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遠親平時不交往,只在紅白喜事的時候出禮是正常的。至於舅母子的娘家人要不要出禮,等一下,讓我先理一理,姑姐的公婆去世作為姐姐的娘家人,是必須去的,否則姐姐就沒有面子了。舅母子娘家人,距離近也是要去的,距離遠,不去也可以吧。如果我父母百年後,我就不準備帶姐姐、姐夫(姑姐),但是估計姐姐、姐夫知道消息,可能會自己去的。因為我喜歡熱鬧,姐姐、姐夫家有事,我都去的,即使沒時間,也會託人代禮的(外甥媳婦生小孩,外甥協商只帶表兄弟,不帶姨娘、舅舅,我跟外甥說,那你就認丈母娘家一門親吧,外甥連忙又帶了我們)。人情是存在禮尚往來的,人家也不會白收你的錢。雖然我喜歡熱鬧,但是從來不喜歡人情出大禮。


謝謝好友的邀請,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不存在合適與不合適的想法,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是去。

老公家有一位遠的不能再遠的叔,遠到連我們結婚都沒有來參加的那種遠,平時沒有來往不說,我甚至都不認識他。前幾年由於疾病,不到50歲就去世了,留下家裡孤苦無依的娘仨。當時小女兒才十幾歲,大女兒雖然20多歲了,但是精神有問題,所以叔叔走之後的所有事, 都是由遠親幫這娘仨完成的。大熱天看著老公戴著「孝」,忙進忙出的,我就抱怨了幾句。可老公卻說,死者為大,能伸把手幫一下就幫一下,孤兒寡母的不容易,就當是積德行善了。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可我覺得遠親再遠,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即使多年不走動那也是親戚,親戚之間該做到的就責無旁貸。


老人去世動的親戚是很多,我們這也是這樣,白事動的親戚比紅事多的多,也就是說辦喜事不請你去,但白事就會通知你去送老人最後一程,還要送禮。

就在今年春天,我婆婆的娘家自家(自家就是同一個姓同宗)辦白事就叫我們去了,我們從沒打過交道,也沒什麼交情,既然通知了,我們就去了,上了禮金,錢也不多,也就一百,白事就是這樣,他們家辦喜事就沒叫過我們,平時也不走動。

這舅母娘是舅媽娘家媽媽嗎?如果是,我不知道這種關係是否應該叫去,我覺得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如果人家通知你了,應該去一下,我們這就是只要叫你了,都會去的,不該動的親戚主家不會下貼。


地方不同風俗不一樣。

我們這裡對白事看得很重,誰做了多少白金記得清清楚楚,又有誰幫著忙前忙後,都記在主人家的心裡,這些就是人情債。

家裡有人去世,要通知到所有的親戚。親戚來是送死者最後一程,不通知的話,親戚會怪罪的。

街坊鄰里不會特意通知,但只要知道了,認識的,都會去坐坐,做上白金的。

這些都不是錢的問題,是人情,是心意。

像題主說的舅母娘,那是一定要去的。而舅母娘的親家,只要認識的,我們這裡是會去的,不認識就不用了。


一般沒有交往的遠親就算斷交了,他家人去世,喊你去送禮不太合適,親戚要走才親,不走的親戚就不親了,親戚都是禮尚往來。但我們剛結婚成家沒走的親戚我家添了小孩就沒請沒走的親戚,後來他們有事請了我家還是去的,請了不去也不好,去了現在還在交往。以前在走的親戚到鎮上去後喊我們不去了,斷交的親戚現在下一輩喊我們去聚餐我們就沒去了。人得有志氣,是親戚就不應該斷交,不論貧富,不管什麼原因,斷交後就不交往的好,特別是嫌貧愛富的親戚,自己要窮得有志氣,富也要有原則,別讓人耍得團團轉。


謝邀!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像這種很久沒有走動的遠親辦紅白喜事可去可不去。但是如果親戚親自來邀請了,即使不去也需要給人家一個恰當的理由,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找理由也是需要技巧的,像這種紅白喜事推脫不去就不能找出門旅遊之類的,可以說公司那天有一個重大會議,或者另一個親戚(最好是這個親戚不認識的)辦什麼什麼酒席已經答應人家。這樣別人聽起來你不去也確實是事出有因,也更加容易接受。

理由找了,人可以不去,但是禮要到,像這種白事可以托其他親戚買個花圈之類的送過去。

建議題主把這個事情和家裡的長輩商量一下,畢竟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事情也要因地制宜。


是親有三顧,沒有要求送禮。


什麼叫合適不合適,有喪不報,有子不弔,人家馬信必須去(特別是喪事),人情急如火,躲而(井)里沒處躲。


話說到這,人情禮節該走的還是要去,沒有特別的怨氣,常來常往還是好一點,根據關係的情況來往就行!


這個要看情況。如果是遠親。平時又很少來往。可去可不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