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參,別名:防風党參、黃參、防党參、上党參、獅頭參、中靈草、黃黨,拉丁文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桔梗科、党參屬植物。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長15-30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灰黃色,

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細密環紋,而下部則疏生橫長皮孔,肉質。莖纏繞,長約1-2米,直徑2-3毫米,有多數分枝,側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葉,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無毛。生於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中國、朝鮮、蒙古、俄羅斯有分布。

党參[2]為植物党參和中藥材的統稱。党參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中國約有39種,藥用有21種、4變種。中藥党參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參、素花党參、川党參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根。

 党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葯,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党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

現代研究,党參含多種糖類、酚類、甾醇、揮髮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鹼,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對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但氣滯、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虛者不宜用。

摺疊植物形態

1、党參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長圓柱形,直徑1-1.7cm,頂羰有一膨大的根頭,具多數瘤狀的莖痕,外皮乳黃色至淡灰棕色,有縱橫皺紋。莖纏繞,長而多分枝,下部疏被白以粗糙硬毛;上部光滑或近光滑。葉對生、互生或假輪生;葉柄長0.5-2.5cm;葉片卵形廣卵形,長1-7cm,寬0.8-5.5cm,先端鈍或尖,基部截形或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綠色,被粗伏毛,下麵粉綠色,被疏柔毛。花單生,花梗細;花萼綠色,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1-2cm,先端鈍,光滑或稍被茸毛;花冠闊鐘形,直徑2-2.5cm,淡黃綠,有淡紫堇色斑點,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至廣三角形,直立;雄蕊5,花絲中部以下擴大;子房下位,3室,花柱短,柱頭3,極闊,呈漏斗狀。蒴果圓錐形,有宿存萼。種子小,卵形,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9-10月。党參

2、素花党參 本變種與党參的主要區別生於:全體近於光滑無毛;花萼裂片較小,長約10mm。

3、川党參 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莖下部的葉基部楔形或較圓鈍,僅偶爾呈心臟形;花萼僅緊貼生於子房最下部,子房對花萼而方几乎為全上位。花、果期7-10月。

4、管花党參 本種與前三種的區別在於:莖不纏繞,多攀援或蔓生狀。葉柄較短,長5mm以下。花萼貼生於子房中部,裂片闊卵形,長1.2mm,寬約8mm,長不及花冠的一半;花冠管狀;花絲被毛,花藥龍骨狀。花、果期7-10月。

5、球花党參 本種與前四種的區別在於:葉片較小,長寬均在3cm,以下。花萼貼生至子房端,有刺毛,裂片卵圓形或菱狀卵圓形,裂片間彎缺寬鈍,有鋸齒及刺毛;花冠球狀鐘形,黃色,而先端帶深紅紫色。花、果期7-10月。

6、灰毛党參 本種與前五種的區別在於:莖長25-85cm。分枝多,近木質。植株密被白毛,使桿株呈灰色。葉在主莖上互生,在側枝上近於對生,葉片較小,長寬可達1.5cm×1cm以下。花萼外面密被白色長硬毛;花冠長一般不超過2cm。花、果期7-10月。


1,[正名來源],党參功效似人蔘,原產於上黨郡(今山西省晉東南地區)而得名。

2,[別名],潞党參,台黨,文黨,晶黨,白皮黨。

3,[處方名],党參,潞党參,炙党參。

4,[偏名],上党參一一党參早產於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為道地,故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