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美食多年,從歷史科學,還有種族與地域的關係,能看出「食物」的表現,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民族的個性縮寫!

 

日本人在歷史上的幾次翻騰,可以看出他們積極的向學態度,撇開他們在戰爭中侵略的罪孽,日本人的許多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盛唐年間,大唐的開放,使得東贏得已遠渡而來開眼習風,從儒學到思維,從科技到生活,大唐的所有,都成為日人學習、仿效的。然而如果您說他們是「抄襲」,那您可是錯了,因為他們是在「超越」!

 

就拿「和菓子」這麼對咱們中國人可是微不足道的一樣小玩意兒!日本人不僅引進了做法,甚麼將它發揚成一種「道」。

 

中國漢唐研發的「漆器」,那樣高貴極致的藝術品,只是供與皇親貴族們使用的盛器,而大部份使用在「食盒」也就是我們現在便當、餐盒的始祖!

食盒的發展帶動人們對食物極致化的追求、唐宋年間吃糖食的風氣因朝代的富裕產生大量的需求,民間開始了有以糖為主的「糕」「餅」「菓子」等點心店面。

其中這「菓子」的起源追究呢,可從當時的一種時尚氣氛去探研,唐宋年間,以果子入饌已是一種貴氣表現,分「看子」與「食子」也就是說將水果佈置成裝飾,放在高腳盤裏,裝潢顯現餐飲的氣氛,這些水果不吃的,叫「看果子」,另外放在平盤子裏的、可以吃的叫「食果子」。而當時新鮮的水果很貴又放不久,衍生了以黍糯糖等,合而製成的象形糖菓子,較糕、餅更為珍貴的店家營運而生,製成的「菓子」成為禮贈,貢物,這就是非果子而叫「菓子」的由來!

 

時代的變遷,這種貴族式的點心,因為改朝換代,反而不及平民的糕餅終遭淘汰,有趣的是日本人引進後,久經時日,誠如我說的「超越」!現在的日本有專門的「菓子」學校,正經成道學成,得花很長的時間還有很貴的學費,一般的日本人都難能學習。

 

如今,眼圓圓,美麗聰穎手巧的惠菁老師遠渡京都習藝學成歸來!
幾次品味惠菁老師的「菓子」我會在桌邊配上一杯加拿大的「甜冰酒」,然後仔細端倪她的作品,那既柔和又特殊的自然色彩,捏整的各種果樣,蜜沁蕩心的,總讓我舉手唯艱!值得探討的是咱們自己的東西沒了,惠菁還花了好一段時間,好多的金錢,還和當年的日本和尚一樣,遠渡重洋,跋山涉水的「向學」,這是歷史的造弄?

 

惠菁老師的書,不是一般像勞作的食譜,它顯現更多潛伏的故事,及我們失落的文化!發明與學習沒有先後的,只有「認不認真」!若干年後我更期盼惠菁老師自成一「道」,而成就我們的「台菓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02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