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和豆豉,都屬於豆製品,都是豆製品發酵後的產物,就像牛奶經過發酵,變成酸奶一樣,中國豆豉從製作工藝來看,可分為黴菌型豆豉和細菌型豆豉兩大類。其中的細菌型豆豉和日本納豆的發酵菌,就是納豆菌,都是枯草桿菌的菌種,納豆菌就是枯草桿菌屬。二者都是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在較高溫度下,在蒸熟大豆上生長繁殖,生產出風味獨特的發酵食品,二者最大特點也是一樣的,產生出大量黏性物質,都可以拉絲。而黴菌型豆豉是用黃豆或者黑豆,通過毛霉,麴黴發酵得來,各有其營養價值與口感。二者有什麼區別和營養價值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大豆富含脂肪,蛋白質和其他有益成分,建議常吃大豆和豆製品,納豆作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豐富,而豆豉的營養主要是經過發酵後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同時發酵後的豆類營養物質更利於人體吸收,納豆的發酵過程只用單一的納豆菌來發酵,個別營養素的含量會較高,而黴菌豆豉的發酵可以不添加菌種,只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細菌真菌等來進行發酵,雖說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素,但也有引入雜菌的風險,不過,豆豉製作過程中,往往會加入大量食鹽以及其他香辛料,不僅調味,還能殺菌。這也決定了豆豉只能作為調味品少量食用,而納豆可以一次性大量食用。如果豆豉採用純化的枯草桿菌菌種發酵,不加鹽,二者就是同一種食物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豆豉加了鹽,營養價值就打了折扣,這也決定了豆豉只能是佐料,而納豆卻可以當飯吃,從攝入量的角度看,納豆發揮的營養價值明顯高於豆豉。

另外豆豉和納豆還可作為素食者獲取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同時因其口感好,利於下飯,可起到促進食慾的作用。

因此,不管是豆豉還是納豆,作為豆製品的一種,可以發揮豆製品對人體的作用,但任何單一的食物都不可能佔有絕對的營養優勢,所以飲食多樣,均衡膳食才是健康生活新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參考文獻:《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謝謝邀請

納豆源於中國。納豆類似中國的發酵豆、怪味豆。古書(和漢三才圖會)記載有:「納豆自中國秦漢以來開始製作。」納豆初始於中國的豆豉。據《食品文化·新鮮市場》(石毛直道著,第101頁)一書介紹,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緣。特別是咸納豆,大約在奈良、平安時代由禪僧傳入日本。

日本也曾稱納豆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簡中也有「豉」宇。與現代中國人食用的豆豉相同。

由於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納所製造後放入瓮或桶中貯藏,所以日本人稱其為「唐納豆」或「咸納豆」,日本將其作為營養食品和調味品,中國人把豆豉用鍋炒後或蒸後作為調味料。

納豆傳入日本後,根據日本的風土發展了納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醬,或用醬油不用豉汁。

而且由於系禪僧從中國傳播到日本寺廟,所以納豆首先在寺廟得到發展。例如大龍寺納豆、大德寺納豆、一休納豆、大福寺的濱名納豆、悟真寺的八橋納豆等,均成為地方上寺廟的有名特產。

日本人喜歡食用納豆。他們主要食用咸納豆與拉絲納豆,關西人喜歡前者,關東人則愛吃後者。拉絲納豆由於發酵方法不同,而出現一種黏絲,是不放鹽的。

納豆的營養價值 近幾年來,經日本的醫學家、生理學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質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納豆後,變得可溶併產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種酵素會由於納豆菌及關聯細菌產生,幫助腸胃消化吸收。

納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纖維2.2%、灰分1.86%,作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豐富。

納豆系高蛋白滋養食品,納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後可排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體內酸化型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身體科學》雜誌1994年1月號,日本評論社出版,第4頁)。

納豆適合日本的風土。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一般以粒狀食用。納豆也是粒狀,使日本人備感親切,而且食用納豆幫助消化米飯,並使愛食用精白米飯的日本人不易得腦血管病。食用納豆的方法很多。

在買回的納豆中,一般都附有芥末和調味料,攪拌一下,即可食用,多和大米飯一起吃。也可根據個人喜好加些蔥末、紫菜等食用。由於其營養價值被揭曉,食用者日益增多。如今由於食品加工技術越來越發達,納豆也被製成許多不同的口味,個人可以根據口味和需要選擇購買。

研究表明,納豆的保健功能主要與其中的

納豆激酶

、納

豆異黃酮

、皂青素、維生素K2等多種功能因子有關。納豆中富含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預防大腸癌、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和

動脈硬化

,抑制艾滋病病毒等功能;納豆中含有遊離的異黃酮類物質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酶類,如過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蛋白酶、澱粉酶、脂酶等,它們可清除體內致癌物質、提高記憶力、護肝美容、

延緩衰老

等有明顯效果,並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攝入活納豆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預防痢疾、腸炎和便秘,其效果在某些方面優於現在常用的乳酸菌微生態製劑;納豆發酵產生的粘性物質,被覆胃腸道粘膜表面上,因而可保護胃腸,飲酒時可緩解酒醉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還表明,納豆對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病原性大腸桿菌O157的發育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這一新學說是由被譽為「納豆博士」的日本宮崎醫科大學須見洋行教授發表的。在「僅限於研究室的實驗結果,但尚未搞清納豆能抑制0157大腸桿菌發育的原理」的前提下,須見洋行教授指出,納豆所含有的食用菌對許多菌種都有阻礙生育繁殖的作用,因此應當對0157大腸菌也有抑制作用。

納豆的家庭做法

一、材料

①大豆500g

②納豆菌0.3g或納豆半盒(25g)

③高壓鍋

不鏽鋼盆

⑤泡沫飯 盒等淺容器

泡沫箱子

⑦2立升長

方形塑料瓶

子或暖水袋

⑧溫度計

蒸大豆 大豆充分洗凈後,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後,倒掉水放進高壓鍋內蒸到大 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約45分鐘。如沒有高壓鍋煮也行,但煮時水一次不要放得 太多。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

二、接種納豆菌 納豆菌在適宜的溫度下,30分鐘就能增殖2倍左右。所以500g干大豆,納豆 菌的使用量只需0.3g。把它用50ml熱水溶解後,均勻地加入到熱大豆中,迅速 攪拌均勻,分裝在7個泡沫飯盒裡,厚度大約2cm,上面苫上紗布或者在飯盒與飯 盒蓋之間架上一雙筷子,使其充分接觸空氣。因納豆菌是嗜氧菌,接觸空氣是很 重要的。但發酵好以後,要蓋好蓋,用膠帶封住口。 如用納豆製做,則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那種商標的大豆,把它冷凍起來,做為 菌種使用。500g干大豆納豆菌的使用量為半盒(一盒50g)。把它加入到熱的大 豆中,方法同上。

三、在恆溫下發酵14—15小時 在乾淨的

大泡沫箱

內放入幾瓶裝滿50℃熱水的長

方形塑料瓶

子,把已接種上 納豆菌的泡沫飯盒擺在瓶子上。箱內理想溫度是42℃。如箱內溫度降到37℃時, 瓶內重新換入50℃的熱水。如此反覆更換瓶內熱水,發酵14—15小時,大豆表面 產生了白膜,有粘絲出現後,大豆就變成了納豆。蓋嚴蓋,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溫 保存。 如沒有

泡沫箱子

,也可使用大紙盒,四周包上棉被和電褥子,或者箱內插入 一隻45℃的電燈泡等方法來保持箱內恆溫。注意多接觸空氣。

四、後熟 在40℃—42℃的恆溫下發酵14—15小時,然後放在冰箱內低溫熟成數小時後 ,做好的納豆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會更好。因此建議納豆做好後,先放入冰箱 內低溫熟成數小時以後再食用。

五、納豆菌的保存 粉末納豆菌因處於孢子狀態特別穩定,只要放在陰涼乾燥處就能長期保存。 但開封后一定要放在冰箱內低溫保存。

六、製作關鍵 ①注意保持40℃—42℃的恆溫。 ②納豆菌要接種到熱熱的大豆中。 六、注意事項 心

血管疾病

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劑新香豆素時,V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 藥效,所以不要食用納豆。 科學的食用方法 納豆雖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絲,使一部分人對它敬 而遠之。

那麼怎樣吃,臭味消失粘絲減少呢? 對於討厭納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圓蔥、大蔥、蝦皮、 小魚等來中和納豆的臭味,同時還能提高抗酸化能力。 討厭納豆粘絲的人,可以把納豆加水稀釋1—2倍後,再加入醬油等調料一起 吃。還可以把納豆切碎後,加入到涼湯中一起喝。

納豆的最佳科學組合: 1.納豆+圓蔥 2.納豆+大白蘿蔔末 3.納豆+朝鮮辣白菜 4.納豆+生蛋黃 5.納豆+海帶 6.納豆+芝麻+蜂蜜 怎樣提高納豆的保健效果 1.晚餐吃納豆效果最好。

通過實驗,須見洋行教授認為:食用納豆1小時至12小時之間納豆致活酶發 揮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據統計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種血栓病,發病時間多為清 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

2.儘可能不加熱吃。 納豆致活酶不耐熱,加熱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

3.必須堅持每天吃。 納豆致活酶進入體內後,其活性維持半天左右。所以儘可能每天吃30g,100g 最理想。

4.保質期稍過也能吃。 納豆的保質期為一周,它在冰箱內低溫保存過程中,還在進行著緩慢的低溫 熟成發酵,納豆致活酶和Vk2也在不斷增加。但保質期過後雖然也能吃,只是納 豆菌為了生存不斷分解蛋白質,其結果臭味逐漸增加。 在什麼地方可以買到納豆菌 納豆(natto),學名枯草菌。它是煮熟的大豆與稻草偶然接觸而產生的。 日本傳統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熱裝在用稻草做成的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著 的納豆菌自然發酵而做成的。用這種方法做成的納豆中,除了納豆菌以外,還含 有其他雜菌,不僅衛生不過關,而且質量也不好。 納豆的保健作用 [編輯本段] 納豆的抗菌作用: 大家對病原性大腸桿菌O-157橫虐日本還記憶猶新。那時有小孩的母親都特別恐懼。後來人們慢慢發現了納豆針對O-157的獨特功效。「納豆菌具有抑制腸內病原菌生長的作用。」從前,人們就知道納豆具有優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這次再次有力地證明了納豆的這一功效。 納豆雖然是生的,但放在冷藏庫一個月也不會變質、生霉。這就是由於納豆菌能夠抑制腐敗菌、黴菌的生長。並且,納豆菌一旦進入大腸,就會發揮與乳酸菌相同的作用,保護腸胃,預防腸病毒。 納豆的降血壓作用: 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症一樣,是常見的成人病之一。高血壓的發生與體質和內臟疾病有關。膳食對血壓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要注意控制鹽的攝取。那麼,如何注意在膳食中預防高血壓呢?

實際上納豆具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當然要注意納豆中不要放入過多的醬油以免過量攝取鹽份)。 從醫學上的角度來說,調節血壓的物質中,使血壓上升的是一種叫作血管緊張素II的物質。納豆能夠阻礙其生成。又加上最近有報告顯示納豆還能預防、治療癌症,這使人們越來越不能忽視納豆的功效了。


中國豆豉從製作工藝來看,可分為黴菌型豆豉和細菌型豆豉兩大類。其中的細菌型豆豉和日本納豆的發酵菌,就是納豆菌,都是枯草桿菌的菌種,納豆菌就是枯草桿菌屬。二者都是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在較高溫度下,在蒸熟大豆上生長繁殖,生產出風味獨特的發酵食品,二者最大特點也是一樣的,產生出大量黏性物質,都可以拉絲。

日本納豆和中國豆豉中的一種,同出一轍,就是一回事,或者換句話說,日本納豆是中國豆豉中的一類。

豆豉在中醫藥學上是一味中藥,是有法定身份的葯食兼用食品。

逐本溯源,中國的豆豉歷史久遠,大約出現在2500年前,豆豉傳入日本大概在唐代時,由鑒真和尚東渡帶到日本寺院,是僧人們補充蛋白質的重要食物。據傳因為在寺院的納所製作,所以有了日本的俗名——納豆,歷史或許無法考證,但是從加工工藝、包括菌種,可以看出,納豆就是豆豉的一類。

當然,隨著時間流逝,二者各自發展,還是存在一些小的不同。

納豆的發酵過程只用單一的納豆菌來發酵,個別營養素的含量會較高,例如納豆中豐富的溶栓激酶;而豆豉的發酵可以不添加菌種,只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細菌真菌等來進行發酵,雖說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素,但也有引入雜菌的風險,不過,豆豉製作過程中,往往會加入大量食鹽以及其他香辛料,不僅調味,還能殺菌。這也決定了豆豉只能作為調味品少量食用,而納豆可以一次性大量食用。

因為豆豉加了鹽,這營養價值就打了折扣,就目前產品而言,不得不說,豆豉只能是佐料,而納豆卻可以當飯吃,從攝入量的角度看,納豆發揮的營養價值明顯高於豆豉。

當然,本是同根生,如果豆豉改進一下工藝,用純化的枯草桿菌菌種發酵,不加鹽,二者就是一個東西了,畢竟現在的區別,無非是納豆不咸勝在量大,而豆豉有鹽輸在量小。

另外,有研究發現,黴菌型豆豉產生的大豆異黃酮,高於納豆和細菌型豆豉,豆豉如果把黴菌發酵發揚光大,取長補短,自是比納豆能勝一籌。


納豆和豆豉生產工藝:1.豆,水的比例。2.火候。3.發酵。納豆:發酵後,自然涼透了,裝容器或塑料袋放冰箱冷藏,想吃時取出加涼開水,鹽,薑絲,蔥花,十分鐘左右就可吃。豆豉:發酵後,晾乾或烘乾,變黑乎乎色,花生油鍋里炒,加鹽,出鍋涼透放容器保存。吃時取出,加入肉,魚??,加點辣椒,味道不錯。功能相似,去濕排寒氣。百度一下,講的很清楚。我們家從我奶奶爺爺多少代都自己做,一年四季常常吃,家裡的所有人身體都很好,沒有得癌症和心血管病的……


納豆和豆豉,都算是豆製品,就像牛奶經過發酵,變成酸奶一樣,納豆是用黃豆,通過納豆菌發酵得來,豆豉是用黃豆或者黑豆,通過毛霉,麴黴發酵得來,各有各的營養,各有各的味道,具體製作方法我就不寫了,介紹和營養成分我在百度百科給你找一些,僅供參考。

納豆,起源於中國,自中國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來開始製作,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納豆富含多種營養素,常吃可以預防便秘、腹瀉等腸道疾病,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還可以雙向調節血壓,溶解陳舊血栓斑塊,調節血脂,能消除疲勞,綜合提高人體免疫力。

納豆含有非轉基因黃豆全部營養和發酵後增加的特殊養份,含有皂素,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葉酸,食用纖維,鈣,鐵,鉀,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礦物質,適合長期食用維護健康。[2]

經日本的醫學家、生理學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質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納豆後,變得可溶併產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種酵素會由於納豆菌及關聯細菌產生,幫助腸胃消化吸收。納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粗纖維2.2%、灰分1.86%,作為植物性食品,它的粗蛋白、脂肪最豐富。納豆系高蛋白滋養食品,納豆中含有的酶,食用後可排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體內酸化型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

豆豉,部分地區讀作dòu sī,是中國傳統特色發酵豆製品調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咸豆豉和淡豆豉 干豆豉, 水豆豉。

豆豉,古代稱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記載見於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一書中,譽豆豉為「五味調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紀的《食經》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葯,對它極為看重。《漢書》、《史記》、《齊民要術》、《本草綱目》等,都有此記載,其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據記載,豆豉的生產,最早是由江西泰和縣流傳開來的,後經不斷發展和提高,使豆豉成為獨具特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調味佳品,而且傳到海外。日本人曾經稱稱豆豉為「納豉」,後來專指日本發明的糖納豆。東南亞各國也普遍食用豆豉,歐美則不太流行。

豆豉性平,味咸。豉,惟江右談者治病。《經》雲,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涌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郁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又能下氣調中辟寒,故主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1、豆豉還以其特有的香氣使人增加食慾,促進吸收。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大量生產豆豉供應志願軍食用。

2、豆豉不僅能調味,而且可以入葯。中醫學認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寬中除煩、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頭痛、胸悶煩嘔、傷寒寒熱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這是「納豆」,發酵後放冷藏里,吃時加水或味極鮮及調料,就可吃。「豆豉」是「納豆」嗮干或風乾後加油炒成「黑紅色」,作為「藥用」和「配菜輔料」。故:「納豆」比「豆豉」營養價值高。我吃「納豆」幾個月後,血糖值比沒吃之前下降也穩定了,頭髮以前80%白了,現在80%是黑的發啦。

「功效特異」!

在四川煮熟的黃豆自然發酵,實際是枯草桿菌發酵的豆豉叫水豆豉,一般要加生薑粒和鹽拌勻放罈子里二次發酵才好吃。中醫醫用的淡豆豉就是一次發酵後直接乾燥的產物,跟納豆一樣的。傳統的枯草桿菌發酵豆豉都是家庭自做,歷史久遠,現在也有工廠化生產,工廠生產肯定需要保證枯草桿菌菌種純凈優良,防止雜菌污染。這和納豆就沒有多少區別了。中國的淡豆豉是葯,日本納豆當成食品,肯定是難吃了。黑豆豉是用黴菌發酵的,四川人叫太和豆豉,四川太和和永川盛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