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裡做菜的時候,各種香料放了,做出來的東西聞著香,吃的時候就感覺淡的不行,放鹽或者味精感覺還是不對(只有鹹味),沒有餐廳那種吃著也香的感覺,請問這是為什麼


其實就是做法的問題,舉幾個例子。

廣東白切雞

白切雞就是水煮,最沒味道的就是直接把雞放到水裡煮到熟

但是好吃的,你要一鍋沸水,一盆冰水。

沸水煮2分鐘,倒出雞體內的熱水,然後冰水浸30秒,反覆3次最後抹油裝盤。

這樣的做法會使雞皮緊緻,雞肉和雞油的香味也會更濃郁。

兩種做法的成品差異巨大。

蘸白切雞的醬油,要加香料煮熱,但又不能煮沸了。醬油煮沸後本身的醬香味會減弱。

我店裡的飯,是提前一天浸泡然後加煮白切雞的雞湯煮出來的,煮的時候還加了些白醋和雞油。

我店裡的姜蒜芝麻洋蔥,先拿去熬油,熬完油再熬醬油,熬完醬油最後加入熬辣椒醬。

蝦皮熬湯,熬完加入熬辣椒醬。

切出來的香菜頭和蔥頭不能吃,但也是熬油和醬油的香料,但不加入辣椒醬里。

光是那醬油,就加入了香菜頭,蔥頭,姜,蒜,洋蔥,白糖,蚝油,雞精,芝麻熬出來的。

麵湯有豬骨,蝦皮,花生,黃豆,洋蔥。

所以客人說我店裡怎麼一碗清湯麵都這麼好吃。

所有材料都物盡其用,所以味道是真的差很遠。

我一家麵館,一家飯店,四種醬油。

麵館有一種是湯麵拌面用,另一種是炒麵用。

飯店一種是蘸白切雞的,另一種是炒菜的。

粵式炒菜,很注重鑊氣。就是猛火快炒出來一種獨特的火候味。

有些菜根莖比較粗,猛火快炒不能熟怎麼辦?炒的時間長又會老,色香味很差。

飯店的做法就是焯水半熟之後再猛火快炒,出品就鮮香爽脆。

炒菜心就是公認的飯店菜,一是很多家庭不會焯水,二是家庭小灶不及飯店的爐灶火力猛。

還有切菜的刀法,也會影響烹飪效果,譬如芹菜。

干炒牛河和咕嚕肉是最考驗廚師技藝的兩道粵菜。同樣的材料,家庭和大廚的技藝差別導致出來的效果會有天壤之別。

韓國有個節目叫白鍾元的衚衕餐館,其中一集是一個麵店老闆娘,她熬的麵湯要用一箱鯷魚,被白鍾元認為是極大的浪費,熬過的鯷魚被白鍾元撿回去還吃得津津有味,說明鯷魚的味道根本沒有熬盡。而白鍾元只用了半箱鯷魚,然後把鯷魚的內臟去除,再加個洋蔥熬出一鍋麵湯,通過客人盲測,白鍾元就贏了老闆娘。

白鍾元的麵湯不僅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味道更上一層樓。這一集真的深得我心,記憶猶新。

還有個英國的廚師叫戈登拉姆齊,戈登是福布斯榜身價最高的廚師,旗下餐廳米其林星數最多。他有兩個節目分別是終極家常菜和終極烹飪教程。雖然我對西餐一頭霧水,但是有些方法還是令我受益匪淺。

很多時候家裡做的,根本沒有逼出調味料和食材的香味。吃到嘴裡淡淡地,不入味,其實就是做法上的差異,調味都浪費了。


既然人家能開餐館,肯定是有些自己的秘方的。我這邊有個賣鹵鴨子的店,每天都有人排隊買,之前有些人買了他們的滷汁,自己回家燒,結果都說怎麼也做不出店裡賣的味道。可能真正重要的是做法,或者一些特殊的調味料,但是這些一般店家都絕對不可能說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像泡茶一樣,水多了味道自然就會被沖淡。家庭小灶和餐館的區別從來就不在於調味。而在於火候和工序,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家常菜中,燉菜的發揮往往會優於炒菜。

炒菜時,餐館的火力可以保證食材快速斷生(尤其是蔬菜),許多菜在工序上都增加了一道「過寬油」,這樣兩點下來,食材自帶的水分被更好的鎖在食物中,炒制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包裹調料,家庭炒菜的時候,由於溫度的原因,食材炒熟的時候內部細胞液已經大量流出,稀釋了調味料的味道,所以你才會覺得寡淡。


聞著香是因為香料揮發了

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好事

其實不是啊

香,要口齒留香才是真的香。

口齒留香的香料主要成分是不易揮發的

吃進去的時候會被釋放出來

從你的後鼻進入被感受到

那才是真的爽

要做出口齒留香

一種是選用主要成分不易揮發的香料

第二種是通過特殊方法把香氣鎖住

至於還有沒有其他還不清楚

也是正在學習中。。。


職業和業餘的區別,就指著這點手藝吃飯呢,如果你都鬧明白了我就失業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