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子,蝦料理,剝蝦。(圖/記者黃稜涵攝)

▲坊間常見釣蝦場與烤蝦料理。(圖/記者黃稜涵攝)

文/白佩玉

養殖環境來自周邊土壤或水源的汙染、重金屬殘留問題、飼養過程因無知或私利而濫用藥物、運輸途中添加保鮮劑延長保鮮或以殺菌劑遏止腐敗、攤商販售前以化合物掩飾不新鮮……,這些都是水產類的毒素來源。

1.蝦子──喫蝦過敏,是因為養蝦飼料有問題!

蝦子的飼養難度頗高,稍不留意便整池死掉,所以很多養殖業者藥餵得比飼料多。有些人喫蝦過敏,問題不出在成份,而是因蝦子不夠新鮮,或對養蝦所用的抗生素和藥物過敏。

蝦子離水死亡後,體內分解酵素會活化,開始分解蛋白質,於是顏色會變黑,肉質口感會變軟。人人都想買新鮮的蝦子,不肖業者便在運送過程裡,把蝦子泡在「吊白塊」溶液中,利用這種強力防腐劑把蝦子的分解酵素破壞,蝦子就不會變黑、變軟,也不會變壞。吊白塊是一種工業化學用料,是甲醛(福馬林)和亞硫酸的產物,主要用途是染色,不應該出現在食品中。含有吊白塊毒素的蝦子被喫進人體,可能會引起過敏、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長期食用還會容易致癌。

為了讓蝦子看起來新鮮,有些攤商在販賣之前,會準備一桶加了氨水(阿摩尼亞)和藍色色素的水,把蝦子放進去過一下,撈起來就很漂亮。這些毒素若被喫下肚,恐怕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

2.牡蠣──利用泡水、加硼砂變成大顆肥美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牡蠣的主食是浮游生物,養在外傘頂洲海域的品質比較好。較擔心的是,臺灣的牡蠣產量供不應求,坊間有很多來路不明的走私貨,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海鮮,牡蠣,文蛤,蛤,秋刀魚。(圖/翻攝自pixabay)秋刀魚(圖/Sozai-Page免費圖庫)

▲牡蠣運輸過程不易。(圖/翻攝自pixabay)

牡蠣的問題大都出在運送。為賣出好價錢,在出售之前蚵販會先將牡蠣泡水,讓它看起來大顆肥美,又能增加重量。真正可怕的是,為了讓牡蠣離水之後不變黑,不肖業者便添加硼砂;硼砂喫進肚子後,經胃酸作用變成硼酸,如果過量會休克或致命,輕微也會腹瀉、嘔吐,並對腎臟造成傷害。此外,黑心商人自知運送條件不良,在包裝時便加入殺菌劑,或用過氧化氫(雙氧水)和鹽酸來保存。

3.鰻魚──多為中國走私貨,品質難把關!

鰻魚不管白燒、紅燒或蒲燒都很可口,是高蛋白、高脂質的好食物;鰻魚脂肪含有EPA和DHA,前者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後者有助於腦部細胞正常運作。蒲燒烹調是最受歡迎的喫法,但蒲燒鰻加工很麻煩,為了用平價吸引消費者,往往不會拿最好的原料來製作;製作過程須使用大量調味劑,又高鹽、高糖,喫多了腎臟負擔很大。

日本人最愛喫的白鰻,很多是由臺灣出口,可是臺灣人喫到的,很多來自中國。把好東西賣出去賺外匯,再去買較差的次級品喫,賺到錢卻賠上健康,這是多麼不智的做法!鰻苗很貴,成鰻後又值錢,為確保養殖成功率,須小心處理細菌和寄生蟲問題,有良心的業者會從環境控制做起,非不得已才用藥和抗生素。然而對於走私貨,實在難以檢測和把關。

4.文蛤──氧化氫和鹽酸幫文蛤美白!

許多人以為如果棲息地乾淨,文蛤的殼就會較白,這是無稽之談。在純海水養殖的文蛤,殼色比淡水養殖來得深。有些魚販為了讓文蛤賣相好,在水裡添加過氧化氫和鹽酸,直接幫文蛤美白,很輕易便將外殼漂成白色或淡黃色,用這樣的文蛤煮湯,不僅無法清肝解熱,還會致癌。另外,重金屬汙染對文蛤而言,砷和鉛最為嚴重,前者可能造成泌尿系統癌變,後者會造成腎臟病變、貧血、早產、兒童智力受損等問題。

▲▼海鮮,牡蠣,文蛤,蛤,秋刀魚。(圖/翻攝自pixabay)秋刀魚(圖/Sozai-Page免費圖庫)

▲重金屬汙染對文蛤而言,砷和鉛最為嚴重。(圖/翻攝自pixabay)

5.頭足類──以重金屬汙染最嚴重,多喫易致癌!

頭足類包括魷魚、鎖管(小管)、軟絲、烏賊、透抽、章魚等,這類海產「食物里程」大都很長,問題相對也多。在臺灣,以鎖管的捕撈量居多,其他部分得仰賴進口。因來自遠洋,又有季節性,漁船一捕撈到會直接冷凍,因此設備好壞、人手多寡、處理速度在在影響著新鮮度。

再者,海洋環境遭受重金屬嚴重汙染,以頭足類含量最高,喫多了會有急性或慢性中毒、肝腎機能衰竭、內分泌失調,以及誘發癌症的風險。

目前多數魷魚乾從阿根廷進口,乾燥是為了方便保存和運送,我建議大家自行泡發魷魚。如果有檢驗報告,請參考揮發性鹽基態氮量(該食物由微生物或酵素作用所產生的胺類和含氨產物總合),通常揮發性鹽基態氮量愈高,代表水產愈不新鮮——如果低於5mg/100g代表非常新鮮;5〜20mg/100g代表還新鮮度尚可接受;超過25mg/100g則不適合食用。

6.秋刀魚──易有重金屬汙染,難以檢測!

秋刀魚、鯖魚等具流線形身體的魚類,血氧量都很高,一離開水面迅速變色,也腐敗得特別快。基本上,這些魚一離水最好立即冷凍保鮮,否則必須整隻泡在冰塊裡,而不是放置在冰塊上。日本三一一地震引發福島核能電廠輻射外洩,造成海洋汙染,很多魚類受波及。臺灣每年在北太平洋捕獲十幾萬噸的秋刀魚,居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但落實抽檢的數量實在有限,在無法確知有沒有輻射汙染的情況下,我盡量不給孩子喫。

▲▼海鮮,牡蠣,文蛤,蛤,秋刀魚。(圖/翻攝自pixabay)秋刀魚(圖/Sozai-Page免費圖庫)

▲秋刀魚離水後,腐敗的速度快(圖/Sozai-Page免費圖庫)

7.鯛魚──腐魚利用一氧化碳「美化」變鮮魚!

鯛魚的「換肉率」和抗病力都不錯,所以價格平易近人。有些廠商會灌入一氧化碳後再抽出氣體做真空包裝,讓鯛魚肉看起來紅潤。一氧化碳是氣體,抽出和揮發後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問題出在有這項「美容武器」後,不肖廠商把不新鮮的魚拿來「美化」,照樣進市場銷售,很多人喫到這樣的鯛魚就過敏了,但非對一氧化碳過敏,而是對不新鮮的魚肉過敏。

大家總認為淡水養殖的魚有臭土味,海水養殖就不會,其實不盡然。魚之所以有土味,多是管理不當,如果能落實下雨過後3至5天內不收成,狀況就能明顯改善。

8.石斑魚──噴灑有毒的殺菌劑,會導致畸胎和癌症!

石斑魚的問題出在飼養,當養殖密度過高、水池管理不佳,很容易衍生細菌和寄生蟲,這時養殖戶會經不起藥廠業務的勸說,把藥當飼料撒;這些藥廠業務還扮演「魚醫生」的角色,自行配藥,一口氣用多種化合物,這些藥物殘留在魚身上,再透過飲食進入人體,是很大的健康危機,對環境的傷害亦影響深遠。

曾有一度,政府在某些養殖的石斑魚檢驗出「孔雀石綠」,引起極大恐慌。孔雀石綠是三苯甲烷類的工業染料,養殖戶拿它當殺菌劑,處理寄生蟲、細菌、真菌問題。科學家已證實,孔雀石綠會導致畸胎和引發癌症,且無法透過清洗和煮熟來消除毒素。

本文摘自《餐桌上的無毒生活》/ 白佩玉(永齡農場執行長、吉品養生創始人)/蘋果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