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

印,信也。所以封物為信驗也。

——東漢《釋名》


朝代更迭,璽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發揮著不同作用,稱謂不斷調整。

本文以時光為軸,分享中國歷史上璽印稀奇古怪的別稱。

相關璽印稱謂,附上當年印文,以作考證。


??? 先秦·秦

稱謂:印,爾,璽,卩,信璽,私印

商殷、春秋戰國及秦代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

璽: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後漢書·祭祀志》謂:「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印璽:即印章。《管子君臣上》:「符節、印璽、典法、策籍。」尹知章註:「符節、印璽,所以示其信也。」秦以後專用於皇帝。

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亦稱「符璽」,臣民只稱「印」。以後歷代皇帝御璽體形、文字各有變異,但絕大部分都為螭虎鈕。


??? 漢

新興稱謂:行璽,章,印章,印記,私記,信,印信,信印,私信,唯印,印封

章:漢代官印中開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印和章並稱,而稱章的地位更高些。

漢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方中寓圓,莊重典雅。漢印按用途分為官印和私印。


??? 唐·五代十國

新興稱謂:寶、記、朱記

: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

《新唐書 車服志》載:「初,太宗刻受命玄璽。至武后,改諸璽皆為寶。中宗即位,復為璽。開元六年,復為寶。」

:與章並稱,也有朱記之稱。


??? 宋·元

新興稱謂:圖書、合同、花押,多用印、之印、記,也有元押。

印章具有信物特性,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閑章,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可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成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品。

花押印:又稱署押印,是起源於宋,盛行於元。是古人按照各自的喜好,設計代表個人信用標誌的私印。元代用玉押者較用象牙、木刻類押者身份等級要高。


??? 明

新興稱謂:關防,符,契。

明代官印採用非常曲折的九疊篆,陰面大、印框粗。

關防:明初,各布政司與六部常以預印的空白印紙作弊,明太祖發覺後,改用半印,以便拼合驗對,取其「關防嚴密」之意,故名關防,其形長方。

條記:官印的一種。明百官印信,方形,直紐,以銀或銅鑄造,未入流則用條記,長方形,直紐,銅製。文體及大小各有定製,由禮部鑄印局鑄發。


??? 清

新興稱謂:圖記,鈐記,圖章,之篆,篆。

圖記:清制,邊疆地區領隊大臣、八旗佐領、各省協領等官所用印信稱圖記,銅質、直紐。

鈐記:舊時受地方長官委任辦事的機關或人員所用的木製印章,通常長方形。

圖章:即圖書印章。後泛指印章為圖章。

戳子、戳記:多指集體用於一般場合的印章。


??? 民國·新中國

多用:印、之印、印信、篆刻,

新興稱謂:公章

民國官印多用「之印」、「印信」,文人書畫篆刻家常用「篆刻」。

公章:新中國成立以後,私印印稱繼承傳統,官印稱「公章」。


- 結語·學以致用 -

璽印在各個時代有過不同稱謂,但字形易化演進及同義複詞較多,通用「璽、印、章「及其組合,如「之璽」、「之印」、「印章」、「璽印」、「私印」、「印信」……等。

通常大家在定製私印時,會根據姓名字數選擇不同後綴。比如:

四字名:比較流行直接刻「某某某某」四個字

三字名:比較流行刻「某某某印」,或刻「某某某章」,或直接刻「某某某」

兩字名:比較流行刻「某某」、「某某之印」,然後比較普遍的還有「某某印章」、「某某私印」、「某某印信」等。

單字:通常會選擇姓,或名,或其它昵稱,你喜歡就好~


以上,是刀鳴山的一篇舊文,改改就發了。

其實舊文存貨也不多,但願知乎的新鮮感能讓我持續更新吧,嚯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