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開始,電商市場增速下滑,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 GMV 增速放緩,獲客成本在 2018 年後提高到了超 300 元/人(中泰證券研究所測算)。

來源:吳曉波頻道2019私域電商報告

但與此同時,基於社交關係的電商平台雲集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 GMV 增長率分別高達 443% 和 136%,2018 年的獲客成本僅 77 元/人,2018 年營收超 130 億……

如果說阿里、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是一個個高端商場,名氣夠大、錢夠多的商戶才能拿到黃金位置,那麼月活 11 億的微信就是一個人人都可擺攤吆喝的集市,在這裡獲取的用戶都是「私域流量」,也就是「攤主」自己的用戶。

不論是通過個人號,還是微信群,亦或是公眾號,商戶都能夠直接觸達自己的用戶,可以跟用戶溝通,而用戶產生購買是基於「面對面」的信任。這樣的「私域電商」能量真的不容小覷:

雲集藉助私域流量在 2019 年 5 月 3 日上市納斯達克,成為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

微電商品牌「TST庭秘密」所在的公司納稅 12.6 億成為上海市青浦區納稅冠軍而上了微博熱搜。

如果把時間撥到互聯網時代之前,線下私域流量「信任變現」甚至可以追溯到傳銷組織……

回顧中國整個「通過社交關係賣貨」的發展歷程,2019 年的火爆黑話「私域電商」,意味著一個新的高潮來臨。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們都在「正規」和「禁區」之間來回試探。

01 直銷or傳銷,最早的「私域」賣貨

其實早在互聯網還沒發跡的時候,甚至在上個世紀,利用社交關係賣貨的模式已經存在。

上世紀 90 年代初,直銷傳入中國。在當時的直銷主要有 2 種模式,分別是單層次直銷和多層次直銷。

單層次直銷指的是,產品經過一代直銷員就可以到達消費者手中,直銷員從中獲取銷售傭金,化妝品公司雅芳就是這種模式。

而多層次直銷,直銷員除了可以通過出售產品獲得收入,還可以發展下線,按照公司的獎金制度,從下線的傭金中抽出一定比例的報酬,代表企業有安利和完美。

單層次直銷與多層次直銷的區別

這樣看來,是不是覺得多層次直銷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傳銷非常類似?

1)打著直銷旗號的「傳銷熱」

1996 年,國家頒布了《准許多層次傳銷意見書》,批准了 41 家合法公司從事多層次直銷,其中就包括安利和完美。

由於缺乏對直銷行業的了解,國家並沒有做過多干預。於是有些不法分子打著直銷的旗號開始從事非法傳銷和「金字塔騙局」。

金字塔騙局,跟多層次直銷的模式非常像,通過拉人頭,向自己的下線收取費用。但是很多金字塔騙局都是沒有產品的,即使有產品,那也是為了增加可信度的噱頭。

之所以叫金字塔騙局,是因為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才能真的賺到錢。處於金字塔低端的人,別說賺錢了,拉人頭都非常困難。

金字塔騙局的運作模式

短短兩三年,國內出現了 200 多家傳銷公司和大量的「傳銷難民」。最嚴重的是,在廣東淡水和湖南星沙出現了 2 個人數高達十幾萬的傳銷組織。

當年臭名昭著的福田公司,以廣東淡水為基地,推出了一款名為爽安康搖擺機的產品。它有點像 90 年代的權健,功能吹得神乎其神。只要付 3999 就可以成為正式員工,然後通過發展下線來升職。

而湖南星沙鎮的影響有多大呢?有人在晉江連載了相關的小說,記錄當時的傳銷熱。甚至直到這些年,星沙還是會不斷傳出傳銷相關的新聞。

為了遏制住這種亂象,國務院在 1998 年頒布了《關於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封殺了一切形式的傳銷活動,雅芳、安利、完美等外資企業也停止了經營。

2)直銷本土化,直銷企業的「變通」

3 個月後,政策允許雅芳、安利、完美等 10 家外資直銷企業繼續經營,但前提是必須朝「店鋪加僱傭推銷員」的模式轉型。國外的直銷模式就是無店鋪經營,直接通過「人-人」進行推銷,「店鋪化」是直銷在中國的第一次本土化。

這其中雅芳的轉型是最成功的。雅芳停止了直銷,轉為專賣店做起了零售。從 1999 年到 2006 年,雅芳的專賣店增長到 2000 多個,收入達 30 多億元,這業績連美國總部都震驚了。

在傳銷禁令之下,那些沒有雅芳這麼「聽話」和「好命」的直銷企業則進行另一種變通。為了規避傳銷禁令、繼續從事多層次直銷,很多直銷員註冊了獨立的法人機構,成為經銷商。直銷經銷商也被視為國內直銷業的特殊產物。

而如今,經銷商成了類似「臨時工」的背鍋俠。近幾年來,很多所謂的直銷企業一出事,就把鍋丟給經銷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無限極事件」。在媒體報道幼童疑因服用無限極產品致心肌損害之後,無限極立馬撇清了總公司及產品問題與事件的關係,把這次事件定性為「經銷商誇大宣傳」導致的意外,遭到人民日報官微的點名批評。

98 年全面禁止傳銷後,終於在 2005 年,國務院通過了《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而這兩個條例,恐怕讓那些想要重新撈一筆的直銷從業者失望了。

《直銷管理條例》中最重要的規定是,禁止團隊計酬、獎金比例不高於 30%、直銷員只能在一定區域內開展活動。

而《禁止傳銷條例》則明確指出 3 種傳銷行為:

一是通過拉人頭給付報酬,下線越多報酬越高;二是需要通過繳納入會費,獲取加入資格;第三就是《直銷管理條例》中禁止的團隊計酬方式,即銷售人員從其下線銷售員的業績中獲得分成。

簡單來說,國家只承認單層次直銷是合法直銷,多層次直銷和金字塔詐騙都視為傳銷。而直銷管理條例中嚴令禁止的團隊計酬模式,正是最初直銷的魅力所在,也是導致 90 年代「傳銷熱」的源頭。

這是直銷行業的第二次本土化。2018 年新世相的刷屏課程之所以會被封殺且被官媒點名批評,其實就是因為觸碰了多層次直銷(也就是互聯網行業所說的「多級分銷」)的禁區。

3)直銷牌照掩護下的傳銷新亂象

按照條例規定,想要從事直銷,企業必須有國家商務部發放的直銷牌照。有趣的是,當年第一家進入中國的直銷企業雅芳,成為了首家官方批准的直銷試點企業。第二年,完美、安利、玫琳凱等企業紛紛拿到直銷牌照。

不過,條例一出,還是不少直銷企業認為門檻過高,很難進入。在《新京報》的一次採訪中,有直銷從業者直言:

「反倒不如繼續活在灰色地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那麼,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就是可靠的企業嗎?商務部曾表示「不一定」,並給出解釋:牌照只能表明該企業有資格從事直銷經營。言外之意就是,他們有這個資質,但是他們會不會利用這個資質來騙人,就不好說了。

所以,這些年有不少企業借著直銷的殼子,變相干著非法傳銷。去年被曝光虛假宣傳、涉嫌傳銷的保健帝國權健,在 2013 年獲得了直銷牌照。

由於這些披著直銷外衣的傳銷公司有牌照,警察往往也拿他們沒轍。今年年初,浙江衛視報道了一家名為華林酸鹼平公司的傳銷企業。儘管這幾年來源源不斷有人報案,但警察也無法證明人家就是做傳銷的。最後,還是浙江衛視的記者卧底到內部,找到了他們做傳銷的證據,才得以將其繩之以法。

華林酸鹼平的直銷牌照

直銷行業深似海,傳銷亂象始終難平。終於,今年 2 月 14 日,商務部表示,目前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工作;並且對國內直銷行業進行排查,依法處置違法違規企業。

直銷進入中國十餘年,可以說一直活在傳銷的陰影之下,直銷企業從未停止過「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不過不得不說,直銷確實給國內的銷售賣貨帶來了巨大影響。甚至,當年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安利公司,如今也發展為一個流行語,成了各大網紅 KOL 種草賣貨的常用語。

通過接下來的內容你就會發現,其實後來的私域電商,很多模式的本質還是離不開直銷。

02 微商,一個靠熟人關係崛起的群體

2013 年開始,一個神秘的群體借著微信的流量和社交關係漸露鋒芒,隨後便如野草般瘋狂生長,這個群體被稱為——微商。

6 年來,微商群體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經歷了井噴到混亂,從混亂到被規範,從單純賣貨到代理培訓,從個體發展到社群經濟直到現在的品牌化平台化。

接下來,我們就從微商的起源開始談起,回顧一下它的「光輝歷程」。

1)個體微商,野蠻生長

其實微商並非起源於朋友圈,而是微博和空間。很多人發現在微博和空間發布廣告還真有人買,而且在這些平台上獲取的用戶更加精準。很快,這群嗅覺敏銳的人,發現了朋友圈的商機。

因為朋友圈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分享,大家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習慣發個朋友圈分享給好友,看到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被種草。

事實上,最開始做微商的那部分人做得並不是很順利,產品質量沒法保證,朋友大多出於幫忙的想法,或礙於面子去買微產品,並且用過產品後大多也不會復購。

除此之外,微商們在獲客上面尤其艱難,只是單純地發發朋友圈,靠好友關係維持收入。漸漸地,微信好友關係消耗完畢,微商們想辦法開拓的獲客方式,比如回歸到微博發廣告,在豆瓣興趣小組、百度貼吧等各種平台發表勵志貼、變美貼,引導加微信好友。

他們的產品一般以面膜、美妝這類高復購、利潤成本不透明的產品為主,各種零食產品為輔,在朋友圈瘋狂刷屏,活脫脫將淘寶店開到了微信朋友圈。

但是,這和淘寶畢竟不一樣。在淘寶上可以看到評價,資金由第三方擔保。而在微信上,一切都要靠熟人關係,靠信用交易。然而卻有很多無良微商,賣的大多是三無產品。時間久了,問題就漸漸暴露出來了。

這個階段微商的行為,給這個群體貼上了不少負面的標籤。

2)微商想要賺錢,只能靠下家?

2015 年,微商行業進入飛速發展的成長時期,蘇寧集團、白雲山、好想你等大批傳統企業和線下企業通過搭建微商城、運營公眾號、藉助第三方平台等形式轉型微商,利用微商的宣傳渠道拓寬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微商,單純靠微商賣貨賺錢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微商們開始尋找新出路,他們明白,當身邊朋友收割完畢時,想要賺錢,只能靠下家。於是微商到了這個階段催生了很多新的產業,比如微商培訓、微商對話造假、場景造假等。

微商培訓行業瞄準了所謂的既聰明又膽小、即窮又閑的人群,引起他們的貪慾,讓他們交一定數額的會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然後開啟教別人「洗腦 7 步曲」模式。代表產品有棒女郎、大麥若葉青汁、麥吉麗面膜等。

大麥若葉青汁代理培訓

① 自我洗腦,打雞血

想要別人相信你,自己就要對自己有信心,對產品有信心。一個專業的微商會對產品的功效深信不疑,朋友圈第一波刷屏文案基本圍繞著產品信息、用戶體驗、競品區別這 3 大方面展開。

② 效果反饋

朋友圈第二波刷屏文案基本聚焦在用戶使用後的效果反饋,用戶使用前和使用後的對比。這個階段就比較考驗微商們的 PS 技術了。

③ 產品銷量火爆

第三波刷屏文案基本思路是告訴下家產品好賣,怎麼告訴?當然是天天發出貨記錄,天天發炫富記錄。可笑的是,快遞點經常有微商在那裡拍假照片,只為展現產品賣爆了。

④ 代理名額很緊張,機不可失

接下來就是利用緊迫感讓還在觀望的人趕緊入坑。代理名額緊張,你再不來機會就錯過了。

⑤ 你在猶豫,別人已經成功

隨後再添一把火,不斷打雞血:你還在猶豫什麼,別人已經都成功了。

把徽商銀行誤認為微商銀行

⑥ 屌絲逆襲,走向人生巔峰

口說無憑,得有證據。於是微商跑去汽車銷售點拉橫幅拍假照片,配上文案隔壁王二狗屌絲逆襲,喜提瑪莎拉蒂。在這個他們編織的夢中,你也能變成和他們一樣……經不住微商們接二連三的誘惑,惹得閑的沒事幹的人兩眼發紅失去了理智。

殊不知,真相是這樣的:

⑦ 一對一的關係維護

一頓操作下來,確實有人入坑了,這部分入坑的用戶群要麼是三四線城市或者寶媽這種特別「閑」的人,要麼就是那種貪心想躺著賺錢的人。

這個時候,微商頭頭會對發展過來的下線進行一對一的關係維護,因為只要把關係維護好,讓這些代理們幫忙出貨,他們抽成,就能躺著賺錢了。

這個階段的微商已經有點傳銷微商的意思了。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微商並不賺錢,而真正賺錢的是微商頭子、微商學院、微商平台。

除此之外,真正能賺到錢的還有一方:造假行業。比如微商特製版微信,微商對話生成器,捏造地址,偽造朋友圈假象,修改朋友圈定位等等,被微商們奉為神器。

圖片來自差評·《微商特製版微信,讓你懷疑人生!》

3)朋友圈被屏蔽,不如拉個群?

眼見著越來越亂的微商環境,產品問題頻出,消費者們吃一塹長一智,對微商品牌的信賴度直線下降,回歸理智。對於瘋狂刷屏朋友圈的微商,消費者乾脆直接屏蔽他們的朋友圈,這樣一來,微商的朋友圈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

然而有這樣一群微商,他們依舊保持關係營銷,粉絲經濟的本質不變,更換了銷售場景。悄悄地轉移了陣地,來到了社群。

一位資深微商談到,相比於朋友圈,用社群拉來的用戶更加精準,復購率更高。除此之外微信群的模式更容易操作,效果要好一些。不過這個行業二八效應特別明顯,只有少部分人能賺錢,大部人還是閑的沒事打法時間。

這些社群微商的產品大多以美妝、衣服、鞋子為主,生意好的時候就不斷豐富產品的品類。難得的是他們的朋友圈是一方凈土,只在社群裡面刷屏。

同是用社群賣貨,有的人力不從心,但有的人卻能深諳其道。

低段位的微商,賣貨套路並沒有因為場景的變化而變化,相當於把朋友圈的文案換到社群來發了。比如:

高段位的微商,會利用社群的天然優勢,在社群做直播,做抽獎等一系列的活動,並安插馬甲做正向反饋,製造緊迫感。一頓操作下來,吃瓜群眾都逐漸被轉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妝產品什麼的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這些微商了,他們開始尋找客單價更高,利潤更大的產品,比如轉運珍珠、好運鑽石等。並且他們會給這些產品專門設計一個玄而又玄的故事,讓用戶對擁有產品就相當於擁有好運、擁有財運等深信不疑。

6 年來,微商從個體到團隊,賣貨形式不斷迭代優化,但它的本質始終不變:依託於人與人之間情感鏈接,也就是「信任變現」的私域電商。

03 微電商:自創品牌,將流量匯聚手上

相比於什麼品牌都賣的微商,自創品牌的微電商更容易私有化用戶。

因為自創品牌商戶,一般都是先通過 IP 打造和品牌營銷,獲取用戶的信任,然後再將流量彙集到手上。匯聚流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會員、代理模式間接觸達用戶;另一種是通過添加個人微信或者關注微信號、建社群等方式直接將用戶「圈」到自己的周圍。

1)會員、代理模式間接觸達用戶

微商後時代,很多人開始自創品牌。比如在業界被稱為微商教母的張庭,自創 TST 品牌——「TST庭秘密」。前段日子爆出,張庭公司納稅 12.6 億成為上海市青浦區納稅冠軍。

她是怎樣打造品牌的呢?先為品牌做背書,找來明星大咖來發表使用體驗,像趙薇、范冰冰都曾在微博上和粉絲們安利這款產品。

圖片來自知乎匿名用戶

除此之外,她還會用直播的方式一遍遍地教用戶,如何正確使用 TST 的面膜、保濕霜等產品。在直播間秀身材,秀皮膚,並聲稱想要這樣的皮膚就用她的產品 ,以此贏得用戶的信任。

事實上,真正讓 TST 火爆起來的,是它的代理分銷模式。

TST 代理分銷模式

TST 通過不斷發展代理下線,一時間聚集了眾多 TST 的「信徒」。這些代理都非常活躍,積极參与各種活動,願意在朋友圈等平台做二次傳播,以成為產品的代理感到自豪。

有一次,張庭還在直播間大秀她的那些代理們,場面恢弘之極,一時間風生水起。

張庭和她的代理們

再比如靈魂有香氣的女子聯合創始人、香蜜會負責人@陳晨,她組建的「香蜜會」線下社群在全國 40 多個城市裂變,招募了 3 萬多名社群電商分銷會員,間接觸達到每一個「香蜜會」的用戶,實現月 GMV1900萬+。

值得一提的是,創始人@陳晨 參加了運營研究社舉辦的第一期《社群商業實戰營》,給大家帶來用社群打造百萬單品爆款的方法,以及百萬級社群商業營銷方案。現場學員都表示收穫很多,啟發很大。

ps:點擊?《讓40位運營大佬高呼「超值」,社群商業實戰營做對了什麼?》,查看《社群商業實戰營》第一期回顧。

預告:運營研究社將在上海虹橋綠地鉑驪酒店(8 月 3 日~4 日),舉辦第二期《社群商業實戰營》,關於活動的詳情信息歡迎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添加運營寶寶諮詢。

掃描海報二維碼添加運營寶寶微信

2)直接將用戶匯聚到自媒體、社群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流量私域化。

什麼意思呢?首先是通過品牌影響力,增加用戶的信任,然後直接將用戶通過各種形式導入到個人賬號、自媒體以及社群等地。彙集用戶的方式主要有在快遞包裝上貼二維碼 、小卡片廣告,有的還會利用好評加客服微信返現等。

比如花姐食養,就是典型的直接流量私域化。花姐食養有 70 萬粉絲,主打即食花膠等食養產品,通過淘寶頁面、包裹卡片引導用戶添加微信,最終私域化了 20 多萬的粉絲。

花姐食養打造個人IP

花姐會針對這 20 萬粉絲,做一些優惠活動、新品試吃活動,並同步更新客戶的反饋以及用戶的諮詢服務以此盤活用戶,提升用戶的復購率。然後再從 20 多萬粉絲中挑選代理,再進行新的流量拓展。

再比如某電商企業花了一年的時間用 15 個微信號,大概積累了 3 萬多的粉絲。招了兩個員工,一個管社群文案,一個管社群的日常運營。一有新品推出,他們就在朋友圈發布,微信群宣傳,遇到重大節假日就加班加點給老客戶群發信息。

據說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使得他們每年產生超過 1000 萬的銷售額。這充分說明在私域電商里,通過一定的運營就能夠降低獲客的成本、提高轉化率,甚至提高客單價。

所以在今天,誕生了很多月銷售額上千萬的微電商平台,他們不需要依附京東、淘寶這樣的平台電商,他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背書加借力微信個人號,構建自有流量池,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04 平台化,私域電商有了大後方

在經歷了直銷、微商等野蠻生長階段後,開始有越來越多正規的企業選擇私域電商的商業模式。

一方面,雖然微商面臨質疑,但是越來越多個人和企業都意識到社交+電商是一種可以成功,能夠降低流量成本的模式。

另一方面,微商只是解決了流量問題,而沒有解決產品供應問題,即使是「正經」的微商,也面臨產品單一,用戶 ARPU 值無法提高的困境。企業以搭建電商平台的方式入局,恰好幫這些有能力的「微商」提供了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看到,以雲集為代表的分銷模式,已經交出了赴美上市的漂亮答卷。

在眾多品牌中,雲集的成功之路顯得跌宕起伏。一邊要面對政策的風險,提心弔膽;另一邊要開疆擴土,高速發展。

肖尚略,一個人們口中逆襲的小鎮青年。從做「小也淘寶店」開始,不斷展現傑出的前瞻性。在2006 年,主動砍掉幾百萬收入的線下經營,專攻電商運營。

2010 年小也淘寶店信用指數突破 200 萬時,主動出淘尋找流量。2015 年微商悄然興起時,成立雲集微店,開始發展「貨找人」的新型電商模式。

可以說,肖尚略準確把握了電商發展的脈絡,充分利用微信紅利高速發展。當時的雲集,除了「貨找人」的新模式外,還有一個「大殺器」——分銷(高端點的叫法是 S2b2c)。

用戶繳納平台服務費,成為「店主」後,可以邀請其他人成為新「店主」,邀請滿一定數量,可以升級為「導師」,團隊數量壯大可以申請為「合伙人」。

「店主」只有發展成為「導師」,才能拿提成,成為「導師」後,「導師」所帶領的團隊每新發展一名「店主」,「導師」和「合伙人」都能獲利。

通過這種拉新方式,雲集自上線來連續兩年呈現爆髮式增長,2017 年全年交易額突破 100 億元,同比增速 400%,累計納稅超過 1.5 億元。要知道當時的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速只有 19%,可以說雲集通過分銷實現了逆勢上揚。

看起來似乎一帆風順時,雲集微店被監管部門開了近千萬的罰單,因為經營過程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等行為,被指涉嫌傳銷,並且公眾平台訂閱號和服務號也被微信封號。

平台被迫進行調整,對現金返還的方式做了調整,由雲集向品牌方收取傭金後統一返還給售出商品的店主,從而規避風險,但其核心玩法沒有變化,依舊是三級分銷。

為什麼肖尚略會對這種拉新方式如此「沉迷」呢?

這種「服務費+提成」的拉新方式,是一種金字塔式結構,可以通過強關係、地域性進行擴張。

相比傳統電商先聚集流量再賺錢的方式,分銷可以先發展付費會員再形成流量組合。這種打法實現了先賺錢再承接流量的效果,也就是還沒賣貨呢,錢已經賺到了。

雲集作為分銷的傑出代表,去年僅會員費就高達 15.5 億。招股書中提到,會員是雲集的增長核心。高額的會員收益讓雲集不斷膨脹,只用 4 年時間用戶新增了 10 倍。

分銷高明的地方在於把用來買流量的成本節省下來讓利給分銷者,讓他們有充足的動力去進行分享、推薦,最終把雪球越滾越大。

雲集成立不到 4 年,就登陸了納斯達克,這個憑藉微信「上位」的電商平台,如今市值超 30 億美元,殺入了中國電商第一梯隊。

雲集的崛起讓眾人羨慕,掙扎在生存線上的電商巨頭們,一度將雲集模式視為出路。一時間,分銷成為了各電商平台的標配。

2017 年 9 月上線的愛庫存,就是一個既能幫品牌去庫存,又能幫分銷商賺錢的平台。和雲集不一樣的是,愛庫存通過代購觸達消費者,平台服務的用戶是代購,代購再通過自身的粉絲圈或用戶群做分銷。

2018 年底,成立了一年的愛庫存累計完成 15 億的融資,入選 2018 中國新消費獨角獸企業。

類似的依賴社交關係的分銷模式電商平台還有環球捕手、貝店、洋蔥omall 等等,不過藉助私域流量野蠻生長的同時,他們也隨時面臨著「長歪」的誘惑與風險。

05 結語

縱觀私域電商的發展,從草根直銷,灰色傳銷,到混亂微商、「正規軍」微電商、大後方平台化私域電商,我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徵。

第一,私域電商的引爆是因為傳統渠道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而藉助社交關係可以讓信用驅動決策,能夠大大降低獲客成本。

第二,搭建私域電商可以減少對傳統電商平台的依賴,將用戶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礎上實現轉化、復購等目標,從用戶價值提高的角度實現增長,符合精細化運營的趨勢。

第三,私域電商的可複製性很強,這並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甚至是這一代人逆襲巨頭最「便捷」的通道。從降低交易成本的本質來看,用社交關係賣貨在任何時代都有效的,只不過微信的存在讓它變成了時代紅利。

騰訊內部員工表示,在微信體系內,正規和不正規的電商交易流水可以達到萬億元級別。在社交網路中,每個人都是渠道。

參考資料:《吳曉波頻道2019私域電商報告》

首發,公眾號:運營研究社

原文鏈接:2019年爆火的私域流量,20年前就有人在做了?

2019 最硬核的運營秘笈「運營技能地圖 2.0」,已售出4.7萬份!包含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活動策劃、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數據分析、轉化文案和用戶增長 8 技能方向。相信我,這份實力與顏值並存的地圖,每次打開都會有意外的收穫與驚喜!!

快點擊鏈接購買吧!??

https://shop42647003.youzan.com/v2/goods/3exzdeyxoyt03?sl=AmfpZy&redirect_count=1?

shop42647003.youzan.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