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jpg

寫了這麼多年的年終投資報告,今年算是最沒動力寫的一年。
 

2017台股今年走勢.jpg

台股加權指數在 2017 年上漲了 15.01%,理論上這樣的漲幅對於大部分的投資人來說應算是很有感才是,無奈對很多小股民來說這種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甜美葡萄,卻只能默默心酸。我雖然沒到這麼可憐的程度,無奈手上的八支主要持股中除了玉山金以外其餘都不是主要的權值股,以 2017 年這種由外資及投信資金扮演要角的行情,能被青睞的除了台積電、大立光這類超級資優生及台灣五十相關成分股,了不起再追加中 100 這些標的,再小一點的公司若不是有什麼特殊題材或被某些"達人老師"相中,即便是營運獲利表現中規中矩也只能徒呼負負。

2017台股10大驚奇.jpg

一如過往我的投資還是集中在台股,跟不少投資達人大多將部分資金轉戰美股或陸股相比,今年這樣的佈局方式已經輸在起跑點,畢竟道瓊在大家睜大眼睛紛紛表示無法置信的情況下,還真的透過川普的加持迭創新高,兩萬二、兩萬三,甚至兩萬四也都輕易站上,眼看兩萬五就在前方不遠處,就算破了這個關卡相信會感到意外的人恐怕也不多;我對大陸、香港股市一直沒有注意,不過騰訊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市值破 5000 億美金的公司,幾個朋友常常在討論群組提到的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永輝超市...單看這些股票的股價表現就可以粗估他們在陸股的收穫也必定讓人艷羨不已。

比特幣.jpg
而提到 2017 年的相關投資,如果忽略了加密貨幣這個要角絕對是少了很多趣味。上半年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比特幣為何物,就算知道的人也還把這視為一群電腦阿宅敝帚自珍的時髦玩意兒。但不過就是幾個月的時間,當一個比特幣可兌換的美元金額從一千到兩千區間震盪倏地突破五千、一萬、最後甚至逼近兩萬美元的水準,這種走勢驚動了華爾街不少專家紛紛跳出來喊比特幣已經是泡沫,但就算震盪幅度加大到眾多人都等著看泡沫破裂這齣好戲,終究還是在年底時維持在一萬三千美元以上的價位,短短數月這樣的報酬率的確也是夠嗆人了,何況以人性的觀點來看待加密貨幣這些現代鬱金香,加上幾個大國政府曖昧不明的態度,我認為距離泡沫破滅應該還有一段時日,究竟是生是死,2018 年應該會有比較明朗的結果,無論如何,生產挖礦晶片跟加速卡的公司應該都會是贏家,但這些公司若把這種點心當正餐來吃,恐怕也會是下一波的受災戶。

美元兌台幣.jpg
亞洲貨幣.jpg

2017 年較讓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美元匯率走勢。川普在競選的時候就提到強勢美元的壞處,從他上任後美元的走勢看來的確有貫徹其理念的情況,新台幣兌美元在第一季的強勁表現讓不少台灣上市上櫃企業硬是被逼吞下「燴筍」這道「川菜」,甚至有公司因為嚴重的匯損而吃掉第一季整個獲利。本以為在十月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確定剔除台灣之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有機會回升,但沒想到隨著彭淮南確定卸下央行總裁這擔子之後,新台幣在年底還是突破了 30 整數關卡。比較值得慶幸的是人民幣跟其他亞洲貨幣兌美元是整體轉強,不然美元跟人民幣都出現匯損,2018 年第一季就又得做白工了。私下跟一兩個發言人聊過,對這一次美元轉弱他們比較沒那麼擔心,一方面短期內新台幣從 30 升到 28 的可能性絕對不像 32 升到 30 那麼高,另一方面 12/29 的「57金錢爆」(影片 8:26 開始)也提到過去 FED 升息後不久美元都有走弱的情況,是否接下來也會跟過去的情況相似再回升,大家也只能接著看下去了。過去有些人主張新台幣升值可以讓台灣經濟表現正常化,將卸任的彭總裁對此雖然嗤之以鼻,不過若真的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我也是蠻樂觀其成。

總報酬指數.jpg

2017 年整個年度我的總資產報酬率僅 9.56%,跟我一直作為 benchmark 的報酬指數 19.52% 的年度增幅相比更是有 10% 以上的差距,經過反省檢討,除了上述提及我投資的標的並非三大法人青睞這個原因,也跟兩檔主要持股--振樺電、湯石的股價表現疲弱有絕對的關係,這點容後再敘。2017 年基本上我還是維持只買不賣的投資策略,股息收入除了預留作為未來一年要付的信貸本利之外(因之前「好加債」的借款還沒繳完),考量 2017 年度的所得稅繳交金額已經讓我很有感覺,得為此再多留一點免得到時候繳稅又要引起老婆大人的不悅,但除此之外我幾乎把領到的股息都用在加碼振樺電及湯石這兩檔股價表現不佳的標的上,也就在 2017 年完成了一個小小的里程碑:整體投資部位的每支持股都累積超過一百張這個關卡,先是 8/17 把那缺了好久的兩張茂順補了起來,接著在不知什麼原因導致振樺電股價跌至 130 左右價位的過程中持續加碼了近 20 張,最後在 11/7 補上最後一個百張股票拼圖。

以下就所持有的八家公司 2017 年度的表現及未來一年的發展做些說明:

中碳
1723_P10.92%.jpg

中碳在 2017 年上漲幅度為 10.92%(以 2017/12/29 收盤價還原權息後計算,以下同),單以中碳這一年度的獲利表現來看,投資人真的是頗為賞臉。當然投資人都知道股價反應的是未來的預期表現,儘管中碳在 2017 年相較於前一年度的獲利應該稍有增長,但這微幅增長的程度畢竟無法跟這樣的股價增幅匹配,讓股價合理化的利多消息主要反應在幾個面向上:

苯價2013_2017.png

以苯在 2013 年高達每公噸 1400 美元的行情相比,若原油價格繼續維持在目前 60 美元 / 桶的行情,1000 美元這個天花板恐怕是未來幾年都很難突破的。

苯價2017.jpg

不過單從 2017 年的價格波動圖來看,未來一年苯要維持在 800 美元這個價位應該不算是奢求,2017/05/29 越鋼第一座高爐正式點火,加上第二座高爐預定於 2018 年第一季點火,屆時新增的粗輕油對於中碳的營收跟獲利都會有明顯的助益。不過除了新增的原料供給以外,最讓人充滿期待的還是已經於年底完工的屏南石墨化廠,雖然這需要一些時間建立學習曲線,以中碳的研發實力應該是能在最短時間拿出成績。

中碳先前曾經表示要朝向碳材料發展,而介相碳微球的產能也持續在擴增中,只是從公司實際產量來看,目前產能利用率顯然跟當初樂觀預期有不小差異。很多主要大國都陸續公布禁止燃油車銷售的時間表,客觀來看電動車成為主流是指日可待,儘管很多公司或研究機構都發表出新的電池研究成果,但現實的情況是這些所謂的突破顯然都離量產跟商業化有很大的距離,至今鋰電池還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亦即中碳的負極材料可以預期還是有很大的需求。2017 年之所以中碳的負極材料產量僅有 3000 噸的成績,詢問發言人黃副總得到的答覆主要是跟中國政府對於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管制有關,因為中碳生產的介相碳微球屬於生球,必須經由中國的石墨化廠處理成熟球再轉銷售給電池芯的生產商,而石墨化的過程若沒有足夠的污染防制設備,排放的污染物的確是很難不被注意,我相信這限制在屏南石墨化廠正式投入後應該是可以克服而且加工成熟球價格也較好,對於中碳的獲利絕對是有加分作用。

帝寶
6605_P8.63%.jpg

帝寶年度的漲幅是 8.63%,由於第一季受到新台幣兌美元及人民幣都升值的影響,帝寶出現三億多的匯兌損失,原以為接下來新台幣會回貶的期待落空之後,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帝寶的獲利不太可能比去年好多少,不過本以為股價應該沒什麼表現卻又在年底的時候出現了一波明顯的漲勢。依照過往的營收變化,每年 Q4 跟 Q1 都是 AM 產業的旺季,市場的確會有些許投資人根據這樣的產業循環特性而買進股票,不過彰濱新廠(第一期)完工,也有投資人應是預期將帶動帝寶產能跟營收增加的利多將發酵。

彰濱工業區.jpg

上圖是好友 Ken 給我的彰濱工業區鹿港段平面圖,在該圖左側有一塊很大的部分是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帝寶的彰濱新廠則隔著鹿工南七路與 ARTC 相望。這對於生產汽車燈具的帝寶來說的確是有地利之便。而再往右隔著鹿工南六路的昱揚汽車則是帝寶全資的子公司,目前這一部份也在興建一棟新建物,詢問發言人呂經理得知這棟建築未來將作為員工活動中心,也有可能會設置員工宿舍,預計會在 2018 年 Q4 完工啟用。只是呂經理除了告知完工的新廠已經在進行設備調整跟試產的消息,也透露比較令人擔心的部分:招募新員工並不順利。根據呂經理及當地人 Ken 的描述,彰濱工業區附近的鄉鎮人口必不算多,加上工業區的位置離市區有段距離,所以招募員工的進度並不算順利,這應該也是年底有媒體報導帝寶的相關新聞提到 2018 年帝寶產能跟營收增幅時僅有 5%~10%的原因。

不過對此我倒是沒太悲觀,公司既然已經考慮到在旁邊興建員工活動中心跟宿舍,且以目前這麼多廠商都已經買好土地並陸續開工進駐,若原本在附近非工業區的廠房配合政策移往工業區,相信未來會漸漸出現群聚效應,這麼多的工作機會想必也會吸引不少人移居至當地,初期如果政府能先開放聘僱外勞的比例來解決,未來應該是會漸入佳境。

至於年底公司有發兩則重訊也是我詢問呂經理的重點:1. 增資寧波帝寶 140 萬美金 2. 配合當地政策與昆山市政府協調搬遷。關於增資寧波帝寶,主要是公司判斷該廠的營運已經轉佳,為了往後的需求而有增加設備的必要,故增資以提供寧波帝寶購置設備的資金。而昆山廠搬遷的問題目前八字還沒一撇,僅是授權董事長與當地政府洽談,之前茂順也有同樣情況,這類配合政策搬遷應該都會得到一筆補償費用,加上附近也還有其他廠可以調度,預估不至於影響到整個生產作業。

至於跟江淮、江鈴合資的合肥跟南昌廠,由於中國新車銷售成長力道已經減緩,加上現今兩座廠還沒全部完工,還是透過昆山廠的支援協助生產,也因這個緣故目前還沒辦法完全擔負兩家車廠的所有型號車燈的生產,因此依舊出現小幅度的虧損;至於主要負責中國 AM 車燈生產的丹陽廠,由於處於衝刺開發模具的階段,所以公司估計接下來的幾年應該都還會處於虧損的情況。至於新台幣升值的問題,雖然美元貶值會出現一些匯損,然先前借美元投資中國的負債部位也會因為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的緣故而出現匯兌收益,兩個效應疊加會讓升值的負面影響減少許多。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之前意外得知歐盟有個機構 IRI 有針對全球企業的 R&D 投資做了相關分析排名, 毫不意外台灣上榜的以電子科技公司為主,不過在汽車跟相關零件這領域台灣也有四家公司上榜,而帝寶竟然也是其中之一(其他三家分別是正新輪胎、中華汽車、建大輪胎)!而且這份名單揭露的可是全球的前 2500 大,帝寶還能連續兩年躋身於這份名單中,顯見公司站穩產業龍頭的企圖心十分旺盛。


帝寶研發.jpg

裕融
9941_P48.72%.jpg

裕融 2017 年漲幅高達 48.72%!若說我在 2017 年的投資績效還能上得了檯面的最大功臣是裕融,還真的一點都不誇張。這一年來裕融每月公布的獲利表現幾乎都穩定得沒讓投資人失望,最主要的原因是把過去美元借款這易受匯率波動而對獲利造成負面影響的因子去除(但如今美元也相對人民幣走弱,若未來美元兌人民幣表現持續弱勢,當初選擇繼續保留美元借款部位的話,好像也不錯 XD),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汽車金融公司表現的確符合公司原先預期,如今已開始獲利,若再加上所宣稱已找到的年銷售達 15 至 20 萬輛的當地汽車品牌作為新的合作夥伴,接下來的獲利表現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

2017 年中賢哥曾經傳了一個人力銀行的網址給我,赫然一看竟是裕融在找可外派東南亞的授信審查主管,記得當時還特別為此問了發言人莊協理,那時回覆只是處於評估階段的準備工作,實際是否會開展東南亞業務還要經過一番評估。而在年底就看到裕融進軍菲律賓的消息,還真是有效率。先前有個同事請調到我所服務同集團的菲律賓子公司服務,就他的觀察菲律賓目前的經濟發展非常蓬勃,各地企業都紛紛進駐馬尼拉,加上當地人口以年輕人居多,受美式作風影響的消費行為應該很適合租賃業務發展,希望裕融這個新的嘗試在公司一貫保守穩健的經營方式下也能逐漸開花結果。

不過我對裕融倒也不是一味的看好且完全不擔心,畢竟中國目前新車銷售已經缺乏成長力道,而全球景氣在蓬勃這麼多年之後,隨著 FED 一次次升息,不少人開始擔心殖利率曲線倒掛的情況是否一如以往會是派對即將結束的警鐘,若情況真是如此,對於裕融這類的租賃業者來說無疑是大考驗即將到來(不過以業務性質跟客戶屬性來看,我相信裕融應該會比中租的情況好些),那原來期望的好消息恐怕短期內也會一一落空,這點還請大家多注意些。

永記
1726_P6.25%.jpg
儘管股價只能用溫吞來形容,永記的漲幅還是有 6.25%的水準,投資永記本來就不奢望會有多大的股價漲幅,這樣的成果我也欣然接受。2017 年永記的獲利表現有稍微遜色了些,除了營收跟過往相比看不出有明顯的成長力道之外,獲利更是受到毛利率下跌的緣故而縮水。不過相較於 2.2% 的毛利率衰退,第三季單季獲利一公布應該是讓更多投資人嚇了一跳,就連我也不例外。

永記在 2017/09/04 頗低調地公告一個不尋常的消息:『永記造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將人民幣 126,612,633.04 元盈餘匯回其母公司 Bmass Investment Co,.Ltd(本公司100%持有之子公司)。』如果不特別思索其實是很容易忽略這個動作會造成的重大影響:稅!錢要進中國並不難,但是要從中國離開就得硬生生被剝掉一層皮,而這 10% 的股利匯出稅就反應在 2017Q3 的所得稅費用上。只是令人費解的是兩天後公司又公告投資永記(浙江)達五千萬美金之譜,嗯...先匯出相當於兩千萬美金的人民幣之後再匯入五千萬美金,等等,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既然需要錢轉往浙江投資新的工廠,為何還要匯出來讓中國政府平白拿 10%?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應該都很難不在心中打上這大大的問號,難道公司有圖利中國政府的意圖?(誤)  

詢問公司之後,事情果然沒那麼簡單,之所以需要這麼費功夫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政府硬性規定所致,有網友對此提出說明:中國對於外國投資常會有些優惠跟減免,如果外國企業利用這些優惠賺取利益之後又轉到別的地方投資再取得新的優惠,那真是讓這些外國企業賺太大了,所以中國政府強制這些資金必須先離境付出該付的代價之後才能另外投資,雖然無法確定這說法真假,個人是覺得頗有道理,如果有網友知道確切的規定,還請不吝告知。

至於永記為何要另外投資永記(浙江)呢?(後來又公告確定新公司名稱為永記(嘉興)),公司的解釋是目前昆山廠所在的位置並非是生產化學品相關的指定區,即便後來沒有實施,但近日昆山政府突如其來針對排污限制打算讓 270 家公司停工的舉措,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已經對於工業污染的重視程度日增,永記昆山廠被迫搬遷是早晚的事,所以公司選在這個時候做此規劃也是不得不然。五千萬美元的投入幾乎是永記一個資本額的規模,相信除了污染防制設備的建置得費盡心思,新廠的產能應該也是會比目前提升一些,世界排名能否突破 50 也許就靠這一步了~

永記世界排名.jpg

除了中國的佈局,配合老客戶台塑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建廠的需求,永記也已經規劃在附近建廠,不過跟公司方面確認的結果,永記(嘉興)以及美國新廠預計得要兩年的時間才會完工投產,要對公司的營收跟獲利要有貢獻恐怕得耐心等待了。

IMAG1692.jpg

年底的建材展我照例還是去逛了一下,不像其他對手請來穿著養眼的辣妹吸引顧客,招待櫃臺上以贈送色卡作為誘因,效果其實更是顯著。(對手青葉油漆是靠辣妹送水來吸客,我怎麼會知道? 因為我也拿了一瓶 XD)

IMAG1678.jpg

這一次展覽增加了一項新產品-- ECO-光潔能漆,現場工作人員主動提到,目前這項產品已經使用於台中知名地標歌劇院上,據說先前台中歌劇院所採用的是日本進口的產品,但在三年後就脫落了,所以後來改用永記的產品,能用在知名建築上這無疑是莫大的肯定,相信只要口碑建立,這產品往後應該會有更多表現的機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