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唯一的漢民族政權冉魏的開國君主。近年來,因爲不可描述的原因,那道歷史上著名的殺胡令,讓冉閔成爲網紅,也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他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爲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他?

評價冉閔,就要了解一下他的歷史。我們先從乞活軍說起。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 ,其悲壯悽慘情形可見一斑。西晉末的304年,幷州(今山西省一帶)匈奴人羯人起兵叛亂,建立前趙政權,其後大肆屠殺搶掠漢人。公元306年,幷州百姓及士兵官吏兩萬餘戶在刺史司馬騰率領下逃難求食,就谷冀州,後形成號爲"乞活"的難民武裝集團。冉閔的祖父冉隆與父親冉良叔父冉襄都是乞活軍的一員,祖父冉隆與叔父冉襄都在抵抗前趙的戰爭中陣亡。公元312年,時年十二歲的冉良帶領乞活軍餘部繼續與胡人繼續戰鬥中,被前趙將軍石勒(羯族人)所俘,石勒非常欣賞冉良作戰的勇猛,逐命其子石虎收冉良爲養子,並改名爲石瞻,爲石勒所用。公元319年石勒建立後趙政權,公元328年,冉良在與匈奴作戰中陣亡。

冉閔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和智謀,深得石虎賞識。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後趙對前燕的戰爭,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率三千漢軍得以保全。此戰後,冉閔漸漸在各種軍事行動中嶄露頭角,屢立奇功,後被石虎提拔爲北中郎將,逐漸成爲了後趙軍界最重要的將領。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死後,其侄石虎篡奪了皇位。石虎統治期間,軍旅不息,衆役繁興,徵調頻繁,刑罰嚴酷,後趙政局大亂。而石虎死後,諸子爭立,互相殘殺。冉閔趁機與同爲乞活軍出身的後趙漢人大司馬李農聯手,殺石虎的兒子石遵和石鑑,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自立爲皇帝。

掌握政權後,冉閔祭出了那紙撼動了歷史的殺胡令。冉閔下了兩道命令,第一道:“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說白了就是跟我的往城裏走,不願意的想去哪兒去哪兒。結果就是漢人往城裏走,羯族人往城外。一看這情況,冉閔明白了羯族人不能爲其所用,所以又下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結果是,一日之內就斬首數萬,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爲野犬財狼所食。而被殺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貌像羯族的胡人(高鼻多須)。

是非功過評冉閔

數十年來,飽受胡人欺壓的漢人紛紛響應,一時間掀起了中原漢民族對胡人的反報復戰爭,中原無日不戰,血流成河,山河爲之變色。據史書記載,一時間迫於冉閔和北方漢族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面對冉魏政權的”殺胡令,北方五胡的武裝也團結起來將矛頭對準了冉閔的冉魏政權。但是他們碰上的是冉閔,註定是胡人的剋星。冉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複製的戰爭神話。

但是,無休止的征戰也讓冉魏政權元氣大傷。冉魏政權本就是爲滅胡而建立的,在把胡人打敗後,胡人紛紛逃離中原,農業遇到了摧毀性破壞,又遇到了天災。沒有經濟的支撐,加之與內部的不和(冉魏政權建立沒有多久,冉閔即誅殺自己的得力助手李農),創造了衆多戰爭神話的冉魏,很快就顯現了疲態。

冉閔對自己的處境有很清醒的認識,他曾一度派人到東晉,希望東晉政府與自己聯合,出兵北伐,將羣胡徹底逐出中原。東晉方面的安西將軍恆溫剛剛平蜀成功(滅成漢),威名大振。在得知中原大亂後也是熱血沸騰,一再上表要求北伐,但東晉朝延內部害怕恆溫再立殊勳難以制抑,不同意恆溫率軍北伐。但中原的亂局的確有機可趁,東晉也不想錯過趁火打劫的機會,就派了一個志大才疏的清淡家殷浩擔任北伐的主帥,結果屢戰屢敗,對中原北方諸胡勢力沒有沒有構成威脅。​

公元352年,已佔據幽州的鮮卑族慕容恪抓住了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機,率十萬大軍南下。冉閔此時只有萬餘兵力,衆大臣紛紛勸其避幕容恪的風頭,然而冉閔的字典上從來沒有躲這個字。他率領着僅有的一萬多步兵(冉閔已經沒有騎兵了)活動於常山、中山諸郡,抵禦燕軍。燕魏兩軍在安喜平原上展開激戰,冉閔連續十次擊退了慕容恪的鐵騎。然而敵衆我寡,冉閔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漸漸的冉閔軍糧漸盡,冉閔決定孤注一擲,回到平地與慕容恪決一死戰。

魏昌城側,廉臺,一場一萬步兵對十萬鐵騎的決戰拉開。冉閔的一萬步兵殺向幕容恪的十萬鐵騎。但是他發現這次衝向的不是騎兵,而是肉盾。慕容恪五千騎兵用鐵鎖連結起來組成一個寵大的方陣,置於陣前。意圖簡單而明顯,阻止和拖延冉閔軍的突破速度。效果非常明顯,冉閔軍被五千連環方陣所阻,等衝破方陣,慕容恪剩下的九萬五千大軍已經完成了對冉閔軍的三處合圍。這是中國戰爭史上首次記載連環馬的戰鬥。結果冉閔軍全軍覆滅,冉閔戰馬力竭而倒,被慕容恪所俘。冉閔隨後被慕容儁斬於遏陘山,一代戰神,結束了他的征程。

史載冉閔死後,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爲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被滅後,冉魏滿朝文武大多守節自縊,少數逃往東晉,無一降燕。魏境約有幾十萬漢人紛紛逃往東晉,中途受到羣胡的報復截擊,死亡殆盡。

是非功過評冉閔

客觀的講,冉閔所建立的這個大魏國,面積也不過就是在今天河南省中北、河北省南部、山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非常狹小的一塊區域。不僅地域狹小,而且時間甚短,前後僅存在了兩年就被前燕所滅。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如果沒有殺胡令,冉閔和他的冉魏過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了。現在的人看來,殺胡令至少有兩點不符合中國傳統禮教倫理:一是殺光養大他的羯族人,這是寡恩。二是不符合民族團結的原則,殺異族人太多,這是嗜殺。

但是,對於他的評價,如果脫離那個歷史大背景,是不客觀,也是不公正的。我們必須要看到殺胡令確實得到了當時北方漢族的積極響應,冉閔也憑此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誰也不是天生就喜歡殺人的,瞭解了當時漢人的處境,我想應該對那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五胡亂華”(如今稱爲少數民族南下)這段歷史,史學家稱之爲中國最黑暗的時期之一(相當於日本鬼子進中國)。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幾乎所有的胡人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蠻,還保留着食人的獸性,許多漢人被大規模地宰殺烹食,其中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爲兇惡。

比如鮮卑族跟隨王浚打仗,回師途中抓了兩萬漢族少女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現後,要鮮卑人留下這八千名少女。鮮卑人覺得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爲之斷流。

再比如羯族稱漢族女子爲“雙腳羊”。在行軍打仗時也姦淫擄掠漢族女子,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後,更是對漢人肆無忌憚的屠戮。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石勒死後,石虎上位後窮奢極欲,當時後趙國道路上“死者相望”,十分淒涼,石虎是五胡時期有名的暴君。每攻下一座城池,石虎便將城中男女屠殺殆盡。石虎的兒子石邃更是胡作非爲,他有時會在夜裏到宮臣的家中,任意姦淫他們的妻妾;有時砍去漂亮宮女的頭顱,放在玉盤中做成工藝品供人輪流欣賞。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命令他所擄掠的漢族女子做尼姑,漂亮的進行蹂躪後把身上的肉割下來和牛羊肉混着煮,還把這種食品賞賜給部將吃,讓他們猜測是什麼原料做的。

在胡人的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下,北方漢人由三千萬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殘留的漢人,爲了免於屠殺,只好紛紛抱團自保,以圖生存。

此時,身在後趙的漢人冉閔看在眼裏,也知道了如何才能使自己成功。雖然冉閔是爲了一己私慾篡權奪位,但是殺胡令也確實讓瀕臨滅絕的北方漢人看到了一絲希望,紛紛團結起來與胡人作戰。儘管冉閔國小勢單最終滅亡,但客觀上扼制了胡人對中原更加肆無忌憚的屠戮,此後胡人政權對漢人優撫有加,甚至學習漢人的文化,從而使本來野蠻的胡人慢慢的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從這個角度看,冉閔在那個扭曲時代的極端做法,並不能算是錯的,如果不做,恐怕北方漢人真的會被滅絕,沒有冉閔的力戰,甚至漢人正統的東晉王朝都會朝夕不保。對於冉閔,異族人怎麼說無所謂,希望能在他所維護的民族當中有個公正客觀的說法。

是非功過評冉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