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不但是印度人喜歡吃,歐洲很多國家也喜歡吃,咱們國家的洋蔥牛肉餃子不也很受歡迎嗎?印度天氣熱,我覺得咖喱還不錯,前提是我用勺子吃而不是用手抓,十年前去印度出差,看了著名的恆河晨浴,腸子都快吐出來了。印度的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除了被噁心到的那幾天,我除了早飯,都是吃的街邊蒼蠅館,第一天吃完拉肚子,被我用藥狠狠治好後就沒問題了,洋蔥做到咖喱里根本沒感覺,就是各色的糊糊,生吃洋蔥在國內也經常粘醬吃,除了吃完有口氣,沒啥不好的。感覺還能殺菌啥的,也不差啊!印度人做飯就是各種糊糊配餅或者米飯,米是那種干秋秋的,生的洋蔥西紅柿啥的,有些糊糊根本不知道裡面是啥玩意。印度的甜食特別甜,比咱們的甜好多,就是糖漿的感覺,吃了幾次感覺都能得糖尿病。我鼻炎比較重,所以能感到異味的時候,別人已經快熏倒了。這也是我去很多地方不會太不適應的秘方吧!臟,熱,臭,但是很值得去轉轉,看看女人的沙麗首飾,吃點咖喱,對了,印度的奶茶不知道為啥特別好喝,街頭小販賣的都很好喝,就是共用杯子不衛生,不知道現在有沒改善,可能是牛奶的緣故吧!


「剪不斷,理還亂」。由於太多的不可思議,於是很多外人便把印度這些「迷」一股腦地歸結為宗教原因不再去探究。然而,近期印度國家的洋蔥危機又拋給了人們另一個迷,一個國家的十億多人,為何都把洋蔥作為自己的菜?

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12個月,印度洋蔥價格已飆升至原先的320%,為安撫民眾對洋蔥危機的不滿,在新德里,政府設立了150多個流動攤位,以補貼價向民眾出售洋蔥,而為了確保秩序,所有攤點旁都派有警察保駕護航。此外,政府還將洋蔥最低出口價格提高40%,達到每噸900美元,並考慮從巴基斯坦、伊朗、中國和埃及等國家進口洋蔥。洋蔥在印度的地位和影響可見一斑。

中國人愛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在印度則似乎演繹著一個反向的道理,作為執政黨,對於洋蔥這個小鮮若烹不好,很可能會被奪取治大國的機會。翻開印度有關洋蔥的歷史,這一普通蔬菜不僅讓廚房裡的廚師們流淚,而且也讓執政的大師們流下了失敗的淚水。1980年,當時的國大黨主席英迪拉·甘地曾在一場選舉造勢中曾高舉一大串洋蔥登台,最終藉助洋蔥的威力,成功執政。造化弄人,從目前發展看,印度的洋蔥危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結束,這對於執政的印度國大黨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在明年印度的大選中,是否也會有反對黨高舉一大串蔬菜登台,把洋蔥作為讓國大黨流淚的重磅武器呢?

回歸原題,我們嘗試著尋找一些答案,來看一看這個國家和他的人民為何離不開洋蔥這道菜。

印度位於北緯8—34.5度,北側的高山峻岭擋住了北方的冷空氣,加之國土廣闊,三面臨海,因此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季風帶,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從生理上來看,氣候的炎熱導致人的食慾下降,因此,印度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重口味國家,辣椒、大料、洋蔥等等開胃食品從古至今都是印度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印度人無論窮富,做菜時都要加入大量的香料和辣椒等開胃食物,否則便難以下咽。去過印度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很多餐廳用完餐,服務員都會給你端上一盤五顏六色的混合香料,很多人不知道叫什麼名字,這其實是印度人的一種生活習慣,這種香料混合物成了印度人最喜愛的「餐後甜點」。

或許是天熱的緣故,更或許是信佛的原因,印度人半數以上不吃葷,窮人的飲食結構中不包括雞鴨魚肉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甚至很多富人,尤其是上層人物、開化的精英,也從來不開葷。因此,蔬菜類食物成為印度人的主菜,作為易種、高產、便易、開胃的根莖類蔬菜洋蔥,便與印度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卻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印度也因此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洋蔥種植國。不知從何時起,印度人便離不開了洋蔥,幾乎所有的菜都可以看到洋蔥的影子。此外,全世界人都知道,印度人十分愛吃咖喱,而作為製作咖喱的重要材料,洋蔥便理所當然地佔據著印度人餐桌的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印度人的精神支柱是佛教,而生活需要則要拜託洋蔥和香料。

作為一個佛教的國度,印度人一生下來便成了某一教派的信徒,但無論哪一教派,都具有因果報應、業報輪迴的宗教思想。在印度,窮人一般只怨自己前世造了孽,很少會把怨氣發到富人身上,所以,印度人不仇富、不仇官,政府官員也從不以解決印度人的生活待遇而樹政績,按照宗教思想維持秩序成為印度政府的主要職責,所以說,國內衝突也大都因教派而起,整個國家貧富之間、官民之間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信仰固然重要,但民以食為天,與印度人堅定的佛教信仰相同的是,印度人也不願意接受這種生活習慣的改變,沒有洋蔥的印度菜,肯定不是正宗的印度菜,由此,7億印度窮人的生活問題,也不只是一個民生問題,而是國家重大的政治問題了。 於是,洋蔥成了印度的「政治菜」,成了政治博弈和政治鬥爭的籌碼,在政客的引領下,飽受洋蔥緊缺之苦的貧困民眾,亦如捍衛他們的宗教信仰一樣,走上街頭、抗議示威,要求政府還給他們的菜——洋蔥。

寫於2013年11月28日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