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年池厝渡,無百年鄭大進” 是潮汕地區一句家喻戶曉的民諺,也是一句勸和名言,它出自清代名臣鄭大進之口。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鄭大進(1709~1782),生於揭陽縣梅崗都山尾村(今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村)。鄭大進是清朝雍乾盛世間一位有才華、有經濟頭腦、很有改革精神的實幹家。他“凡經七省,遭遇盛明”;“旌節所至,率多建白(建議)”。在各地任上都做了不少有利於生產發展、有利於社會安定的工作。他曾歷任大名府、河間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浙江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官至直隸總督。他73歲去世,史載乾隆帝“御製墓碑,賜祭賜葬,追諡勤恪”,可見他多麼受器重。

當過直隸總督的鄭大進是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他的府第——鄭大進府,就坐落在揭東區玉滘鎮梅崗山下。

鄭大進府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分爲舊府、新府兩座。老府始建於明代,是鄭氏祖居,鄭大進就出生於此。府前有象徵鄭大進以及鄭氏先祖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杆夾石。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老府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鄭大進在此屋出生

新府位於山美村南側,建於乾隆年間,屬官方建築,佔地面積約10畝,現存主體建築3000多平方米。鄭府依山而建,簡樸而又有特色,府前有威武的守門獅、寬闊的地埕、象徵“五世大夫”品級的旗杆鬥座、清碧的池塘。屋後秀美的獅山,村前蜿蜒的楓江,守護着一方勝地。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在靠近鄭府處,有一座官橋,古代其他官員來拜訪鄭大進時,都循例在此下馬步行進府內。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鄭大進府主座坐北朝南,大門書有“大夫第”三字,有三進廳、東西兩火巷。遠遠看去,府第毫不顯眼,如果不是府前象徵鄭大進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杆鬥座,跟一個普通的祠堂幾乎沒有分別。鄭大進官至直隸總督,府第卻如此簡樸,可見其任官之兩袖清風,爲人低調且隨和。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正廳懸掛“瑞凝天姥”匾,是乾隆三十五年江南懷寧拔貢、揭陽縣知縣蕭應植題贈鄭大進老母親的壽匾,上款是“恭祝誥封淑人鄭老太太江太夫人八十二壽”下款是“揭陽縣知縣蕭應植拜題拜書”,字跡清晰,依稀記載着鄭家昔日的榮耀。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府後原有花園、書齋,現已損毀或建成民宅。府內保存有清代名家繪製的鄭大進及夫人畫像。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可以說,鄭大進是“和諧”社會的首倡者。清乾隆年間,鄭大進官任直隸總督。他的家鄉山尾鄉人與鄰鄉池厝渡人不睦。鄭大進赴任直隸總督之前曾回鄉省親,鄉親們找鄭大進出面爲他們撐腰出氣,鄭大進說:“強弱之不敵,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無百年鄭大進。奈何修怨以害子孫乎!”兩鄉人都敬服鄭大進爲人,從此兩個鄉村相安無事。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池塘的另一邊即爲池厝渡村

1990年原揭陽縣人民政府公佈鄭大進府爲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23日,鄭大進府研究會在鄭大進府成立,鄭大進府的修繕與鄭大進研究工作受到地方黨政和各界的高度重視。2014年,鄭大進府被列爲揭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5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文物保護單位。

就從這裏,走出清代潮汕籍最大的官


鄭大進纂修的《正定府志》複印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