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殺人犯和他們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我們家天彥呢,我們家天彥算什麼?」

「所以你認為怪李曉明的父母我們天彥就會回來是嗎?」

喪子、夫妻關係破裂、家庭關係陷入冰點,《我們與惡的距離》將現實的外衣赤裸裸地撕碎在觀眾面前。由賈靖雯、吳慷仁、溫升豪、陳妤等主演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至今已經更新至第六集,整部劇的豆瓣評分維持在極高的9.4分,其中搖擺不定的鏡頭畫面與充滿「暗黑感」的社會現實,將觀眾帶入了劇集凸顯的社會話題中:「犯人家屬是否應該被迫連坐?」、「受害者家屬與犯人家屬之間應該怎樣共處?」、「患有精神疾病的犯罪者又應該被大眾怎樣認知?」

如果說,往常的國產現實劇集都是充滿溫暖和希望的暖色劇,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則是一部暗黑的現實題材劇集,人性的衝突、社會問題的交鋒,將觀眾的心全部揪起的同時,也悄然流露出一絲無可奈何之意。塑造暗黑感的現實劇集,究竟為何能夠獲得大眾的好評,又能為現實題材的劇集帶去怎樣的創作靈感?

多重家庭關係碰撞,黑暗現實直擊觀眾痛點

台灣某個影院發生的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造成九人死亡,而這場無差別殺人事件也將劇中不同主角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形成了劇情發展的橋樑和紐帶,幾個家庭中,擁有不同立場的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故事也因此展開。

《我們與惡的距離》將鏡頭對準了曾經發生在台灣的真實犯罪事件,也將「無差別殺人事件」作為反映劇中人物關係的多稜鏡,在這個多稜鏡下,劇中的人物關係彷彿多米諾骨牌一般轟然倒塌。

衝突和碰撞是現實主義劇集中至關重要一部分,也正是碰撞將現實劇集的劇情得以不斷推進,帶領觀眾在劇情中層層深入,剖析其中體現的社會問題。

這部劇同樣如此,整部劇都充滿了不同觀點間的碰撞與衝突,首先是在劇中夫妻關係陷入冰點的宋喬安(賈靜雯飾)和劉昭國(溫升豪飾)夫婦,在兒子劉天彥被害後,作為受害者家屬,是將傷痛塵封,還是試圖找到傷痛背後存在的深層原因,兩位主角圍繞這個觀點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了」、「真相永遠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社會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是撕開傷口,還是埋藏傷口,便成為該劇的一個爭論焦點。

此外,幫李曉明辯護,賣力追尋李曉明殺人背後動機和心理變動的律師王赦與妻子之間也存在著不同觀點的碰撞:王赦對於維持犯人人權的堅持和對犯人的平等相待的態度,與妻子對於犯人的厭惡同樣成為劇中的一個交鋒點。

充滿喪感,充滿現實的暗黑感,是這部劇中呈現出的鮮明特色,也正是這一點讓該劇變得愈加真實。宋喬安在在劇中是事業型女強人,兒子遇害之後,她更加把自己包裹的像個刺蝟,用酗酒與冷漠面對家人,也因此引發女兒對她大喊:「你為什麼沒有和天彥一起死掉」。

「喪」成為了充斥在前四集中的關鍵詞,但是也成為了吸引觀眾,擊中觀眾內心痛點的關鍵。在劇集越發追求爽感和痛感的時代,《我們與惡的距離》便將最能吸引觀眾的內容,將最殘酷的內容在劇集中不加掩飾地呈現,也因此能夠在諸多現實劇集中突出重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