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城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 書中描述了世間四種愛(情慾之愛、門當戶對、求之不得、無法擺脫)、人生三座城(婚姻之城、事業之城、自我之城)。
    • 婚姻之城:婚姻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來。
    • 事業之城:看似從一個城裡掙扎著出來,最終陷入了另一座城的禁錮。
    •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自我之城:對歸屬感和認同感盲目的追求,努力活成別人期許的模樣,這才是人們心中最牢固、最難衝破的一座圍城。方鴻漸對於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盲目渴望,讓他無論怎樣掙扎都逃脫不了被束縛的命運。
  • 小說講的是什麼故事
    • 小說從1937年夏天開始,主人公方鴻漸到歐洲遊學了四年回到了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裡。因為整天無所事事,又與在郵船上認識的留學女博士蘇文紈來往的過密,以及和女大學生唐小姐之間的糾葛,讓岳父的家人很反感,而受到岳父家人的冷臉。
    • 之後方鴻漸受聘去內地三閭大學去任教,與好友趙辛楣以及其它幾個應聘任教的人結伴而行。一路上幾個人費盡了周折,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終於還是趕到了學校。
    • 在學校任教時方鴻漸在不知不覺中又捲入了教職人員之間的個人恩怨之中,又加上小地方的人少見多怪特有的狹隘觀念,致使方鴻漸陷入到私人思怨的漩渦中。還有教師之間的明爭暗鬥也讓方鴻漸不知所措。也包括自己對某些事情處理不當所至,所以被同事們排擠,心情總是鬱鬱不樂。
    • 方鴻漸和英語助敦孫柔嘉的來往過密也引起了別人的嫉妒,使方鴻漸疲於應對。加之好友趙辛楣因為流言而被迫離開,更讓本來不順心的方鴻漸無心再待下去,無奈之下與孫小姐結伴回到了上海,不久二人便結了婚。
    • 婚後的生活並不平靜,兩個人總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鎖事發生爭吵。而且互相之間誰也不知道謙讓,這讓他對婚姻家庭非常的失望和懊惱,終於在和妻子吵嘴之後,厭煩了這樣的生活,終於也導致了兩個人不可避免的分手。
    • 小說通過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回國後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是如此」這一內涵,同時還塑造了抗戰時期一批或故作高深的淺陋,或貌似聰明的愚蠢,或功架十足的虛偽,或一本正經的無聊,或玲瓏剔透的卑鄙的中國舊知識分子生動地藝術形象故事,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大齡剩女蘇文紈
    • 蘇文紈家世較好,才貌俱佳。但以當時的眼光看,她年齡偏大,錯過了女人出嫁的黃金年齡。蘇文紈應該深知自己身上的這個硬傷,若想找到一個自己心儀、條件又特別好的如意郎君,是不太可能的。那些顯赫家族的達官貴人、適婚青年,絕大多數都會娶一個年輕貌美門當戶對的女子。所以蘇文紈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看上去還順眼、學歷相當、家世稍弱、年齡合適的男人,作為婚姻對象。方鴻漸恰巧滿足上述條件。
  • 天真少女唐曉芙
    • 唐曉芙豆蔻年華,天真爛漫,不諳世事,心思單純,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年齡稍長,風趣幽默,和藹可親,一表人才的方鴻漸,很容易打動無知少女的心。她喜歡方鴻漸,是好感而非愛情。方鴻漸給她平淡的生活,帶來絲絲驚喜,讓她覺得有趣神秘激動。這種心理和小孩子等待聖誕老人送禮物是一個道理。即使沒有家庭阻撓,唐曉芙和方鴻漸自由發展下去,最終也難走進婚姻殿堂。
  • 世俗小女孫柔嘉
    • 孫柔嘉出身一般,長相平平。在平常家庭中長大,比蘇文紈、唐曉芙更懂世事,不自覺的學會了獨立自強和世俗算計。她對婚姻的態度很現實。雖然也有想找一個風光男人結婚的夢想,但也深知自己的尺寸斤兩。能找一個比自己略強還看得過去的男人,她就心滿意足了。結婚後,方鴻漸發現孫柔嘉並不如自己當初想像的那樣單純和柔弱。這也很好理解,世俗小女人知道生活艱難和市井規則,學會了一些制服男人的管用小手段。相比較而言,方鴻漸才是無知單純小少年。
  • 無害無用方鴻漸
    • 很多人說方鴻漸是那個時代,無數知識分子的化身。國學不深,西學不精,傳統不遵,新禮不會,善良無害,有心無用。他們小有才華,對文學藝術哲學很感興趣,經常有獨到見解、驚人之語。但對於俗事俗物,幾無所知、不屑去做。給人的感覺是懷才不遇,潦倒無為。也因如此,他們身上奇妙的產生了略有情趣、弱而不頹、自然親近等特質。這些特質正是大齡剩女、無知少女、世俗小女所共同喜歡的。
  • 方鴻漸身上有哪些吸引人的特點
    • 不管是否學有所成,畢竟是在海外留過洋的,怎麼也受到點西方文化的熏陶。作者筆下的方鴻漸,是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而且他機智幽默的談吐和風度。
    • 方鴻漸的優點就是,口才特好,較為健談,而且為人善良體貼細心,與女性初次見面時尤其如此,屬於暖男類型。比如,他喜歡唐曉芙,對她就充分施展了自己口才優勢,並憑藉真心和誠意感動了她;即使是對他並不喜歡孫柔嘉,在去三閭大學的途中,也多次不經意地照顧她,這讓相貌平平的孫柔嘉銘記在心裡。就連慾望強烈身材火辣的鮑小姐都是這樣被他「捕獲」的。據了解,兩人是在船上遇見的。方鴻漸和鮑小姐不說話,並肩踱著。一個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鮑小姐也站不穩,方鴻漸勾住她腰,傍了欄杆不走,饞嘴似地吻她。膽大心細,善於把握機會,沒有戀愛經歷的方鴻漸能做到這個地步已屬不易啊!!!「你嘴湊上來,我對你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里進去。」 會甜言蜜語,會逢場作戲,敢於表白,有情趣,豈能不打動少女的芳心呀。
  • 看書的感受
    • 每個人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渴望愛情,可愛情往往短暫,進而追求婚姻;我們渴望婚姻,而婚姻往往無趣,進而懷念愛情。人的慾望永遠無法填滿,我們永遠都在追求得不到或已逝去的東西。我們多數人一生要換至少三個工作,我們多數跳槽是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一輩子在爬坑,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坑外面看著你滑稽的樣子。
    • 我們無時無刻的在博取人關注,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這是我們的天性,是對歸屬感和認同感渴望的天性。人生之圍城,就如同天意之牢籠。如果認命,就只得在不同圍城之間徘徊、掙扎,如果要打破牢籠,或許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而坦然面對。
    • 《圍城》看似是一部描寫愛情的諷刺小說,而其深刻思想在於,人們對於自己追求的盲目性,以及對追求到的成功不知道去珍惜,尤其發現生活的現實與想像的虛擬相違背時,內心又產生了很大的失落與絕望。這點,在生活中是不可取的。故事結局看似悲觀,但作者卻在講一個很嚴肅的話題,既:熱忱的追求應處於冷靜的思考之下,因為很多事物是客觀的現實存在,而不是主觀的虛擬。
  •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
    •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匯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高中時讀過《圍城》,不過裡面的情節一點也沒了印象。當然也忘記了這本書當時是從哪兒拿來看的。

只朦朧記得裡頭有個主角叫做方鴻漸,去外國留學買了個假文憑。

多年以後重讀,倒發掘了不少新的東西。

比如剛回上海時幾大主角的交鋒,比如三閭大學裡面的勾心鬥角與幫派林立,再比如,結婚前後的種種異端。

孫小姐固然是愛方鴻漸的。從船上偷聽他與趙辛楣的談話開始,在旅途中生病時得到升華,在三閭大學裡步步為營,最後再回到上海,在婚姻里大家庭的交鋒中得以凝聚。記得高中的時候,對於孫柔嘉與方鴻漸吵架片段是跳著看的,完全沒了印象,也弄不清他們為了什麼而吵。

重讀時,吵架片段是細細讀來捨不得翻篇。

從吵架內容來看,我倒認為他們二人是最合適的。倘使方鴻漸娶了唐曉芙或者蘇文紈其中的一個,恐怕也沒了那麼多精彩的吵架片段了。

蘇文紈的自尊心太強,不會跟他吵,唐曉芙佔了他心上的先機,未必吵得起來。

唯有孫柔嘉,他們二人的思想境界決定了能夠吵得起來。他們二人的性格決定了能夠吵的酣暢淋漓。

然而我最心怡的卻是趙辛楣。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他是個草包,不識蘇文紈,被她調動的團團轉,眼中似乎只有這一方天地。

他灌醉方鴻漸,千方百計讓他在蘇文紈面前出醜,和一些不值得的人爭風吃醋,恭維一些諸如褚慎明董斜川一類的人物。

後來他得知了蘇文紈與曹元朗結婚的消息,還偷偷跑去瞻仰了他們的婚禮。

自此以後,趙辛楣才成為了真正的趙辛楣。他跟方鴻漸吐槽蘇文紈那糟糕的現代詩,他看不起李梅亭、韓教授一類的人物,他分析當下局勢字字珠璣,他在旅途上把所有事安排的井井有條,他第一次去教書時能夠迅速上路,他對學校里的政治鬥爭看得一清二楚。

他能勝任所有的工作,而不像方鴻漸一般永遠處在別人主宰的位置。

他善於識人,能夠一眼看破孫小姐的真實內在,也能看破范小姐那些不入流的把戲,洞察世事。

看到這些內容時我才發現,原來這才是趙辛楣。

在蘇文紈面前像條小狗一樣爭風吃醋的是他,在三閭大學時被校長及汪先生逮住狼狽而去的也是他,最後到重慶娶了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女孩子的也是他。

然而無論是他,還是方鴻漸,一年前在上海的樣子已經永遠定格在了像方老先生送給方鴻漸那樣的家傳寶鍾里。

方鴻漸看到趙辛楣從錢夾中取出重慶女孩子照片時心裡想:他無疑是寵愛那個女孩子的,但是卻並非熱烈的愛。

也許趙辛楣的愛早已淪陷在相識二十年的蘇文紈面前。他早看透了她的缺點,她的虛榮,她的故弄懸虛,她的狗屁不通的詩,看透了,卻仍然那麼義無反顧。

遭到蘇文紈的拒絕,並且得知了她與那個肥胖的一無是處的曹元朗結為夫妻,他做出一幅釋然與洒脫的樣子。

卻在見到了和蘇文紈有幾分相像的汪太太時痴痴凝望,忘記了旁人的存在。

在香港再見蘇文紈時,他看透了蘇文紈的種種用意,卻還是走在後面幫他搬著箱子。

一年以前,湖南以前的趙辛楣早已沒了,但是之前的記憶卻根植在了靈魂里。

他會很好地對待他的小夫人,甚至是寵溺,但他看她終究只能是長輩透視的視角了。

圍城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神秘,不過一個必經的階段而已。

過去並沒有如何值得緬懷,未來並沒有如何值得期待。

我只是想起孫柔嘉把鏡子湊到方鴻漸面前取笑他生氣時臉像一口鐘的樣子。不由得會心而笑。

由此而知,好的作者不過是把別人的生活交給讀者判斷而已。承蒙《圍城》,我們又去管窺了別人的生活。


一部真正有美學價值的好書,很多時候往往是百年一遇的,就是說有時候一個世紀才得出世一二部!比如二十世紀,能稱得起傑出偉大的長篇小說的名著,我認為就只有二部,一部是陳老才子陳忠實的《白鹿原》,一部就是現在我們正在評論的曠世奇才錢鍾書先生的《圍城》。

一部《圍城》,我二十多年來就讀過近十次(第一次從讀高中開始讀的),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領會和感受,因此對於錢先生之高慕之情亦彌深,因其文而想其為人亦愈真愈切。評論《圍城》這部名著,不能不說它的著作者錢鍾書。錢鍾書曾對他的夫人楊絳(亦是作家)說過「我平生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儘管如此,他的爵位還是做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院長,文學研究所所長的職位。一個人的職業能與他的畢生興趣愛好一致,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啊!

錢鍾書的著作很多,主要是學術上和散文、文論、小說二方面。學術方面的有:《管錐篇》、《談藝錄》;散文、文論、小說方面的有《七綴集》、《宋詩選注》、《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槐聚詩存》十種。以上是對於《圍城》的作者和他的傳世著作的簡單論述,下面筆者就將對《圍城》這部文學名著進行我個人的粗淺評論。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於一九四四年動筆,一九四六年全書完成,前後歷經三年,並於一九四七年在上海第一次出版。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錢鍾書寫《圍城》,裡面的角色是針對針對他所熟悉的某些人或某類人而寫的。我卻從來都不這樣認為,接下來我先拍一張《圍城》這部書的作者原序來給大家閱讀閱讀,目的是想讓大家知道,《圍城》,它純粹是一部憂生憂世之作,並沒有那麼多估計猜測,請注意,書頁中劃線的部分是重點所在。

接下來我來談談《圍城》這部小說的人物故事。這部小說以從外國歸來的方鴻漸等為中心人物,描寫了抗日戰爭爆發後一群知識分子在情場、名利場上的爭鬥、角逐,揭露了他們遠離時代鬥爭洪流,精神上的貧乏、空虛與卑瑣,小說描繪的是一幅舊中國舊社會的病態知識分的的畫卷。小說的主人公是方鴻漸,這個人物既正直又熱情,既有抱負但又平庸,既有上進心但又四處碰壁。一部《圍城》是以方鴻漸和孫柔嘉的戀愛故事和組成家庭作為主要線索的。小說的題目「圍城」,既是題目亦是整部小說的主題所在,它暗示著、象徵著人生就如同一座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不明就裡地想衝進去,城內的人卻苦受煎熬地想逃脫出來。

這部書還描寫了許多關鍵人物來對小說進行映襯而成趣,例如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大學校長、文化政客高松年,集學者、商人於一身的滑稽可笑,唯利是圖,虛偽成性的李梅亭;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陸子蕭;外形木訥而內心卑劣的假博士韓學愈;陰險狡猾、老夫娶少妻的汪處厚等人物。這些人物體現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一批所謂的學者教授的欺世盜名,蠅營狗苟的醜陋面目。作者刻畫這些人物,詣在體現了這部書必須要體現的時代意義。

《圍城》這部小說名著被後世學者喻為新《儒林外史》,我的看法是它在美學價值和藝術成就上遠高於《儒林外史》之上的。它既兼有《儒林外史》的諷喻意義,又兼有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旁敲與反思。《圍城》的作者對於他所描寫的曲折而又無奈的人生,我總結出四個字來,那就是「啼笑皆非」!人生的無奈無常就是這樣子的:哭亦不是,笑亦不是!筆者認為這就是《圍城》這部書所蘊含主題思想。作者寫一班舊知識分子及其它人物都不是主線,寫人生,才是作者所要寫的主線和時代實在意義!

《圍城》這部書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成就不但體現在上述的這些方面上,這部書的作者堪稱小說史上的「語言大師"、「比喻大師"、「哲理大師"!特別是在比喻方面,古今中外的小說名著沒有能再找出一部這樣妙喻橫生的作品來的。《圍城》里的譬喻,它是古今比喻手法的集大成者。

語言藝術天才和深層次人生哲理,是組成《圍城》這部曠世名著所體現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成就最重要的兩大要素。

最後,我要總結的一句話是: 「曠世之才必有曠世之作,曠世之作必是曠世之才」!《圍城》,它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曠世之作。


美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認為現代文學中取得成就最高是小說,而眾多寫小說的作家當中,錢鍾書寫的《圍城》很受讚歎!

對於《圍城》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們先來說說好的一面吧。

其一,錢鍾書的《圍城》彌補了題材上的空缺。

大家認為《圍城》深入地刻畫了當時知識份子的虛偽、無奈,對婚姻的戲虐,相當一幅知識份子眾生相。這個題材在現代文學裡比較少見,能寫得好又是鳳毛麟角了。能寫知識份子又能深刻地嘲弄,只有《圍城》了。

其二,《圍城》里喻體非常的精妙。

很多人看《圍城》就覺得裡面有些句子寫得非常的精彩,最經典就是這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卻想出來」。這句話把婚姻比喻成圍城,又真實地說明已婚和單身的心態。

類似於這樣的句子,在《圍城》這本書裡面還有很多,比如「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等等。

夏志清說中國現代小說家裡比喻寫得最好只有兩個人:張愛玲和錢鍾書。

當然,圍城還有其他的優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想要評論一部作品,必須看到它好的一面,也要能看到壞的一面。

《圍城》受人詬病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寫得「太知識份子」了,寫的都是留學歸來的博士、大學教授等人,句子文縐縐,文字間的抽離與生疏感,很難全身心地融入。二是《圍城》里對女人的挖苦,讓一些女性主義者非常反感。這些都是價值取向的評價,還有一些其他的批評。

儘管《圍城》存在瑕疵,但絲毫不影響它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地位。

靈林玖玖:寫過100篇以上書評的閩南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也就有每個人的評價。剛讀完第二遍,直接貼讀書筆記吧:

看完《圍城》電視劇之後,擱了幾年的重讀《圍城》的想法終於成為做法。

第一次讀它,喜歡的是錢鍾書爆炸式的文才,最愛讀他的那些文采斐然的「譬如」、力透紙背的諷刺、入木三分的分析。時隔幾年,見識了電視劇,又回味一遍小說,驚嘆他的文才之外,又有一種新的感想,使我對錢老的景仰之情又添一分。

重讀之後,可能是自身近幾年經歷和閱歷的成長,讓我對那些精彩的句子多多少少消減了一些喜好,反而偏愛起這故事,這情節,這感情來。

你我誰不是方鴻漸呢?閱讀越覺得錢老不是在寫方鴻漸,是在寫他自己,寫他的讀者,寫普天下的男男女女。

面對蘇文紈,你我何曾嚴詞拒絕?誰心裡又沒有一個珍藏著不願旁人吐露自己更不願提及的唐曉芙?而最終真正與你走到一起的何嘗不是孫柔嘉這樣的,可能屈服於年紀,異或再不願讓心靈承受痛苦,而接受一個不太愛的人,來對付現實,挑戰生活。


小說可以分為三個流派,一種是以語言見長,比如王朔小說。一種是以故事見長的,比如某金某瓶某梅。還有一種是以專業內容見長的,比如《三體》。當然我舉例子不全是典型的,比如《三體》故事也見長,就是語言不行。某金梅也是語言糙得不行,一點不配古人的高超漢語能力,但它的故事強。所以這麼看,其實你只要精於其中一者都可以寫小說。

《圍城》則是故事也優,語言也佳。做到了兩者兼有,一般這種小說都是很優質的小說。《圍城》的語言與今天完全不一樣,它與多數民國小說一樣,就是透露著一種溫婉謙和雅緻的氣息。不僅人物對話謙和,作者書寫語言也是一致的溫雅。與今天的中國完全不能比,今天的中國是一種非常粗鄙的語言,若不是王朔在粗鄙之外把拒絕虛偽做到極致,那真就很糟糕了。用今天的語言來描寫方鴻漸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模樣。《圍城》里描寫的中國人除了語言的色彩不同,裡面中國人有的毛病,今天的中國人身上全部存在,一樣不落。方鴻漸這種自視清高,不願俗套,不願給自己戴上假面具的人一樣會處處碰壁。沒做什麼壞事,只是混得不好,一樣會被人看不起,被人指指點點。臧鴻飛在《奇葩說》里就說過自己被鄰居指指點點長大,不是因為幹了什麼缺德事,只是因為混得不好。然而這種市井思維,其實並不是市井才有,而是貫穿了整個中國各個階層。《圍城》里如此,今天的中國亦如此。包括知識分子的圈子亦如此。

《圍城》沒有大波大浪、扣人心弦的情節,它只是淡淡地訴說著中國式生活,中國式活著。美色、愛情、婚姻、貧賤、事業、關係、嫉妒、嘲笑、假文憑、虛偽、辛酸、淘生活、無奈、只是活著,幾乎把中國式活著全方位地詮釋了一遍。


如何評價?寫這本小說的是文學大師,碰巧寫了一本小說,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經歷和閱歷不是普通作家所能比擬,特別在細節處入木三分,讀起來跟其他小說有別樣的風味,大師級小說。


《圍城》這本書為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中的經典之作,描述了抗戰初期一群知識分子的愛恨情仇,幽默的語言透漏出的是對生活深刻的觀察。

錢鍾書先生真是極可愛的人,字裡行間都能看出他的博學和幽默。這本書有趣,也只有錢鍾書能寫出這樣一群人物:國破家亡的年月里,尚能保持優雅的書生。骨子裡流淌的風度,簡直就是奢侈品。

掉書袋也好,引經據典也好,一個讀書人骨子裡的乾淨和純粹,那種渾然天成的優雅氣質和無所謂的態度,卻不是心懷雜念的人能夠比得了的。

讀書這麼有趣的事,扯上功利就沒意思了。你能從中讀出人生或者婚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要真把它當成至理,錢老爺子反而要笑話你了。

不管是第一次,還是以前看過,《圍城》都適合在清閑時候,半躺在沙發上,悠然品讀。讀不讀得懂,與有沒有文化無關。別急,也許你還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

會心一笑時,別忘了抿一口淡茶。

最後,借用馮驥才先生的一段話:「您自管釅釅沏一壺茉莉花茶,就著紫心蘿蔔芝麻糖,邊吃邊喝,翻一篇看一篇,當玩意兒。要是忽一拍腦門子,自以為悟到嘛,別胡亂說,說不定您腦袋走火,想岔了。」

您只當我亂說便好,但願錢老爺子寬慰,彆氣得打挺兒。


超贊!機智幽默妙語連篇,沒有驚濤駭浪般的跌宕起伏但平凡普通的情節發展仍然引人入勝全勝在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最愛的一本書!邊看邊傾倒於錢鍾書先生的那種才情!真是擋不住的湧現!孫柔嘉打個了個面積一平方英寸的哈欠,嘖嘖諸如此類的表達手法,當年真是跪著看的。

最愛的小說排名並列第一,另一個是白鹿原。兩者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華麗入心,一個渾厚震撼。都是巨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