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節目都是這樣,一季永遠不如一季有看頭,確實,《中國好聲音》的起點還算是比較高的,因為第一季確實有很多實力派的歌手,比如吉克雋逸,梁博,金志文,吳莫愁,這些都是實力唱將,一到起點太高了,後面的歌手都很慢在超越。其次,在後來的幾季中,好聲音的學員越來越年輕,歌手一年輕,身上沒有太多的學歷,就很難唱出讓人有共鳴的歌曲來,就是除了會唱歌的技巧,很難有打動人心的歌聲。

還有就是節目本身的新鮮感,節目到現在已經出了六季了,再好的東西,觀眾看的太多,也會感覺審美疲勞。沒什麼可以製造或者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後面幾季的學員很難製造輿論和讓很多的人熟知。

就說後面把名字改成新歌聲一樣也提升不了節目的熱度,學員沒有很豐富的創作力,節目沒有太多的創新,加上萌出了很多比較優質的綜藝節目,比如嚮往的生活,中餐廳,這些綜藝讓人眼前一亮,加上又很多明星坐鎮,《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流量自然被分流。就就會造成了節目一季不比一季好。


先說我自己的體會,看第一屆好聲音很激動,非常有熱情,覺得這個節目特別對味,真實貼近老百姓,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去比賽。雖然自己五音不全,都有種想要去上台的衝動!第一季結束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等第二季結束後,基本可以明確了,這個秀場就只是個秀而已,絕非是大眾平台,也絕非是公平比賽!

所以我覺得大部分有才的創作者,或是唱作人,都不願意去好聲音!為什麼?也可以講好聲音就是一個舞台秀,哪裡是在選拔有才能的創作者?這無非是投資者的棋子罷了,鋪天蓋地的報道,真的假的,我相信每個成年人還是有能力分辨的!如果真的是公平公正的舞台,誰不想去拼一下?

好聲音舞台,要經過海選,海選時怎麼沒有公開?就算人太多時間不允許,那也可以把上到好聲音舞台比賽的成員,海選時放出來?必須加前面一個參賽者和後一個參賽者的連貫視頻,再說舞台上,參賽者的結果?既然是對觀眾負責,那就應該讓觀眾來選,票數最多者奪冠,而不是被操作!不是嗎?還有個疑問,如果是真實比賽,為什麼不直播?就像奧運會一樣,如果搞個錄像,還有公平可言嗎?

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身份證報名,然後隨機抽號,比如今天這期要6個人來參加,就隨機抽6人,當然要在監督之下!比賽由觀眾打分,以觀眾分數為主,這樣才有意思,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上台的是什麼樣的歌喉。


其實吧,所謂的今年好聲音的質量不如之前第一季和第三季的好,是因為現在大眾的心裡對音樂的審美度提高了,也越來越挑剔了,一般的歌曲的風格大家都有了解了,聽過之後覺得並沒有什麼。就像是吃糖一樣,第一次吃你會很甜,很喜歡,但是第二次或者吃多幾次之後,你就會覺得沒有那麼甜,或者感覺到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它了,於是你又想換個口味,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換口味也好難,有些味道就好難吃,你又接受不了這個味道。所以你就會覺得沒有之前的那個好。然後呢做糖的廠家接受了你的意見之後呢,覺得不錯,想要改變一下,可是到頭來可以用的料是少之又少啊,或者是難以搜尋。這是一個道理,天底下愛音樂和喜歡唱歌,唱的好聽的人其實有挺多的,但是真正能被大眾所一致接受的,有自己獨自的風格的卻是翎毛鳳角。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一季不如一季。


首先我個人感覺,參賽選手的質量問題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每一季都有特別出眾的的選手和比較平庸的選手,這是一個節目左右不了的。

為什麼第一季讓人感覺參賽選手的質量要高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就是新鮮感。

所有的娛樂節目最初辦的時候都比較火爆,因為大家沒有接觸過,對這個事物很好奇,都想一探究竟,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很多人關注。

參賽選手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圖一個名頭。

第二點我覺得應該是節目本身的號召力。

作為國內首款只以聲音來選拔優秀選手的音樂節目,它打破了以往的規則和枷鎖,讓更多的有志之士可以來展示自我,證明自己,所以就會出現大量的選手報名參加,數量一多,從中可選拔優秀學員的比例就會提高。

第三點應該跟每期的導師有關係。

其實有許多學員也是沖著自己喜歡的導師來的,當然這不是大部分人,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這其中是有很多實力選手的。所以,節目組在邀請導師的時候,也是有考慮的。

至於第三季的選手質量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個偶然因素。當然也會存在年齡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第一季的時候年紀太小,不能參加,到了第三季就剛好達到要求。

總之,第一季是最好的,越往後就越走下坡路,這也是所有選秀節目的一貫命運。


相信大部分看過好聲音的都會有這種感覺,

第一,做節目第一次要打響後邊才會有人看,關注度才會高,所以從選拔到後期播放工作人員都會精心製作因此第一季節目火了,到後期工作人員都會參雜一些其他因素,相對會有一些內幕。其實我們上學時也一樣,第一節課老師會很細心的去講課,講解的很清晰,到後來就不行了隨意好多,老師對大家熟悉了,同學們也慢慢進入狀態了,因此老師講課就沒有第一節好了

第二,觀眾看完第一季的好聲音之後,估計品味都會給你升級好多,看到後期時總會和第一期比較,感覺不如之前的好。就像女生交男朋友一樣總喜歡那現任和前任對比,總覺的前任還是比較好。因此要拋開第一季去看第二季這樣才會感覺質量很好。

第三,由於第一季好多比較好的業餘歌手,駐場歌手,天分比較好的個人等等大都去報名參加,導致後來的參加的學員水平比之前的低,給人感覺節目質量沒有之前的好。

第四,由於國內新節目大家關注度高,後期熟悉其套路了,還有就是導師的原因,有的導師自己可能自己唱歌很好但是做導師還是欠火候。

第五,現在選秀的節目很多了,特別是唱歌跳舞比較多,人們對此都麻木了新鮮感沒了。


首先第一季給人的新鮮感不一樣,因為是剛出來的比賽節目,而且第一季的選人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很多潛在的實力唱將都願意來參加這個節目,隨著次數的增加,學員和觀眾都熟悉了裡面的流程和玩法,再加上這種類型的節目越來越多,觀眾的選擇也多了。所以這應該就是感覺越來越不好看的原因之一


這個節目越往後發展越垃圾,跟我是歌手一樣,明明簡單明了的比賽規則非要想出千奇百怪的模式,累嗎?煩嗎?我反正是不看了


沒有好聽,不好聽,只有認真又不認真,那一期的好聲音不好聽,主要就是因為選手沒有那麼努力奮鬥了,只要努力就會越來越好。


主要是導師和導演的節目,和選手有什麼關係?


音樂節目變成導師打嘴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