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有關的故事,記載最多還是唐朝著名詩人王勃。

「一字千金」成語,意思是字值一千金。最早出處為《史記·呂不韋列傳》,故事講述春秋戰國時期商人呂不韋,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由商人搖身一變成為顯赫人物,但是他不滿足。

影視中的呂不韋及贏異人 (網上圖片)

因為在當時有所謂「戰國四公子」,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齊孟嘗君。他們為對抗秦國入侵廣納天下賢士。呂不韋認為秦國可謂天下強國,沒理由比不上其他國家。呂不韋於是召集門客商議。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名聲很好,是因為他寫了《春秋》,孫武能當上吳國大將,因為吳王先看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何不能寫部書,揚名當世,垂範後代?」

影視中的呂不韋 (網上圖片)

呂不韋認為辦法很好,也廣納天下才子,最多的時候有三千門客。每人都寫一部分,很快寫出二十六卷,的《呂氏春秋》。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佈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佈告貼出許久都沒有人來。但顯然,這不是因為書真的沒有錯,而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

至於「一字千金」這四個字作為成語是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文學批評家鍾嶸寫了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詩品》,其中有句話:「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個字的價值都可謂千金。

歷史上與「一字千金」有關的故事記載,最多的還是唐朝著名詩人王勃。據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唐摭言》記載了一事,也就是與古今流傳的著名《滕王閣序》有關的故事: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並在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其名,便請他也參加宴會。

元夏永《滕王閣圖》(網上圖片)

閻都督眼看不是自己的劇本,很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最終都督不得不嘆服:「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元朝辛文房撰《唐才子傳》也記載這故事,說:「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就在宴會上寫下《滕王閣序》後及序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王勃將之交給都督後就起身告辭。

王勃畫像 (網上圖片)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文和詩,正要發表溢美之詞時,卻發現詩的最後一後句少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也對此發表各自高見,有說一定是「水」字,也有說應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不太滿意,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後,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自己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