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山清水秀,宜居宜業,歷史上曾吸引了不少官員士大夫前來隱居避難。其中就包括了兩名官居相位的“股肱之臣”,一位唐末宰相吳畦,一位是南明宰相林增志。

01 || 唐末宰相吳畦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吳畦(840—923),原籍山陰(今紹興),鹹通元年(860)進士,晚唐時代名臣。

吳畦初任官桂州刺使,參與平定龐勳領導的桂州戍卒叛亂,因功改任京兆尹(掌管京畿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河南節度使等官。

因治理黃河和擊退黃巢起義有功,名重京師,入朝輔政,“加授中書令同平章事,拜諫議大夫,進官太子太保(從一品)”。

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吳畦退職回山陰。

之後,因受浙東藩鎮董昌的迫害,被迫舉家出逃,乘舟浮海,避難溫州安固縣。接着,溯飛雲江西上,於乾寧三年(896)四月到達卓小陽(今南浦溪鎮後坪村),見地美泉甘,乃築室而居。數年後,移居庫村。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白雲山,當年吳畦隱居於此山東麓

吳畦授官中書令,中書令曾是唐代中書省最高長官,唐後期爲正二品;“中書令同平章事”,是在政事堂商討處理國家政事的大臣,即宰相。

吳畦居官三十四年,擔任過宰相職務,官位顯赫,治績顯著,影響力很大。他遷居庫村,引起朝廷上下的關注。

唐昭宗曾派遣使者到溫州,特地賜給吳畦一道“鐵券金書”。

天覆四年(904),受越王錢鏐的命令,詩人羅隱曾到庫村尋訪吳畦,想禮聘吳畦出山輔政。結果,吳畦避而不見,尋訪未果。

吳畦是泰順早期開發始祖。他遷居庫村,是當時浙南地區的重要事件,除泰順古志書對此有記載外,歷代《浙江通志》《溫州府志》以及乾隆、嘉慶《瑞安縣誌》均有記載,足見其人物之重要。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南浦溪鎮的吳畦紀念館

02 || 南明宰相林增志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林增志(1593-1662),瑞安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崇禎年間,曾任知縣、翰林編修、東宮少詹事等職。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2015年新發現的林增志墓

順治二年(1645),林增志應南明隆武帝徵召,參加反清復明大業,以培養士氣、收拾人心爲己任,晉升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正二品,明代廢除丞相制度,此職相當宰相)。

順治三年(1646)八月,隆武帝死難,林增志出家爲僧,改名行幟,法號法幢。

大約在順治後期,林增志由溫州密印寺(今甌海頭陀寺)隱遁泰順。

曾隱居在莒江上村獅子巖,後隱居峯門石柱村,在石柱村石角庵舊址處重建香林寺。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林增志隱居的香林寺,現僅存殘破的山門

康熙元年(1662)圓寂後,墓葬香林寺門前對面山。墓碣上刻:“香林院重興第一代讓庵潛禪師塔記,時康熙元年歲次壬寅拾月貳拾一日立”等字。

林增志生前與莒江上村夏大輝、羅陽平溪董應科等明朝遺老相知好,與董應科之子董永孚之間詩文交往頻繁。

董永孚有《和香林寺讓庵和尚韻詩》,林增志出家後的詩作,即《讓庵遺詩》,由董家收藏。


歷史上曾有2位宰相,隱居在溫州這個縣!


《大學士林增志年譜》內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