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女漢族齊州(今山

東濟南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

詞派代表,有"干古第一才女"之稱。

她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嫁

夫趙明城,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隨夫南下,趙病逝後

境遇孤苦,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詞》己散佚,後人有《漱玉詞》

輯夲,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她生於公元1O84年去世約1155年。

主要作品:

聲聲慢尋尋覓覓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夏日絕句,等。

夲人更喜歡她的一首詩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現在濟南趵突泉有《李清照紀念堂》牌匾

由郭沫若手書。在章丘明水街道百脈泉公

園內漱玉泉北採用仿宋建築風格的《李清

照故居》夲人掌握資料有限,不對處請業

內人士指正。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個不在寫詞就在喝酒的女人。

俗話說:「愛喝酒的女人不一般」,那麼,愛喝酒還愛寫詞的女人就更不一般了。據記載,李清照寫過的58首詞中,提到酒的就有28首。如果古代也有代言人的話,那麼非她莫屬。

如果說一個女人深諳世事後,喜歡喝酒也情有可原。可一個女人在還是14,15歲時,就愛喝酒,還經常喝醉,就很少見了。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愛酒的女人,更是在醉酒後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佳作《如夢令·常醉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反而願意踏出庭院,喝酒,旅遊,直到把自己喝醉,才回去,不料在歸途卻迷了路。這時候的李清照還是個少女。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年輕時的我們何嘗又不是這樣呢?

等到李清照已經嫁為人婦的時候,就更愛喝酒寫詞了。「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近瘦了,不是因為常常喝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蕭瑟,那是因為什麼呢?

李清照在寫此詩的時候,正是丈夫即將遠行的日子,沒有直接點明日漸消瘦的原因,更是令人深思。對丈夫即將離開的不舍,和未來的想念,都忍住不說。或許,此時的李清照開始多愁善感了吧。

一個人會在什麼情況下喝酒呢?多罷是愁吧!李清照最為出名的一首詞《聲聲慢》,即便相隔近千年也能感受到她對亡國、亡夫的那種愁味: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可以說,她的一生從少女時期,到老年,都是在酒和詞的陪伴下度過的。你以為,是否可以和詩仙李白一比呢?

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她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少女自出生之後便有著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父親乃是禮部員外郎,母親又會寫詩詞,家中有很多書籍,李清照自幼便生活在書香門第。

在李清照長大之後,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十六歲時便寫出了《點絳唇》《蹴罷鞦韆》,這時的她已經在京城有了很大的名氣,甚至連大詩人蘇軾都對她讚賞有加,而李清照也『開始有了才女之稱。然而李清照的人生跌宕起伏,苛苛砍砍,磨難不斷,使她的一生分成了四個階段:婚前 婚後 南渡 亡夫。李清照十八歲之時,一次偶然之間遇見了趙明誠,在那時趙明誠已經很欣賞後者,而李清照正是情竇初開,嚮往愛情的年齡,於是兩人在相識不久之後就暗生情愫了。兩情相悅之下,可他們的愛情卻並不太被雙方家長贊同,但也沒有反對。於是兩人便很簡單的成婚了。兩人成婚之後,彼此相敬如賓,整日里吟詩作詞,非常恩愛。

可惜好景不長,在李清照二十歲之時,也是兩人成婚兩年之後,趙明誠出任,在兩人的依依不捨之下,最終還是分開了,從此兩地相隔。

李清照依舊留在京城,兩人相距千里,每日里對丈夫日思夜想,創出了《一剪梅》以示思念之情。後來因朝廷的原因,父親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最終李格非回到了老家明水便再也沒有回到過京城。但在崇寧二年,也就是1103年,庚寅詔禁止元祐黨子弟居京,李清照也不得不離開京城,和父母一起生活。又過了三年,蔡京爭權失敗,朝廷廢除了《元祐黨人碑》,李清照與趙明誠又在京城相聚。

然而上天如同在捉弄李清照夫妻二人一般,蔡京復職,趙明誠的父親被捕釋放,兩人便直接搬去了青州。並命其居住的地方為「歸來堂」,從此李清照字型大小「易安居士」

1127年,金兵攻入青州,而李清照無法保住兩人這些年收藏的心血,只拿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開始了獨自逃亡,幾年間顛沛流離,甚至有好幾次都差點落入金兵之手。

1129年2月,王亦叛變,趙明誠臨陣脫逃,使得李清照感到羞愧,從此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關係變得疏遠起來。於是兩人開始了逃亡,一路逃到了烏江。這時李清照想起了項羽寧可一死也不願過江東的英偉事迹,心中升起了感慨,創作出了《夏日絕句》

聽到妻子的話語,趙明誠為自己的臨陣脫逃的行為感到自責,至此使其抑鬱成疾,最後染上重疾便一病不起。沒過幾年趙明誠就死了。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開始了無依無靠的生活,顛簸了一段時間之後,認識了張汝舟。剛接觸時張汝舟表現的像個君子,對李清照很好,然後婚後卻是直接大變,原來她接觸李清照,就是為了得到後者身上的財寶而已。後來因張汝舟太過得意忘形,將自己在科舉之時作弊的事情告訴了李清照,後被李清照給揭發,報給了官府,可當時的法律規定,妻子告發丈夫也是要坐牢的。兩年之後,李清照刑滿釋放,真正的成為了孤苦無依之人,是她的晚年無比的凄涼李清照在這時已經五十歲,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生活

1133年,李清照五十歲,創作《好事近》

1135年,五十二歲,創作《武陵春》

1137年,五十四歲,創作《轉調滿庭芳 芳草池塘》

1137年,五十四歲,創作《永遇樂》

11147年,六十四歲,創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

李清照的一生都是悲涼凄慘的,長時間的顛沛流離,使得她對生活也充滿了哀怨,和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奈。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詞國皇后」,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李清照是我國北宋時期一個著名的女詩人,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詩人之一。她的詩詞大多都是一些沉鬱哀怨的,這和她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個人遭遇有關。前期李清照的詩詞也有一些清新明快的,比如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但是後期隨著北宋社會的凋零,金兵的南下,以及丈夫趙明誠的去世,李清照的詩詞開始顯得非常哀怨和悲傷。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是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由於家庭的原因,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大部分時間是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那時候,北宋統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於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於城市,不像鄉村地主家裡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於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受過故鄉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氣和文學氣氛對她的熏染。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當朝右丞相之子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鬱郁,後死於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

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越十餘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自幼聰慧過人,加之受家庭文學氛圍的熏陶,少年成名,善於詞章,語言清麗,格律嚴謹,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情調感傷。

李清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生活簡樸:李清照雖貴為官家子弟,自幼生活富裕,但婚後仍與其丈夫趙明誠崇尚節儉,節衣縮食。

2、擅長書畫,通曉音律,喜愛讀書、藏書:如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後遭遇朝中黨派之爭,金兵入侵等戰亂。1127年,李清照與夫趙明誠南下江寧,整理遴選與其夫趙明誠共同所收藏書籍器物就有15車。

3、有擔當,意志堅定,情感堅貞,關念故國:1129年8月,其夫趙明誠不幸離世,她獨自漂流。為保存她與趙明誠所留文物書籍,李清照派人運送行李去投奔趙明誠妹婿李擢,不料當年十一月,金人功陷洪州,李清照只好攜帶少量輕便的書帖典籍倉促南下。

之後,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時任敕局刪定官的弟弟李迒。這時傳有密論列趙明誠者,有所謂「頒金」之語,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銅器等物投進朝廷。顛沛流離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她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百般傷痛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於1132年嫁匪人張汝舟,知道真相後,狀告張汝舟,而離異,雖經牢獄之苦,但她意志仍然堅定,堅持創作、讀書,並把眼光著眼於國家,寫出了充滿激情、收復失地的愛國詩作。

李清照也是一位愛國女詞人。

  • 李清照身居閨中時早期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李清照出嫁後短暫離別後所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李清照嘆宋室江山難守《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 李清照以《詠史》貶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輩: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今天小編繼續來跟大家聊歷史故事。李清照是我國宋朝時著名的才女,在推崇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的古代,李清照的才華能被大多數人所承認,在側面也體現了李清照在詞壇的魅力之大。李清照不僅喜歡填詞作詩,對古玩的痴迷程度更是到了極致,一旦發現有什麼稀罕玩意,就迫不及待想去鑒賞,能帶回家的她都會帶回家,對古玩十分熱衷。畢竟從小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士家大族,父親是大文豪蘇軾的徒弟,母親則是金科狀元的孫女,兩人的學問修養在汴京都是一等一的好,李清照一出生就在這樣文學氛圍極寬的家庭中,經常看到文人墨,文弄墨,以至於她在作詞方面確實有些天分,文思敏捷,詞體別具一格,小小年紀就有了大家風範。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詞壇孤傲不已的李清照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趙明誠喜結連理,郎才女貌,一對璧人。趙明誠跟李清照最大的消遣就是點評鑒賞金銀玉器,哪怕是沒錢的時候,李清照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和丈夫的愛好,能買回家的一定買回家,不能買的,愛不釋手幾天後歸還時還戀戀不捨。李清照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想必在當時她肯定就是汴京的第一才女,小小年紀就在詞壇上大有作為,涉世未深也能將安史之亂說得頭頭是道,雖然是世家千金,卻完全沒有嬌氣蠻橫,反而處事沉穩,言談舉止頗有大家風範。古代一直講究的是門當戶對,李清照的父母乃至祖父母都是在汴京排的上號的人物,家庭背景給力,何況自己還這麼優秀,連婚姻大事都能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走個過場,簡直就是所有女子心中羨慕的對象,而趙明誠的父親和李清照的父親又同在六部任職,趙明誠也是男子中的翹楚,兩個人珠聯璧合,非常恩愛,更重要的是,兩人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這無疑是維繫兩人感情最堅固的途徑。

但是好景不長,宋朝被金兵打得連連敗退,甚至兩位皇帝都被金兵俘虜去了北方,國家岌岌可危,更別提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李清照了,之前再光鮮亮麗又如何,國難當頭,該逃命還是得逃命。兩人在逃亡中,風餐露宿,從小就錦衣玉食一直生活在士家大族,為了躲避金兵的殺戮,這一下子落差那麼大,讓趙明誠一下子沒適應過來,突發惡疾,幾個月後便溘然長逝,只留下李清照一個人孤零零繼續她的逃亡之路。

李清照一路南下,遠離自己生活的汴京,來到了杭州,一路走來身上的盤纏早就用乾淨了,而且當時又正值國家危難之時,誰會樂意花錢買消遣?所以李清照想要靠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才華溫飽也是不現實的。李清照舉目無親,孤苦伶仃,對古玩的痴迷卻絲毫沒有減少,更何況曾經和亡夫趙明誠共同編撰的《金石錄》也尚未完成,導致李清照一天天煩悶不已,這時候,張汝舟闖進了李清照的視線。張汝舟在剛剛跟李清照認識的時候,一直對她照顧有加,跟個謙謙君子沒兩樣,在跟張汝舟的幾番接觸下來,李清照覺得這個人還是很不錯的,眾所周知當時的改嫁風氣一直存在,後來又有媒人上門來保媒,簡直把張汝舟誇得天花亂墜,在媒婆的猛烈攻勢下,李清照甚至還來不及細想和張汝舟之間到底正不正確,只知道自己缺少一個家,就這樣稀里糊塗和張汝舟結為了夫婦。

婚後的張汝舟馬上變回了本來的性子,他之所以接近李清照也完全是因為她的寶貝古玩們,如果將她娶回家,那她的東西自然也都是自己的了,現在目的已經達成了,就不必再藏著掖著了,於是跟李清照打開天窗說亮話,但那些都是李清照用命保護下來的東西,不可能交給張汝舟變賣,面對張汝舟的無情無義,李清照毅然決定離開他,世界上分手的方式有千百種,李清照偏偏選了最得不償失的一種,將張汝舟告上了公堂,順帶把他之前做的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全扒出來了,但是根據法律,李清照也得坐上兩年牢。

出獄之後,李清照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離開杭州來到了金華。李清照喜愛古玩,一如既往的喜愛,不僅如此,還重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消遣活動來打發孤苦伶仃一個人的生活,李清照好賭,甚至很多賭場高手在她面前也不過是小兒科,她用賭贏的錢買喜歡的古玩,依舊編撰著《金石錄》,多餘的錢就用來買酒喝,畢竟只有在夢裡才能見到自己心愛的丈夫趙明誠,就彷彿自己還是繁華汴京里那個才華橫溢、不可一世的第一才女,和丈夫趙明誠琴瑟和諧,舉案齊眉,相濡以沫。

李清照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年,沒有人知道她一個人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沒有兒女,孤苦伶仃,整天懶怠在房間里,春天看桃花謝,夏天看荷花枯,秋天看菊花落,冬天看雪花飄。她的眼裡,只有悲情色彩。凄凄慘慘戚戚,彷彿是李清照嗚咽一生的悲鳴;滿地黃花堆積,又好像是李清照無可奈何一生被動。


對宋代著名詞作家李清照的概述,以上諸友已說的很明白,我不再贅述。我想通過讀過李清照的詞來談談對她的認識。

李清照寫過很多詩詞,比較著名的也有幾十首。總的來說有下面幾點:1,是我國詩詞歷史上的奇女子。她對詩詞的熱愛勝過對人生命的熱愛。從她落迫以後,過著凄慘流落的生活,仍然用詞來表述自己的感情。沒有被嚇倒。《聲聲慢,尋尋覓覓》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愁字了得。2,她寫的詩詞全是內心的寫照。很少用古典和華麗的詞語,讓人讀起來有真實感。

3.李清照是個有志向有理想的美女子。古代一般富人家庭的女子,學詩詞,學書法都是為了抬高自已的門欄,好嫁一個理想的男人。而李清照在婚姻上遇到坎坷。這與她一心用在寫詩詞並著書上不無關係。4.李清照是個開放朗漫的女子。如為了追求幸福,不惜打破了古代的女人必須守規,不能再嫁的陳規。這在當時的年代是少見的。

我非常崇拜李清照,她是我古代女子中的偶像。


最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李清照的一生,前後反差巨大,是歷盡人間悲歡、嘗遍世情冷暖的一生。

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李清照的一些詩詞名句。

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5.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6.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閨思》

7.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臨江仙·梅》

8.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永遇樂·落日熔金》

9.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shà)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七夕》

1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11.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12.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

13.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14.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釣台》

15.五十年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16.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題八詠樓》

17.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曉夢》

18.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偶成》

1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其一》

20.靜中我乃得知交,烏有先生子虛子。——《感懷》


在我國古代的女詩人之中,最欣賞的應該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統治時期,在朝代替換統治時期是亂的。如果按照現代人觀點來看李清照也是一個官二代,父親叫李恪非,是宋朝的大學士,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培養,是主要負責人,。

李清照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官僚家庭中,在家庭的影響下,她從小能文字寫得很好,為她成為宋代著名女詞人打下了基礎。她18歲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了,成為一對幸福的夫妻。趙家的人和李家的人可為是同僚之人。趙家也是當官的,從這樣的家庭背景來看,他們的婚姻是不錯的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少年的時候就喜歡金石,尤其是擅長石材。與李清照結婚之後,趙明誠對金相學越來越感興趣,對金相學越來越著迷。李清照年輕的時候是非常活潑的、快樂、聰明、文雅。銀裝素裹的女人回眸的氣息,在趙明誠與李清照經常一起去賞花,泡茶,作詩。讓現代的女性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然而這樣的清淡悠閑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很長一段時間,趙明誠的父親去世之後,趙明誠被蔡國強陷害,被抓去抓贈款官,家人受到集體懲罰。之後兩人過上平淡安靜的日子。

在當時的朝代如果你想過收平靜的生活,平靜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當時的靖康之亂,此時生活在戰亂的朝代李清照的日子並沒有一天太平過。然而趙明誠南下當了官,但是在當地沒有任何作為,因為她的心思並沒有放在做官上,一心就想玩金石文玩,還收藏了很多石雕收藏品——親筆簽名。

不久趙明誠所管轄的地方發生了兵變,趙明誠逃跑了,留下了李清照在城中。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雖然李清照沒有直接說趙明誠的不義,然而和李清照的關係已經回不到之前的樣子趙明誠知道以後,感到很難過,也為自己做法感到後悔。從那以後,他一直抑鬱消沉,很快就病入膏肓,在1129年8月的時候,趙明成病逝,享年48歲。

趙明成剛死不久,有一個金兵南下侵犯,李清照又開始逃亡。從現在很難想像一個在混亂時期出生的寡婦的生活,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在這個時候,李清照遇到人生中的另外一個男人張汝舟,張汝舟並沒有真情真意對待李清照,只是在乎李清照所保存下來的書籍和金石,然而並沒有多久,張汝舟的假面目被李清照所看穿,然後李清照狀告張汝舟,脫離了張汝舟的苦抓。

最後回到單身的李清照開始創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了不少的詩詞,在1156年的時候,李清照孤獨離開人世。

李清照回到單身生活,李清照創作了多首詩,完成了《後記金石記》的創作。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李清照在極度的孤獨和孤獨中悄然離世,享年73歲。一個偉大的女詩人就這樣離開了,在那個朝代沒有人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她的心的孤獨寂寞的,她經歷過國家被毀滅,家庭的滅亡,丈夫的去世,是多麼的痛苦。而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是以才留名,不是以美留名。當然留世的畫像也昭示是東方美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提起李清照大多數人會第一反應「千古第一才女」是以才留名,不是以美留名。當然李清照的留世畫像也昭示她是東方美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越,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從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君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能詩,六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後人有《漱玉詞》編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賭博狂人是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