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倒的遭遇

當以"佈雷姆斯"號爲首的德國運兵船隊正行駛在挪威北部近海時,在緯度更高的北面水域中,正有2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尼日利亞"號(HMS Nigeria)和"曙光女神"號(HMS Aurora)在全速行進着。幾天之前,這2艘輕巡洋艦所在的K艦隊,由菲力普·維安(Philip Vian)海軍少將指揮下執行向北進擊的"聖鎧"行動,任務是打擊挪威本土以北的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和熊島(Bear Island)上可能存在的德國駐軍(其實沒有),摧毀那裏的煤礦和煤炭庫存,並撤離蘇聯的礦工。用於搶灘兩島的英國和加拿大地面部隊乘坐加拿大皇家海軍徵用的"皇后"號(Empress)郵輪,爲其護航的除上述2艘輕巡洋艦之外還有3艘驅逐艦"伊卡洛斯"號(HMS Icarus)、"安東尼"號(HMS Anthony)和"羚羊"號(HMS Antelope),以及幾艘小型艦艇。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菲力普·維安(1894年7月15日-1968年5月27日)

在完成了這次"大獲成功"的突襲行動後,K艦隊在歸途中一分爲二,驅逐艦護送郵輪先行前往蘇格蘭,維安少將則帶領2艘輕巡洋艦向南駛近挪威海岸。從前來接應的油輪"奧利加奇"號(Oligarch)那裏補充燃料之後,維安的巡洋艦分隊向斯匹次卑爾根南面移動,初期目標是到達以挪威北部爲基地的德軍偵察機最北面的偵察極限區域。2艘巡洋艦在9月6日14時到達這一區域,然後繼續向南行進,預計在7日0時30分到達挪威東北角的諾爾辰角(Nordkyn)西面約4海里的位置。

維安被認爲是英國海軍的一員福將,他之前一直負責指揮驅逐艦支隊,在1940年的挪威戰役和追擊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的作戰中都出力頗多。1941年7月,維安被英國第一海務大臣達德利·龐德爵士(Sir Dudley Pound)點名特提爲海軍少將並赴蘇聯負責評估蘇聯海軍的準備情況,以及英國海軍使用摩爾曼斯克港的可行性,之後便指揮K艦隊展開這次極圈行動。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達德利·龐德(1877年8月29日-1943年10月21日)

在向南穿行於巴倫支海的過程中,"尼日利亞"號和"曙光女神"號逐漸提速至29節,在越來越大的浪濤中接近挪威北部的海岸線。這個極夜裏,東北向的大風勁吹,滔天巨浪令航程充滿兇險,這一時節極圈內的黑夜在晚上22時30分降臨,低垂的雲層擋住了月光,不時砸落下來的冰雹增加了在瞭望哨上值勤的水兵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坐鎮"尼日利亞"號的維安和艦長敦達斯(Dundas)海軍上校都覺得通過目力不可能觀察到預計將要經過的挪威海岸,於是開啓雷達探查眼前的航段。

9月7日凌晨1時03分,英國巡洋艦分隊調整航向至240度,同時降低航速至20節,以期順利通過諾爾辰角附近的水道。20分鐘後,正當2艘軍艦以不到1000米的間距一前一後行駛時,靠前的"尼日利亞"號的雷達顯示有目標接觸,距離約5000米。

接到報告的敦達斯推斷髮現的是陸地,於是維安少將下令向右轉以避開海岸,但在這樣做時,"尼日利亞"號的瞭望又報告稱在左舷以遠有模糊的物體,方位250度。這一發現就表明,之前雷達所接觸的對象並非陸地,而是船隻。維安下令示警,於是在"尼日利亞"號的雷達第一次接觸目標3分鐘之後,兩艘輕巡洋艦全部進入了戰鬥狀態。

被維安的巡洋艦中隊意外發現的,正是"佈雷姆斯"號所率領的德軍護航隊,當雙方在黑暗的寒夜中不期而遇時,德國艦船正在穿越波桑恩峽灣(Porsanger Fjord)和拉克瑟峽灣(Lakse Fjord)之間的水域,將要離開附近島嶼的保護,進入圍繞着諾爾辰角的開放水域。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德國海軍"佈雷姆斯"號訓練艦在1941年秋的好運到頭了

2艘英國輕巡洋艦在惡劣的環境中疾進了200海里,就在一支脆弱的敵軍護航隊出現在諾爾辰角附近的同一時刻到達了這個位置,時間上簡直有如事先拿捏準了一般。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英國軍艦是在明確的指示下南下的,然而,在這個位置上實施攔截作戰簡直過於理想,又不由得讓人推測可能有某種幕後因素在起作用。

曾有人分析可能是挪威抵抗組織向英國海軍提供了德國人的行動路線圖,也有人覺得更有可能的另一種因素是超極密碼破譯系統(Ultra)。有研究者認爲在盟軍的密碼破譯檔案中存在這次海上破交戰的蛛絲馬跡,但是在英國官方的解密材料中卻找不到相關內容,算是給1941年9月的這場冰海夜戰留下了一些懸念。

不管是精心設計,還是意外巧合,總之兩支敵對艦隊現在正面相遇了。在德國人這方面,打頭的是VJ 1701,後面呈直列跟着兩艘運兵船"特勞滕費爾斯"號和"巴塞羅那"號,武裝拖船"北極光"號行駛在"特勞滕費爾斯"號的左舷,掃雷艇R 162在"巴塞羅那"號右舷,居於指揮地位的訓練艦"佈雷姆斯"號則身處"巴塞羅那"的左舷。

就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德軍艦艇的數量雖然更多,但戰鬥力和英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由威廉·格拉斯通·阿格紐(William Gladstone Agnew)海軍上校指揮的"曙光女神"號輕巡洋艦屬於"林仙"級(Arethusa class),於1937年11月入役,標準排水量5220噸、滿載排水量6665噸、艦長154米、最大航速32節、艦身裝甲帶57毫米,甲板和炮塔裝甲25毫米。這艘輕巡剛剛在1941年4月完成了武裝升級,現在裝有3座雙聯裝6英寸(152毫米)高平兩用炮、2座四聯裝2磅(40毫米)砰砰炮和3門20毫米厄利空速射炮。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英國皇家海軍"曙光女神"號輕巡洋艦

屬於"殖民地"級(Crown Colony class)的"尼日利亞"號更是1940年9月23日才入役的新艦,標準排水量8530噸、滿載排水量10450噸、艦長169米、最大航速33節、艦身裝甲帶83毫米、甲板和炮塔裝甲51毫米。全艦配備4座三聯裝6英寸(152毫米)艦炮、4座雙聯裝4英寸(102毫米)速射炮、4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3座四聯裝2磅(40毫米)砰砰炮、6座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英國皇家海軍"尼日利亞"號輕巡洋艦

上陣不久的"尼日利亞"號便立有軍功。1941年6月28日,她在3艘驅逐艦的協同下,於揚馬延島(Jan Mayen Island)東北面的濃霧中成功攔截了德國氣象船"勞恩伯格"號(Lauenburg)。英國人登上了這艘氣象船,收穫了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被德國船員破壞後的恩尼格瑪密碼機的部件,這是繼驅逐艦"鬥牛犬"號(HMS Bulldog)幾周前第一次從德國潛艇U-110上奪得完整的德國密碼機之後,英軍再一次繳獲恩尼格瑪的部件。

和英軍這兩艘強有力的巡洋艦相比,德軍方面除了"佈雷姆斯"號之外,無論是作爲輔助艦型的武裝拖船和獵潛艦,還是強調小快靈的R艇,都不具備和英國巡洋艦對抗的能力,這完全是一場一邊倒的對抗。

獨力苦撐

實際上,德國人似乎比英國人更早一些反應過來他們面對的是什麼,但他們能做的畢竟不多。很難指望武裝拖船和掃雷艇在對抗巡洋艦時派上什麼用場,只有"佈雷姆斯"號的4門127毫米主炮能夠勉強對英國巡洋艦實施一些像樣的抵抗,而對面的主要火力由18門152毫米艦炮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佈雷姆斯"號的艦長馮·布洛西-斯坦因伯格海軍上校做出了以本艦糾纏敵艦,掩護護航隊中其餘艦船分散逃離的決定。這個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決定有其現實依據:當時的環境有利於德國人。風急浪高的極圈之夜限制了英國人的觀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艦炮優勢,這讓"佈雷姆斯"號至少有機會打上一陣,也讓包括2艘運兵船在內的其餘艦船有機會消失在黑暗中。

進入交戰狀態後,"尼日利亞"號在右轉過程中進一步確認接觸目標,並率先在9月7日凌晨1時29分開火,當時這艘輕巡洋艦上的人判斷當前目標爲驅逐艦或者大型魚雷艇,正從"尼日利亞"號的左舷前方向右舷行駛。

與此同時,"曙光女神"號的艦長阿格紐命令他的魚雷長向這個目標發射魚雷,不知道艦上的聯絡裝置出了什麼狀況,總之魚雷室沒有收到艦長的指令,"曙光女神"號失去了發射魚雷的理想時機。之後阿格紐下令以152毫米主炮指向目標,並在1時32分以主炮和速射炮同時開火。"曙光女神"號的日誌記載道:"射擊間隙,觀察到1艘大型艦隻在迷霧中閃現,接着很快又隱入黑暗中。"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曙光女神"號輕巡的火力明顯超過"佈雷姆斯"號,更何況還有"尼日利亞"號輕巡協助,所以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海戰。

英國人眼中的"驅逐艦"和"大型艦隻",自然就是"佈雷姆斯"號,她的兩具煙囪讓其對手產生了可以理解的誤判。戰鬥開始時,"佈雷姆斯"號保持18節航速,2艘英國軍艦在其右舷以遠位置,較近的那艘距離已不足2000米。之後艦長斯坦因伯格下令提速至24節,施放煙霧,同時開始以自己的127毫米主炮還擊。

在"佈雷姆斯"號的掩護下,護航隊集體向右轉,以尋求挪威海岸和峽灣的掩護,同時斯坦因伯格發出接敵警報請求支援。德國海軍北方集羣司令部收到了這一求救電訊,然而集羣司令官波拉庫斯特(Polarkuste)將軍的第一反應是要求所有當時在極圈海岸線一帶活動的船隊全部中止行動,之後他想到讓駐泊在基爾基內斯的第6驅逐艦支隊待命,但要求他們等待進一步的指令。

"尼日利亞"號正朝着"德國驅逐艦"的艦尾縮短距離,她時而轉向,以避免可能的魚雷攻擊,同時不斷以主炮開火,取得多發命中,"曙光女神"號的炮手同樣打中了這艘"大型艦隻",後者的記錄表明她在短時間內就打出了20發主炮炮彈和104發2磅炮彈。

目標在還擊中消失於煙霧中,英國巡洋艦繼續緊追不捨。1時35分,在"尼日利亞"號轉向的過程中,那艘德國軍艦突然出現在其右舷,竟然打算從兩艘英國軍艦中高速穿過。雙方相距如此之近,迫使"曙光女神"號不得不猛烈右轉以避開即將到來的撞擊。

大膽穿插的"佈雷姆斯"號在離"曙光女神"號不到100米的地方劃過,雙方在此過程中不斷以中小口徑武器交換火力,英國軍艦宣稱至少有80發小口徑炮彈命中目標,而"尼日利亞"號的102毫米副炮還以齊射打中了敵艦的艦橋。

"佈雷姆斯"號的處境已經極其險惡,她的艦身中部火炮那時已被打廢,上層建築受彈累累,艦員也多有死傷。"曙光女神"號的1發152毫米炮彈在1時40分命中"佈雷姆斯"號艦身中部並引發猛烈的爆炸,英國人的觀察稱"令其航行停頓"。

狂風大浪和煙霧使交戰雙方短暫脫離接觸,但很快又重新聚攏。"尼日利亞"號在新一輪的近距離射擊中再次取得多發命中,"佈雷姆斯"號則奮力向"曙光女神"號實施反擊,不過這艘德國訓練艦在掉轉方向後突然發出劇烈爆炸,像是被魚雷打中了艦身後部(倖存下來的德國水兵也認爲那是一次魚雷攻擊)。發生在左舷第2號和第3號隔艙之間的這次爆炸令操舵失靈,同時報廢了後部主炮。不過頑強抗爭的"佈雷姆斯"號居然還能夠行駛,並靠着僅存的前部主炮繼續還擊。

英國巡洋艦在1時44分注意到了另一個目標,並向其集中發炮,"尼日利亞"號和"曙光女神"號都宣稱對其取得多發命中,但無法確認打中的是什麼敵艦,甚至無法肯定打中的是不是一艘軍艦!

在這短暫的間隙結束後,英國軍艦再次看到了"佈雷姆斯"號——這時維安少將已經可以確定目標只是1艘訓練艦而非更大號的軍艦。"曙光女神"號以側舷副炮再度攻擊,取得3發命中,然後那時距離已遠的"佈雷姆斯"號隨後向北行駛,消失在了黑暗中。

之後英國軍艦繼續向另外一個"無法識別的目標"開火,接着在漸露的曙色中脫離交戰(天亮之後遭到德國空軍襲擊的風險很大),在起伏不定的海面上駛往斯卡帕灣的方向,於9月10日到達。

脫離交火的"佈雷姆斯"號發生了嚴重的傾斜,所有艦炮都已無法使用,艦身的傷情已經無可救藥。儘管這艘訓練艦在之前的危境中苦撐下來,但現在她再也撐不下去了,在艦長斯坦因伯格上校極不情願地發出棄艦令後不久,"佈雷姆斯"號就沉入了諾爾辰角附近的海水中。

UJ 1701、R 162和"北極光"號等趕來施救,但只在冰冷的海水裏撈起了37名生還者,艦長斯坦因伯格不在其中。"佈雷姆斯"號沉沒了,在那之前她在一場力量極不對等的戰鬥中獨自表現了頑強的鬥志(已經在基爾基內斯動員起來的驅逐艦支隊自始至終都沒有接到出動命令),成功吸引了2艘英國輕巡洋艦的幾乎全部注意力,保全了載有1500名士兵的2艘運輸船的安全——維安海軍少將知道自己錯失了這樣的"頭獎"一定會懊喪不已。

極夜寒戰 ——德國訓練艦

在"佈雷姆斯"號吸引英艦火力的情況下,德國運兵船才得以逃脫。

此外,仍有一個值得推敲的細節。"佈雷姆斯"號在交戰末段很可能被1條魚雷擊中,但是與之交戰的2艘英國軍艦都沒有發射魚雷,德國護航隊中的另外軍艦也全都沒有配備魚雷,在這一水域也沒有英國潛艇活動的記錄,那麼魚雷自何而來?一個有趣的推斷是,那可能是1艘蘇聯潛艇所爲,而這艘潛艇之後也可能發生了意外,沒能返回基地報告她的行動。和K艦隊南下遭遇德國護航隊的真相一樣,"擊中""佈雷姆斯"號的魚雷是1941年9月7日這場極夜寒戰中的又一團迷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