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很愛笑愛熱鬧交了很多朋友,沒事吃飯玩耍談心,如果誰失戀了被欺負了有傷心事了,她必定出現開導她們。她有個妹妹,內向,喜歡獨處。兩人住一起,朋友經常半夜回家,妹妹早就睡下。

某天朋友回家發現妹妹不在,第二天妹妹還沒回來,後面的每一天,妹妹都沒有回來了。

後來發現妹妹寫的心情日記,她說活的很難受,真的走不下去了。

媽媽責問她為什麼沒看好,不關心妹妹?朋友啞口無言。

這件事每個人心裡都有傷,大家以為慢慢會節哀順變。

妹妹走後1個月吧,媽媽跳樓,重傷躺醫院幾年。

朋友變了個人,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陪在家人身邊,現在就2,3個好朋友,其他人都刪掉了。

並不是人到中年才要減少無用社交多陪伴家人吧,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好好陪伴家人啊!


減少無用社交和多陪伴家人,這似乎並不能說是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說家庭生活,或者說陪伴家人也屬於社會交往的範疇。

有人際的地方就有交往,對象、目標、意義、方式、深淺程度的差別而已。

在家庭生活中不注意交往,不注意溝通交流表達的方式,這些的陪伴說不定害處更大。

同理,在一般的社交活動中,隨著年齡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考驗的是能否有一雙慧眼去判斷和選擇。能否增齡又增智,長個又長心,才是關鍵。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中年,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青春已經成為過去,人生已然定型,再無折騰的可能。

人到中年,經歷了童年的稚嫩,少年的莽撞,青年的激情,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看過太多的風景,見過太多的人,生命的本質已然看透。

人到中年,生活穩定,工作安穩,再不用刻意討好誰,也無需再拉攏誰。

人到中年,體力不如從前,精神也不濟,工作和生活,就已經把人的時間和精力壓榨乾凈,不是因為心中無情,沒有惦記的人,而是相見不如懷念,害怕見了面也是一片默然,大家都被生活折騰的精疲力盡。

人到中年發現,刻意喧嘩的都是假象,心裡想的才是真實,喧囂過後總會歸於寧靜。再昂貴的飯局,比不上與家人共享的一桌樸素的晚餐來得溫馨。

人到中年,心裡惦記的都是對自己好的,和自己願意對他好的人,家人才是生命中的至親至愛,沒有了家人,整個世界都顯蒼白,荒涼,無趣。家人才是世界上最溫暖的依靠。


我不知道所謂『』無用『』的社交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嚴格來說,陪伴家人也是社交的一部分,只是這種社交帶有特殊性。

確實,人到中年,隨著閱歷的豐富和見識的增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會更趨成熟和穩重,不會像年輕時那樣隨意。但是既然活在這個世界,總免不了要和周圍相處的人交往,沒有什麼『』無用『』和『』有用』之說;去超市買個菜、去銀行取個款、偶爾與同學或朋友聚個會,等等,都是必要的;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都是社交的參與者。所有有意義的社交都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這其中也包括了多陪伴家人。


覺得不是人到中年要減少,年輕人也要減少。

以前自己也是和各種人出去吃喝玩樂,然而一旦不在一個地方了,聯繫少了,也漸漸淡了。朋友交幾個知心的就可以,其他正常來往即可,沒必要有局就去,浪費時間和金錢。

是啊,可能是多個朋友多條出路,但是實際只要你有足夠的實力,你的朋友自然會多。你正常一些困難,他們也會主動去幫你。

現在生活都不容易,如果你周圍和你都差不多狀況的人,你有困難人家也不一定有能力去幫你。不如多花點時間在自己的身上,在家人的身上。

中年時期,那個年齡的人基本上事業已經穩定,如果不是有特別大的際遇,人生的軌跡一般也都確認差不多了。不如多花點時間在自己家人身上,給家人多一點關愛。


人到中年,明白了很多世事。年輕時的意氣張揚已經被消磨怠盡。所謂看透不說透吧,不想說了,便不想去人多處了。應酬不過是又一場戲,不去看,更懶於參演。是謂無效社交。散了吧!


有的人,還沒到中年就已經對社交很反感了,比如我自己,懶得去應付這些亂七八糟,個人認為還是視情況而定,有的人就擅長社交或者不能避免社交,要是社交的同時也能陪伴家人那畢竟是最好的。生而為人就是有各種各樣的煩惱。。。萬事不能十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