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之死,是梁山悲劇的開場白,也是最大的懸疑。《水滸傳》問世以來,探討真實內幕的讀者甚至學者很多,但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史文恭是背黑鍋的人,梁山內部人加害晁天王是肯定的。晁天王被害事件,牽扯到的梁山內部人都有誰呢?

晁天王中箭現場回放

晁蓋帶兵攻打曾頭市,所帶的20個頭領中,只有林沖、劉唐、三阮、杜千、宋萬、白勝是老人員,宋江的死黨華榮、李逵、戴宗、張順、吳用一個也沒有出場。中途遇到兩個金人自願帶路,夜幕降臨,兩個嚮導不知去向(曾太公原是金人),發現上當急忙回撤為時已晚,大軍已經進了敵人的包圍圈。晁蓋奪路而逃,與一隊人馬相遇,混戰中晁天王中箭落馬,被呼延灼、燕順搶回,射中晁蓋的箭桿有「史文恭」字樣。回到山寨,已是奄奄一息,晁蓋對宋江安排後事:「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蓋之死疑點重重

1、 宋江為何先入為主,認定史文恭是罪魁,立誓與史文恭勢不兩立,但晁天王臨終遺言,沒有說仇敵就是史文恭。

2、 史文恭是天下頂尖高手,兵器為槍並不是弓箭,也沒必要在自己的箭桿上寫上名字,暗箭傷人不是頂尖高手的作風,況且黑夜中很難直接命中面門。如果史文恭想要晁蓋死,可以亂箭齊發,死的就不是晁蓋一個人的事了。史文恭被捉到死也沒有承認晁蓋是他射死的,將死之人,他大可叫囂:我整死了你們的頭領,死也值了!但是沒有。

3、 晁蓋死後,宋江似乎忘記諾言為晁天王復仇,整日舉哀,山寨上下一團糟。吳用等心腹勸諫,立馬要下山報仇,吳用說居喪期間不易興兵,然後就是酒山肉海,轉眼三個月過去了。

4、 晁蓋死後,梁山因為郁保四盜馬之事,二打曾頭市,期間互通書信,梁山給曾頭市的回信很有意思:你我雙方素來無仇,若要相安無事,必須歸還梁山購進的戰馬,將盜馬賊郁保四交付歸案……得,晁天王的血仇好像憑空消失了!

5、 宋江如願以償坐上第一把金交椅,一改頹喪之態,改掉聚義廳的名稱,發表了800字的就職演說,對現有頭領做了十分詳盡的工作分工,對軍政事務、對外宣傳、信息聯絡、輕重工業、宴席酒店等詳盡安排。如果沒有充分的課外作業,那能做到如此周密,根本不像因晁天王之死愁腸百結的人所能幹出來的事情。

6、 宋江突發背瘡,病體沉重,說是晁天王託夢,必須在什麼方位請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妙手回春。此時的心腹張順好像如夢方醒,說自己有一個好友叫安道全是神醫。為什麼晁天王中箭,林沖等著急送回山寨醫治,張順極力阻攔,說是要請示宋頭領定奪,根本沒有說他認識安道全的事情。

宋江和其嫡系與晁蓋之死脫不了干係

宋江上山,晁蓋感覺自己淪入當年瓦崗寨翟讓的命運,宋江的所作所為和李密如出一撤,就算主動讓位,最後也難免一死。因此,明知自己勢單力薄,但還是主動出擊,率兵攻打曾頭市,扭轉局面。

按照案件的一般規律,晁蓋死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宋江。宋江嫡系死黨在晁蓋死亡前後的表現表明,他們巴望不得晁蓋消失、宋江當上山寨之主。晁天王主動上戰場,為宋江借刀殺人創造機會,一場史無前例的陰謀悄然鋪開(小李廣花榮沒有隨晁蓋出征,卻在暗處出現。宋江被毒死,無用花榮好端端賠死,是良心不安,還是擔心有人對他們下手!)。可嘆心地乾淨、義薄雲天的晁保正一去不回,用自己的生命為梁山悲劇書寫了開場白。


有些人總懷疑晁蓋是被宋江殺死的,這是因為他們對宋江的厭惡,主觀地把一些能鼓動這種情緒的事件安在宋江身上,從而發泄自己的不滿。而晁蓋被殺,剛好最能煽動這種不滿。

晁蓋,綽號托塔天王,單從這個稱呼我們就能浮現出一個豪氣干雲、義薄雲天的英雄形象來。而他的所作所為,確實無疑是梁山之主的最佳人選。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選,出師未捷身先死,竟然死在史文恭箭下;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接替他的是個又黑又矮,手無縛雞之力的宋公明!

從宋江的經歷來看,確實拿不出什麼可歌可泣、令人熱血的事迹來。無非是花花銀子求求情,和大哥的形象相差甚遠。而且最後宋江竟帶著一幫兄弟接受朝廷招安,走向滅亡,這真是窩囊透底的結局!

於是一些讀者不幹了!

宋江你怎麼能這樣呢,你有什麼資格當梁山之主?對了,這一定是個陰謀,是你謀害了晁蓋晁天王的。證據嗎?晁天王臨終遺言,誰能替他報仇,誰就當梁山之主。就憑你宋江?你連史文恭的一根手指頭都動不了,憑什麼當梁山之主?他肯定早就識破你的陰謀,你怕事情敗露,就設下這個圈套謀害晁天王……

於是,宋江成了謀害晁蓋的兇手。


《水滸傳》中宋江的很多行為確實不得不讓人懷疑晁蓋是否死於他之手。

我們先來看梁山眾好漢與江州眾好漢們,劫法場,救宋江那一回。

宋江脫險後,眾好漢都向宋江賀喜,宋江卻突然對眾兄弟跪下說道,今日犯下大罪,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哥哥去。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如是相從者,今天就收拾和我同去,如不願去的,則敬請自便。原來宋江在跪著求大家和他一起上梁山,投奔晁蓋。這個場景很有意思,書中說眾人議論,如今殺了許多官兵,鬧了兩座州城,朝廷必然起兵馬來擒獲,今天若不隨哥哥去,能去哪裡?可見眾人本來就是要上梁山的,可宋江為何還做那麼大架勢跪求眾人是否同去呢?這就不難看出宋江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人了,他的用意應該是,願去梁山的都是隨他而去的,是看在他宋江的面子上才去梁山入伙的,並不是跟著晁蓋去的。如果缺少了跪求眾人這一環,眾人上山就成了理所應當,是隨晁蓋而去,就跟宋江沒啥事兒了。文中說眾好漢見此都紛紛向宋江表態「願隨哥哥去」宋江大喜,謝了眾人。可見宋江在上梁山之初,就已經在為將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打基礎了,他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接著眾人來到了山寨聚義廳,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晁蓋為什麼要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呢,並非真的因為宋江曾今救過自己而讓位,如果是那樣,晁蓋如今也救了宋江,兩相也正好抵了。那是因為晁蓋看出了宋江上山前耍的把戲,現今宋江帶著跪求隨行的一眾好漢,什麼江州一夥、清風寨一夥、清風山一夥......這一行人在人數上已遠遠超過了晁蓋的好漢人數了,所以晁蓋若不故意讓讓宋江,又怎能讓宋江一夥的好漢服氣,又怎能在山寨立威呢?而宋江是客,晁蓋是主,宋江初來山寨,又哪能不知這是晃蓋故意試探為難自己,當然不會接,也沒有接的理由呀,既便要坐第一把交椅,也得靜待時日,侍機而行。兩個心機高手就這樣你推我讓,和和氣氣的在內心比武。

最後,大家注意了,晁蓋坐了第一,宋江坐了第二,吳學究坐了第三。宋江只是不坐第一,但第二的位置是沒有做任何謙讓的。由此再看上面宋江上梁山前跪求眾人的場景,就不難看出宋江為逐步壯大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可謂費盡心思。晁蓋也算得上是引狼入室吧!

「休分功勞高下......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宋江說了,兄弟們排名,是看日後為山寨的出力情況來定奪,功勞大的就可以排名在前。但幾乎每次到了要立功的時候,宋江都說晁蓋是山寨之主,不可輕舉妄動,然後就是宋江帶著站在他這隊的弟兄們衝鋒陷陣場場立功,而晁蓋和他的弟兄們就經常被邊緣化了,如此反反覆復後宋江的隊伍就越來越大了,他本人在梁山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而晁蓋因屢守山寨無法立功,是不是正一步步被宋江假意的好心勸阻逼得在梁山威望全無。也正是因為這樣,晁蓋在宋江再次勸阻時「忿怒」堅持下山,但偏偏這次一下山就被冷箭射中死了,真的讓人不可思議。晁蓋究竟是中了敵人的埋伏,還是遭了自己人的暗算呢,這一切是否都是黑三郎安排的呢?從文中很多細節不得不讓人懷疑晁蓋之死就是宋江設的局,因為晁蓋死後,宋江穩穩的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他就是最受益的那個人。

談到這裡,其實我認為,宋江也好,晁蓋也罷,究竟誰對誰錯都很難說清,他們都僅僅是在自己的江湖裡身不由己而已,而我們現實中的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讀者對作品的解讀受到認知水平、人生閱歷、生活經驗、性格特徵、思想境界、人生觀、世界觀等多方面的制約,所以人們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唯心者與唯物者看問題出發點不同,忠厚耿直的人與狡猾姦邪的人看問題也存在著差異,仁慈和善的人與冷酷狠戾的人看問題角度也不相同,不同階層的人看問題立場也不同。這樣就可能造成結論有差異,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品本身反映出來的主觀傾向性和流露出來的客觀存在有時也不一定統一,這給讀者留出了再創作的空間,有的讀者乾脆拋開作品的歷史背景,於作品反映的生活實際與邏輯而不顧,無中生有編排一些情節,直接用自己的意識心對作品進行了再創造。不過,話鋒一轉,讀者有對作品進行再創造的自由和權力。


現在流行過度解讀、穿鑿附會。許多人或許覺得,不抹黑一下宋江,就顯得自己不夠水準。

經過某些人的惡意曲解,《水滸》里宋江的形象,已完全從一個悲劇的受害者,變成了悲劇的製造者。宋江之惡,已達到了【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地步。事實上,看到現在許多人對宋江的解毒,都有點想不出古今天下是否還存在比宋江更惡劣惡毒的人了。

《水滸》的情節比較簡明,可是這樣簡明的話,就顯得有點不夠「名著」。所謂名著,必須得是情節曲折、線索迷離、暗潮洶湧的,因此就有人打算讓《水滸》變得更加燒腦,怎麼燒腦呢?曲解就行了。

有句話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造這種陰謀論不花本錢,又不容易觸犯什麼法律,但是藉此嘩眾取寵的行為,卻可以幫自己博人眼球,進而取利。宋江雖然沒有得罪誰,但他是一個許多人都熟悉的角色,拿他開刀更容易吸引人嘛。

其實這種情況,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也常出現。魯迅先生寫了兩顆棗樹,於是就唾棄黑暗呼喚光明了什麼的——其實就算魯迅先生寫的是兩根大蔥或是兩塊石頭都一樣,總能被人總結出正常人看不出的內涵。

懷疑宋江殺晁蓋的,大概也是受這類教育過多了吧。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人提出更奇葩的觀點,比如《西遊記》里的取經團隊在取經過程中多次互相謀害什麼的。名著們哪一部都逃不掉。


晁蓋之死,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但與宋江絕對脫不了干係。

晁蓋雖號稱托塔天王,且為梁山壯大後首任頭領,但在小說中只是一個過渡人物,其人並不在三十六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地煞星之列,所以其命運早已註定,其死或早或晚而已。

之所以說晁蓋之死與宋江脫不了干係,是因為晁蓋之死雖看不出是宋江使人所為,但一定是宋江一手策劃。宋江是個有野心的人,上了梁山排名屈居晁蓋之後,其心裡並不服氣;宋江是個有心計的人,這廝嘴上尊稱晁蓋老大,但時時處處為爭位奪權做著準備,上山的好漢多數被他拉攏到身邊,晁蓋幾乎被孤立;宋江是個有策略的人,為了積累人氣和威信,梁山多數外出活動他都積极參与,卻以各種理由拒絕晁蓋參加。然鵝,只有一次是例外,就是攻打曾頭市這次。當晁蓋大怒道,「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這次宋江不爭了。晁蓋當日便點齊兵馬下山,宋江屁都沒放一個。金沙灘餞行,風折軍旗大為不利,只有吳用一人不疼不癢的勸留,宋江還是屁都沒放一個。晁蓋率區區二十個頭領五千人馬貿然攻打曾頭市,其結局想必宋江早已料到。而且,當晁蓋中箭大敗而歸,梁山居然沒有一兵一卒接應,這一切自然都在宋江的算盤之中。所以說,晁蓋死於自己的魯莽,更是死於宋江的算計。


晁蓋江湖人稱托塔天王,宋江號稱及時雨,都是《水滸傳》中的俠義之士,梁山寨先後寨主。為什麼有些人懷疑晁蓋是宋江殺死的呢?我想原因無非在這幾個方面:

托塔天王晁蓋

一、宋江與晁蓋是兩個不同道的人物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晁蓋和宋江就不是同道之人,只因各自的經歷及巧合,偏偏相為謀了。

宋江雖是刀筆小吏,但他把自己官府人員身份看得很重,所謂仗義疏財江湖結交也是為了個人名望,從來沒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江湖道上人。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事情敗露被官府緝拿,正好撞在宋江得知,冒險給晁蓋報信,晁蓋等人逃走後走投無路上了梁山落草。宋江表面看似與晁蓋十分投緣,但其實內在並非如此,交情歸交情,身份歸身份,不是一路人就不願走到一起。晁蓋上梁山後為表謝意,請他上山高就堅決不去,送金送銀堅決不收,界線畫得妥妥的。如果不是因殺人獲罪,後又遭遇陷害,在法場斬首時被梁山好漢救走,決不會上山落草。

及時雨宋江

晁天王則不同,劫走生辰綱後,因事情敗露逃亡,後上梁山,義無反顧走向了一條與官府為敵的山大王生涯,從來沒有想過回頭。

宋江上梁山入伙雖是無可奈何之舉,但也只是權宜之計,讓他跟晁蓋一條道走下去不會甘心,另行其道晁蓋和他的弟兄們不會聽他的,所以晁蓋成了他復出的最大障礙。晁蓋中毒箭而死,宋江做了梁山大當家的,就開始了謀求招安之路,看似為弟兄們謀出路,主要還是想洗白自己,回歸官府人員身份。從這點來看,宋江有謀殺晁蓋的動機。

二、晁蓋中箭多有疑點

宋江入伙後,一般都是宋江領兵作戰,晁蓋坐鎮山寨,久而久之宋江在各將領中聲望日高,就連和晁蓋劫取生辰綱一同上山的吳用,也與宋江更親近一些。宋江統治梁山已具備條件,但總還是跨越不過晁蓋這座大山。

智多星吳用

曾頭市有個曾家五虎(五兄弟),本領高強,其師傅叫史文恭,更是一個厲害角色,武藝了得。他們獨霸一方鐵心與梁山為敵,所以晁蓋決定親征。結果在半夜劫寨時途中遇埋伏,迎頭飛來一箭正中晁蓋臉面,後來拔箭看到上面有「史文恭」三個字。因箭上有毒,晁蓋丟了命。

古代在箭上刻上姓名偶爾有之,但不是每支都有,使用帶名字的箭時一般帶有特殊意義。屬於故意留名為多。史文恭射殺晁蓋是否是故意顯示自己很牛很有霸氣也未可知。

古代用毒箭是使用在特定條件下,如暗殺等,多人交戰時一般不用毒箭,象史文恭這種人講究身份,要剿滅梁山也是大張旗鼓,按理不會用毒箭,更不會去從事暗殺,如用於暗殺箭上更不會留名,此處讓人感到矛盾。似乎史文恭知道一定會正面碰到晁蓋,用毒箭一招斃命,然後留名讓世人知道:晁蓋是我殺的!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史文恭

三、晁蓋遺言存疑

晁蓋死前對宋江留下遺言:「賢弟莫怪我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罷而瞑目死去。

按常理想像,應該遺囑宋江做梁山泊主,率眾替他報仇才對。更奇怪是晁蓋並不點明史文恭,而是說「射死我的",好象暗示放箭者另有其人一樣。論宋江的武藝絕對捉不到史文恭,明顯給宋江上位設下了障礙。從這些來看,人們懷疑晁蓋是宋江殺死的就不無道理了。

當然,如真有其事,那謀殺晁蓋不是宋江一人能完成的,策劃者必須是吳用莫屬。吳用在很多毒辣的策劃中都做得天衣無縫,象做這類事僅是小事一樁。那麼箭又是誰射的呢?史文恭箭術如何書中未作交待,倒是梁山泊中的花榮有小李廣之稱,他是宋江最鐵的人之一,後來宋江死他和吳用亦追隨而去,這種生死相隨的關係難免讓人懷疑晁蓋之死主謀為宋江吳用,執行者為花榮了。

想法歸想法,真實的情況又有誰知,施耐庵是有意留下一團疑雲,還是後人過度理解,確實誰也說不清道不明了。

圖片來自網路


這種說法,有點厚黑了,主要指的是宋江間接的害了晁蓋;

大家會說,當年宋江捨命救了晁蓋,宋江為了這事還殺了閻婆惜,擔待了血海官司,亡命天涯。後來晁蓋為了救宋江,還率眾去劫了法場,兩個人以兄弟相稱,情同手足應該不會心存有隙,更談不上害對方呀;

這就要從幾個方面去分析了,首先二人感情好是個人的,是局部的,但是兩個人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不同的,晁蓋喜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率性,而宋江想的是報效朝廷,理想不一致的,勢必會出現不和的情況,所以大家從後來可以看出宋江在後期培植了自己很多嫡系,慢慢整個梁山晁蓋的人救越來越少;

晁蓋是會有危機感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還有就是山寨要去打哪個敵對勢力,宋江常常主動請纓,不讓晁蓋出馬,大家都知道,打敗一夥敵對勢力,就等於收服了一幫英雄好漢,久而久之晁蓋安能在梁山穩坐,所以一有機會肯定會迫不及待的衝鋒陷陣;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自己家的兄弟劉唐被曾頭市打,更是一個導火索,晁蓋激起滿腔的怒火,誓要踏平曾頭市,以全兄弟之情,以彰自己雄心,所以打曾頭市過於急躁,也沒有做更多的準備,貿然進軍,還帶著情緒,難免會有殺身之禍,但是這給宋江長期搶功,培植自己勢力有關,所以晁蓋的死,宋江是要負責任的。


自古以來,一山不容二虎。晁蓋一死,宋江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被懷疑不是宋江還能是別人嗎?

何況,宋江是一個讀書人。在宋朝,讀書人最大夢想,就是東華門外唱名,長安街誇馬。一朝金榜提名,天下聞之。

宋江倖幸苦苦讀書,為得就是上金榜,實現偉大的理想與志向。說是簡單,考秀才,考舉人,甚至考狀元。那可是千萬人共擠的獨木橋,國家三年一考,進士及弟的只有二百餘人,該是多難的一條路,又是誰集運氣與才氣於一身才能實現抱負。

《自幼攻經史,長成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剌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宋江在潯陽樓上飲酒醉後,所寫詩詞,不正是發泄心中的無奈和不滿。功名與之越來越遠,心中立下的豪言與壯志,眼看就要灰飛煙滅。心中潛伏許久的冤恨與無奈一朝爆發,讀書求取功名之路已經斷絕,眼前的出路又在何方。

梁山,是宋江實現抱負最後希望。《心在山東身在吳,飄篷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上得梁山,滿心一展雄心壯志以實現心中的夢想。

但梁山上此時老大是晁蓋,晁蓋義溥雲天,心中沒有一點規劃與謀略。只想著和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快樂一時是一時,從而沒有想過梁山向那發展。朂最重要的一點,晁蓋是反朝廷的,心中充滿了對大宋王朝的冤恨。想招安,門都沒有。一個山頭,兩個路線,何去何從,必然在兩人之間展開絕對的爭鬥。

機會說來就來,曽頭市惹了梁山。晁蓋正為自宋冮上梁山後,大權日日旁落而范愁不已,急需一場大功以恐嚇宋江的野心。

於是,晁蓋點兵下山。以求取得一場大勝站直真正的腰板。權益和危險永遠相輔相成,謀劃不成,反受其害。在萬軍之中,眾頭領無一傷亡,偏偏主將受傷,就憑這一點,懷疑宋江一點也不過分。試想,中國幾千年的戰爭史,仗還沒有真正分勝負,主將受傷,不是有陰謀那是有什麼?曽頭市晁蓋作為真正中心而受傷,身邊眾多的護衛與將領是幹什麼得?難道不是自己人暗中傷人是什麼?


宋江的嫌疑最大。為什麼了,我們先說兩個原因吧。

一、直接利益的原因。晁蓋是梁山真正的大佬梁山的路子只會跟隨晁蓋的思想走,但是晁蓋為人過正,而且心計欠缺。可是作為梁山一把手,不論宋江說什麼或者做些什麼晁蓋都有一票否決權。所以直接影響到了宋江的利益。

二、出身問題。宋江自認為是梁山上唯一的讀書人,而且是朝廷中人。但是晁蓋就是典型的土匪頭子。這就是典型的矛盾,一個自認為有能力的人如何甘心在一個自己看不起的人的手下幹事情。

所以綜合來說,宋江有殺晁蓋的理由,而且隨著隨著水滸劇情的發展,即使那次晁蓋不死。宋江和晁蓋也必會有一爭,這是理念的爭執,根本無法調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