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津,1970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碩士,現任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第二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張曉津法官自1992年至今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二十六年,承辦了全國首例保時捷建築作品案、三共株式會社專利案、稻香村商標案等一批疑難複雜、社會關注度高的新類型案件,並參與審理了全國首例烏蘇裏船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案等。張曉津法官曾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兩次,曾獲評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個人、第九批首都市民學習之星、北京市直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北京市法院先進法官、北京市法院第一屆審判業務專家、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全國法院國際交流合作先進個人等,並曾獲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中國科技法學會突出成就獎等。

自從1992年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到原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至今,我已在知識產權審判領域學習工作26年。在此期間歷經知識產權審判從專業審判庭到專門法院的重大發展,歷經司法改革從相關領域的機制改革到建立整建制改革模式法院的全過程,歷經自我從法學學士到碩士、博士,從書記員到法官、庭長的個人成長……青蔥歲月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流逝。每每看到身邊洋溢着青春光彩的95後同事、獨立思考可與自己論短長的大學生女兒、禮貌有加熱情問候“奶奶好”的稚嫩孩童時,纔會意識到自己的芳華不再和歲月留痕,因爲青春的心境始終是內心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值此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憶往昔知產歲月,既是對青春韶華的紀念,亦是對職業生涯的回顧。

第一次走出國門學習

記得那是在1999年,當時我還是一名書記員,正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脫產攻讀民商法學專業知識產權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期間傳來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和加拿大司法行政學院、蒙特利爾大學、麥吉爾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加高級法官培訓項目已經啓動,法院系統參加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培訓中心培訓項目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同學均可報名。經過語言測試等環節,我們首先獲得了參加出國前培訓的資格;而後經過在國家法官學院四個月的培訓,再經過嚴格的講課面試、筆試和加拿大CANTEST語言測試後,我有幸被選拔爲全國法院系統第二批參加該項目的20餘名學員之一。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國門,第一次體驗長達十個月的與家人分離之苦。那一年,我的女兒剛剛過了兩週歲生日。

抵達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前兩週是亦喜亦憂的一段日子,那時的我們對於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欣喜,同時又爲離家思鄉的情緒所困擾。然而,緊張的學習生活很快就轉移了我們的情緒,加方項目執行單位蒙特利爾大學、麥吉爾大學、司法行政學院爲我們制定了緊張充實的學習計劃。八個月的課程安排,23篇課程論文的撰寫以及此後兩個月在法院、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生活,使我們對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不僅有了理性認識,同時也有了相應的感性認識和直觀感悟。當然,在學習法律知識之餘,我們還接觸到了當地的政治、文化、生活等其他方面的種種,於我而言亦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赴加培訓的時光對於初出國門的我而言是一段難得的經歷,它不僅使我有機會深入地瞭解加拿大的法律制度、西方的社會和文化,而且也爲我在後續的知識產權審判職業生涯中瞭解學習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則、深入開展國際交流提供了必要的語言能力。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爲世界觀察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要窗口,自建院以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有幸可以親歷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英語語言優勢,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主場和客場國際交流活動。如在首次中美法治對話活動中主持某技術類涉外案件的庭審、爲非洲國家法官研修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官英文授課、在世界律師大會等國際會議英文演講、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的運行現狀接受中央電視臺英文頻道的採訪等,努力講好司法改革和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聲音。其中,在日本最高法院、司法部和律師協會於2017年11月共同舉辦的中日韓及東盟十國國際司法研討會上,我以英語爲工作語言,擔任審判長主持一起專利案件的模擬庭審,對中國的相關訴訟證據制度進行解讀,並就中國醫藥專利法律保護的相關問題進行宣講。日本知識產權高等法院爲此專門寄來感謝信,感謝我院爲會議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參加世界律師大會並發表英文演講

第一次成爲人民法官

記得那是在2001年,大學本科畢業到法院工作,擔任書記員後的第九年,我終於被任命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第一次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法官。此後我們的法官在審判活動中也開始身着法袍,敲擊法槌,告別軍警式制服,開始走上職業化法官的道路。記得在穿上法袍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彷彿可以穿越時空,畢竟當年作爲走出法學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對自己的職業選擇還是充滿期待的,雖然因期間脫產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出國學習耽誤了些時間,但這遲來的任命我憧憬已久,且更爲彌足珍貴。

我本科畢業時的90年代初期,大學生最爲青睞的是進出口公司、大國企或是外企,雖然進入工作相對穩定的公檢法等部門的學生數量最多,但毫無疑問這不是首選,我本人也不例外。2000年前後,隨着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的發展,形勢似乎發生了變化,碩士研究生學歷幾乎成爲進入法院的最低門檻,越來越多的法學院學生將法官作爲自己的理想職業選擇,過五關斬六將進入法院的往往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法院工作的這些年,我作爲一個法院人漸漸真正體會到了法官職業的珍貴,所幸自己當初進入了“不是首選”的司法領域。因爲“案例是活的法律”,法院豐富的案例資源恰恰爲法律人的成長提供了案例積累的豐厚土壤和專業積澱的可能。

法官作爲解決社會紛爭最後一道防線的守護者,作爲居間中立的裁判者,在西方法治發達國家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贏得了社會公衆的廣泛尊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學習期間,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到了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以及魁北克省等省法院的法官,旁聽了各類案件的庭審並在法院實習期間與法官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接觸到的所有法官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即無論哪級法院的法官,無論在法庭上還是在法庭之外,都給人以公平的使者、公正的化身的感覺。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這與普通法系國家的法官遴選制度有關,法官不僅在此前擔任過十年或十五年以上的律師,而且還需經過嚴格的考覈纔可以進入法官的行列。因此,多年法律職業的積累,無形中塑造了法官公正嚴明的形象。但我想原因不止於此,更主要的在於法官對自身的形象極爲關注,且遵守職業道德的意識很強。

我們的法官制度與西方國家尤其是普通法系國家的制度完全不同,他們往往驚歎於我們法官的年輕。但我想制度的不同不應當成爲我們樹立良好的法官社會形象的障礙,更不應成爲出現司法腐敗的理由。正如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理想的法官應當是公正的化身。要成爲理想的法官,我們應當以豐富的法律知識以及公正、勤勉、敬業的精神來履行好我們的職責,通過司法實踐進行自我培養。而要真正實現“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法官作爲社會公平正義的象徵必須首先做到通過職業道德自我約束、廉潔自律,樹立公正司法的社會形象,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將司法的公正傳遞給當事人和社會公衆,使人能夠“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一次主審知產案件

記得那是在2002年,那一年是我被任命爲助理審判員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第一個整年,第一次以法官的角色真正走進知識產權專業審判,也生平第一次獲得個人三等功獎章。從初始的懵懂青澀到後來的執着熱愛,在各位前輩的引領指導和同事的陪伴幫助下一路走來,沒有預見的是迄今已在守護知識產權中度過了自己職業生涯的26年。那一年,我承辦了《京劇臉譜》著作權案、“東風”潤滑油商標維權案、美國AMD公司域名糾紛案、新加坡牙醫離職引發的客戶名單商業祕密案等等,並有幸作爲合議庭成員參與審理了全國首例涉及赫哲族民間文藝作品保護的《烏蘇裏船歌》侵犯著作權案,經多次專家研討和充分評議研究,該案最終確立了民間文藝作品保護的基本準則。此後我陸續審理了大量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和相關專利、商標授權確權等行政案件,其中包括社會關注的大要案以及疑難複雜的新類型案件。如全國首例保時捷建築作品侵犯著作權案、涉及“Bolar例外”適用的因藥品註冊審批階段使用專利方法而引發的三共株式會社維權案、互聯網電視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案、百度與3721公司軟件衝突不正當競爭案等。

26年的知識產權審判生涯,讓我一步步走進知識產權,也使我越來越感覺到知識產權法官肩負的責任。因爲法律先天是滯後於變化萬千的社會現實的,在知識產權領域尤爲如此,這從相關網絡案件的發展中就可見一斑。90年代末期在司法審判中出現的未經許可提供作品在線播放、下載的行爲剛剛在2001年修改的著作權法中明確禁止,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搜索鏈接服務的行爲又浮出水面,2006年頒行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此做出了具體規定,而後P2P文件共享、百度文庫、蘋果應用商店、視頻聚合平臺等相關行爲又開始困擾着權利人……這些行爲在當時的相關法律中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可謂無先例可循的最前沿問題。它們有的涉及新的網絡商業模式存在的合法合理性問題,有的涉及相關新興行業的發展走向問題,如何適用法律原則和精神做出具體裁斷就成爲擺在司法裁判者面前的問題。在這些沒有既有答案的新類型案件或是廣受關注的案件中,無論法官如何不情願,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的評判,在不斷的挑戰中前行。法官就這樣一次次成爲雲端鋼絲上的舞者,成爲備受關注的中心,因爲衆人都期待着司法裁判者能夠給出孰是孰非的答案。

利益平衡理論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在知識產權領域屢試不爽的萬金油,但真正運用這一理論去平衡知識產權領域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形勢下的利益時,又時時可能使司法裁判者陷入深深的迷茫。如何實現利益的平衡,如何確定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如何在萬衆聚焦的鋼絲上找尋到支點做好成功的舞者,這往往都是難解的迷局。司法裁判者要對權利人的利益、社會公衆的利益和相關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利益進行不斷的衡平,而該衡平過程最終所能達到的也只能是相對的動態的平衡。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分析判斷成爲雲端的成功舞者,這對知識產權法官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窺一斑而見全豹,找尋規律、提煉規則、創設先例、有理有據,它們如同一個個舞步,蹁躚跳動在知識產權法官審理的各類案件中,條形碼、輸入法、空調器、阿童木、稻香村、中國好聲音等等都成爲網絡熱搜關鍵詞,中國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逐步成爲當事人信賴的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

第一次建言司法改革

記得那是在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領導年初到我原來工作的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合議庭運行機制改革問題開展專題調研,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親歷真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改革,也是第一次對審判權運行機制進行了粗淺的思考。調研座談會上,我提出了提升法官准入門檻、確認審判長資格,釐清院庭長審判管理、行政管理和案件辦理職能,以及確立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研究會商制度等三點想法。

而此前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就發佈了《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標誌着審判方式改革序幕正式拉開,強化當事人舉證責任和當庭質證、公開審判,推進庭審實質化等。自1999年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已頒佈五個《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迄今已20年。這其中不僅包括司法政策和裁判理念的發展變化,也包括庭審公開、穿法袍敲法槌、裁判文書上網、審判流程管理等具體層面的審判方式改革舉措,同時還包括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要求的審判權運行機制的重大改革。唯其艱難,方顯勇毅。而我作爲這改革進程的親歷者,有幸見證並參與其中,是一種難得的經歷,更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爲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院率先成立,知識產權審判歷經從1993年首個專業審判庭到成立首家專門法院的重大發展,司法改革歷經從傳統法院相關領域的司法機制改革到以整建制改革模式建立新法院的全過程。自建院以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勇於先行先試,克服各種困難,積極探索創新改革措施,蹄疾步穩,有聲有色。其中,我有幸作爲課題負責人直接參與我院探索以法官團隊爲核心的審判權運行新機制的全過程,完成《審判權運行機制研究》調研課題,並在我院推行全新的審判權運行機制,爲北京市首家整建制改革法院的順利運行提供了基礎;同時負責組織完成《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改革研究》調研課題,並參與推進和審理了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後首例涉及國家部委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問題的案件,開創全國首例由審判委員會全體委員直接開庭審理案件中所涉及的重大法律適用問題的先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迄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已滿四年,但建院時的場景一幕幕彷彿就在昨天,這幾年裏我們時時感到北知這個新集體的激情與溫暖,更感到腳步堅實,信心滿懷。在這新徵程中知識產權審判得到國家、全社會包括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發展。2018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作爲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的首個針對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的里程碑式的綱領性文件,爲新時代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司法改革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通過我們不懈的點滴努力能夠爲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一次堅持健康快樂

記得那是在2017年年底,體檢報告顯示近年來一直在高限徘徊的總膽固醇指標終於超出了正常值範圍,而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原因只能是伴隨年齡的增長而呈下降趨勢的身體代謝能力發出了警告。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的這26年,對自己來說確實是一種長久的堅守,但除此之外,自己好像沒有再特別地真正堅持過什麼。爲了這超標的總膽固醇指標,也爲了這不曾有過的堅持,2018年年初,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每天堅持健步快走一萬步,開始了第一次堅持的健康和快樂。

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新的蛻變,而當時一個小小的決定爲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擺動雙臂、邁開雙腿,走出大門、融入自然。“叮!”運動手環的APP提示我今天健步快走一萬步的目標已經達成,在此之前,我已連續達標365天,超過了98%的用戶。這種突破自我、刷新記錄的感覺,於我而言是從未有過的體驗。

當然,實現這個小目標的代價確實很大,需要克服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尤其是遇到出差、開會、加班、生病等情況時,就只能通過擠佔本就有限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才能勉強做到每天不間斷。但健走之味,愈久愈深,況且手環用戶中還有2%的人同樣在至少這365天的時間裏每天堅持着自己設定的目標,當然他們堅持的時間也許更長。這也是我此前沒有想到的,我們身邊還有這默默存在的2%的羣體,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種堅持呢?

堅持的過程當然是快樂的,在每天至少一小時健步快走的時光裏,可以盡情放飛自我,天馬行空,實在是減壓釋放的良好方式,而耳機裏傳來的舒緩抒情的曲調更是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輕鬆和愉悅;堅持的結果當然也是有成效的,2018年體檢報告顯示總膽固醇的指標已進入正常範圍,而身體狀況也在這堅持中不斷向好,我知道自己“贏”了,在此着實應該爲自己的這種堅持點個贊。

供稿: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編輯:趙麗媛 汪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