就是人生的結局,時間又再次帶來治癒,離家的養子在成人後回到了他們身旁,他們得到了不敢想象的承歡膝下。

不管是友情還是親情,王小帥在《地久天長》的處理上都太過柔軟,好像曾經的殘酷煙消雲散,世間只有無盡的善意。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從這點來看,可能王小帥真的變了,他變得柔軟了,不是說選擇妥協對觀衆友好,而是他看待世界的視角發生了轉變。可能就是因爲這種變,讓他想與資本市場糾纏一番,任性將3個小時的《地久天長》作爲全國公映版,挑戰大衆的觀影習慣。

婁燁都拍商業片了,王小帥還在堅守三個小時的文藝片


截止發稿時,《地久天長》的實時總票房爲2390萬。無論王小帥是本着強大的信心挑戰市場,還是本着創作態度背水一戰,作爲觀衆只想感慨,感謝那近3小時的觀影,所帶來的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