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飄浮男孩

作者:約翰˙波恩

日期:2016/02/07

飄浮男孩  

  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好書。為自己找到一本好書而感到些許驕傲。乍看之下只是饒富趣味的青少年奇幻小說,但放下書本餘蘊無窮,當我再次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我想到了蔡依林的「不一樣又怎樣」,想到同性戀、身心障礙者還有賈伯斯的名言—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當巴納比在太空中找到自己時,我幾乎希望閉上眼睛去感受他感受到的輕盈與自在,我幾乎能感受到彗星也從我身邊掠過,我幾乎也輕飄飄的,為這個男孩的漂浮感到幸福。

  我覺得這個社會真的很奇怪,打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被灌輸大眾觀念,那些「社會化」的模子一動也不動地放在這染缸裡,而我們本為自在的液體,卻被倒進這些模子裡,然後冷卻,然後凝固。可笑的是,當我們長大了以後,世界又希望我們去打破社會的框架,天阿!二十世紀,左派是多麼令人亢奮的存在。二十一世紀,自由是多麽崇高的理想。二十一世紀,企業家們說「創造力」、「獨特」、「與眾不同」是他們揀選人才的優先考量,問題是,社會明明就已經定義了所謂「同」和「平凡」,然後才在那鬼打牆般的說要「不同」、「特別」。這本身也許可以與老子的美惡說相提並論,同與不同也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是巴納比的大腦意識顯示出,上與下也只是相輔相成的,地心引力對我們來說是往下,但是其實「下」只不過是「上」的相反詞罷了。這複雜的問題可以參考一些哲學書例如蘇格拉底的靈魂不滅說。

  小孩和動物是上述觀點的最佳論證。比如說那個火車上看著查理燒傷的面容感到驚奇的表情,但卻又還不至於像他媽媽一樣露出憎惡的表情,他已經接受社會化了,但還不那麼深,又像是巴納比的哥哥姊姊看到自己漂浮在空中的弟弟,頂多是驚奇但不至於他父母「感到丟臉」、「感到奇怪」的反應。已經開始社會化了,所以我們才會說,我們終將成為那個自己最討厭的大人,那個被社會綑綁卻安逸不自知的大人。我們能做的是,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扣框架的束縛,我們可以了解框架的存在,類似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概念,但我們拒絕它,盡可能推開它,不要像非洲的老爺爺那樣,直到生命快要結束時才發覺那些順應體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waste of time。最後安排約翰上校陪著巴納比漂浮也著實令人欣慰。人類的思想有時候很美妙,有時候又複雜的令人無奈,動物的思想就簡單多了,只是想與小主人在一起罷了,想什麼「同」與「不同」呢?

  看書的過程時常覺得心癢癢的,有點感動又時常對自己對於那些「不正常」事發生時感到驚訝的反應感到作嘔。我想我已經十九歲了呀!社會化也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我也才十九歲啊!我有能力去阻止這個社會把我變成同樣的模子,至少在思想上面。但我也拒絕說什麼「與眾不同」,我期望我可以拋棄掉這些「同」與「不同」的社會成見,勇敢生活。 敬 十九歲

  看完書有幾個疑惑。我不懂為什麼總是喜歡把非洲排在最後一個場景(地球內),還有,為什麼巴納比沒有飄浮到亞洲,這是我的家呢。還有,書裡還是存有一些成見的哪!像是日本人的彬彬有禮、德國人的拘謹固執、英國人的愛挑毛病等等等說不完。


  最後,老樣子。想去高空彈跳,想去星空下露營,想去木桶裡看塊肉的餘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