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古代戰爭

人們常常用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來比擬夏商周三代時期,以爲那種戰爭規模只相當於兩個鄉長率村民相互械鬥。三代是封建時期,與日本戰國確實有相似性,但戰爭規模絕不是鬧着玩的。由於三代史料湮沒,我們只能從春秋戰國的文獻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最重要的線索無疑就是“軍制”。

《司馬法》、《管子》等文獻不同程度的記載了三代封建軍制。可以認爲,當時的軍隊一般分爲常備軍和“召集軍”(如“週六師”和“殷八師”),其戰爭規模可以由常備軍數量和最大召集軍數量來確定。

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遺蹟

一、從《司馬法》的“乘馬”推測軍隊規模

不同古籍引用《司馬法》殘文,以及《管子》這類可信度較高的史料,都提到了“鄉遂、乘馬”之制,多數研究認爲是周代的戰爭組織方式。它分爲兩種,一種可能就是常備軍,即“鄉遂之制”,特點是出兵數量大,接近2戶出1兵,且裝備由官方提供;另一種就是“乘馬之制”,即召集軍,特點是出兵數量不大(不多於10戶出1兵),且裝備由民間自備,屬於一般人需要承擔的封建兵役。

《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四丘爲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謂之乘馬。《春秋左傳正義》:“古者用兵,天子先用六鄉,六鄉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卿采邑及諸侯邦國。若諸侯出兵,先盡三鄉、三遂,鄉、遂不足,然後總徵竟內之兵”……“長轂、馬牛、甲兵、戈楯,皆一甸之民同共此物。若鄉遂所用,車馬、甲兵之屬,皆國家所共”。鄭注《小司徒》雲:“方十里爲成。”緣邊一里治溝洫,實出稅者方八里,六十四井。鄭注《小司徒》又引《司馬法》雲:出革車一乘,甲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爲,千井,革車十乘,甲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終爲,萬井,革車百乘,甲士千人,徒二千人”
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齊國臨淄模型

天子和諸侯的“鄉遂”可能帶有常備軍性質,史料可見的最典型的就是“西六師”、“殷八師”。鄭玄注周禮小司徒,說到了常備軍和召集軍的區別:乘馬制下,64井576戶,須出戰車1乘,甲士3人,步卒72人,另外還有馬4匹、牛12頭;鄉遂制下,64井576戶,出戰車1乘,但是甲士多達10人,民夫還有20人。可見,西周時期的軍隊,是常備軍(鄉遂)和召集軍(乘馬)共同組成的,“鄉遂”很可能是一種常備軍編制的屬民,屬於重裝步兵;乘馬制雖然出人較多(總數75人),但重步兵才3人,其他步卒72人很可能不是主力。

再看實例。金文《禹鼎》提到西周後期噩侯與東夷、淮夷聯合造反,王室一次性動用“西六師、殷八師”去討伐,同時又下令諸侯召集各自軍隊,禹鼎的主人也參加了戰役,他出兵“戎車百乘、斯二百、徒千”。按照司馬法,一乘後面對應着64井576戶男丁(兩種制下相同),他動用100乘,即對應57600戶,但他的重步兵才200人,可以說應該沒有賣命出力。

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禹鼎 網絡配圖

夏商周的常規戰爭規模,可以按上面《司馬法》來估算,它與人口數量有關,且嚴格按照禮法進行。一般來講規模不大,像經常說的“公車千乘”,也不過對應五六十萬戶而已,算不得很大。直到變法開始(魯國初稅畝),兵役範圍才進一步擴大,戰國後期接近到了10%總人口比例,超出了數十倍。

二,特殊戰爭的規模

夏商周還有特殊戰爭,動員範圍相當大,如牧野之戰,不僅傾巢而出,且聯合10餘個外族諸侯。周人一方的軍力總數達戎車4000乘、甲士45000人、虎賁3000人。按照《司馬法》,這個車/兵比例是合理的,即“1出1輛戰車、10個甲士”,車兵比約1:10。另外,這場戰役肯定也動用後備隊和民夫,按照兩種軍制合起來估算,一輛戰車配備“步卒75、徒20”共95人,4000輛戰車,配備約38萬步卒、後勤。

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殷墟

《史記·周本紀》: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逸周書·世俘解》:武王遂徵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

所以,牧野之戰中,周人總共出動了約45萬人。規模可謂相當大了,戰果也非常驚人,《逸周書·世俘解》說道,滅殷之諸侯國99個(後來又擴大到600多個),俘虜了殷人軍隊10萬、人口30萬。這場戰役的絕對主力,周人著名的“西六師”,後來在幽王時期在圍攻西申國時,被戎人聯合打敗,估計全軍覆沒,當時應該有千乘規模了。此後周桓王又召集東部諸侯討伐鄭國,發動了“繻葛之戰”,規模估計也不小。到了春秋後期,晉國、楚國都達到了4000乘戰車的實力,與牧野之戰的周人聯軍相當了。

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一本失傳兵書揭開歷史真相

古代戰車

以上就是可考證的夏商周戰爭規模,最大規模可動用軍隊4、5萬、總人數40-50萬,戰鬥持續時間則只有幾個小時。牧野之戰前的大型戰役,如夏啓伐有扈氏之戰、禹伐三苗之戰、湯伐桀鳴條之戰、紂王伐淮夷之戰等,由於資料太少,沒法估算。

其實,這些封建時代的戰爭實際上規模都不會很大,也不會太詭詐、殘酷,真正殘酷的總體戰,是從法家改革開始的,進入戰國後,軍隊都是按照總人口比例估算的(如10%),比起《司馬法》已經大了數十倍不止,可謂無人能夠倖免。(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