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名將關羽之死,估計多數人都會想到“大意失荊州”這句話。似乎荊州丟失的原因,全是因爲關羽的疏忽大意。但也有人表示不服。 比如民國著名學者章太炎,他就認爲關羽其實是死於諸葛亮的借刀殺人,歷史學家方詩銘、朱子彥也同意這個觀點。

那麼,關羽先丟荊州、再被殺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要解開這個歷史之謎,首先要先弄清楚五個問題:襄樊之戰是誰發動的? 諸葛亮爲何不派援兵? 劉備爲何無動於衷?孫權爲何要偷襲?關羽在戰役中有哪些失誤?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關羽(圖片來自網絡)

襄樊之戰是誰發動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七月,關羽率領荊州主力步、水兵數萬人大舉進攻樊城、襄陽,襄樊之戰爆發。

襄樊之戰到底是誰發動的,是劉備還是關羽?對於這個十分關鍵的細節,史書卻語焉不詳。《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奪取漢中後,提拔魏延爲都督,鎮守漢中,對於關羽攻荊州只有一句話:“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城)”。《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錄得更簡單,只有區區十個字,“是歲,(關)羽率衆攻曹仁於樊(城)”。

襄樊之戰是劉備下的命令嗎?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也就是襄樊之戰爆發前兩個月,曹劉漢中之戰剛結束,劉備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眼下最讓他關心的頭等大事,是奏請漢獻帝封自己爲漢中王;而緊接着要做的事情,是給手下升官進爵,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效忠。在這樣的喜慶氣氛下,劉備發動一場大戰的可能性不大。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襄樊之戰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事實上,一向善於收買人心的左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手下的四員大將全部升職:關羽升爲前將軍, 張飛昇爲右將軍, 馬超升爲左將軍, 黃忠升爲後將軍。

但是關羽卻並不高興。作爲最早追隨劉備的心腹大將之一,關羽一直獨擋一面。早前劉備襲殺車胄奪取徐州時,就讓關羽獨自守下邳,代行太守職責。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四郡,關羽升任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入川后,劉備又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關羽在劉備集團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把手,關羽本人對此也頗爲自負。

老將黃忠在定軍山陣斬夏侯淵,爲劉備奪取漢中立下了大功,劉備十分滿意,準備提拔黃忠爲後將軍,和關羽、張飛、馬超三人平起平坐。諸葛亮勸說劉備:“黃忠的名望和關羽、馬超無法相比,馬超和張飛親眼見到黃忠立功,對此不會有意見,但遠在千里之外的關羽知道後,恐怕難以接受”。劉備沒有采納。果然,劉備派出的使者將晉升情況告知關羽後,關羽發了脾氣:“大丈夫終不與老兵(指黃忠)同列!”後來在使者的勸說下,關羽才接受了前將軍的印綬。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黃忠斬夏侯淵(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推斷,襄樊之戰很可能是關羽獨自發起的。關羽聽說剛投降過來沒幾年的黃忠,因爲在漢中之戰中立功,就迅速獲得了與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想通過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於是就對曹仁發動了攻勢。

但是,有一點被關羽忽略了。發動這樣一場大型戰役,明顯違背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的戰略方針,此前對自己一直客客氣氣的諸葛亮,會幫自己嗎?

諸葛亮爲何不派援兵?

章太炎在《正葛》一文中,說諸葛亮借東吳之手殺了關羽,原因與蕭何誘殺韓信類似,是擔心劉備死後無人能夠駕馭關羽,因此 “不惜以荊州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殞關羽之命”。這個驚人的觀點一出現,就引起了很大轟動。但是許多年後,章太炎又寫了一篇《思葛》,修改了最初的看法,認爲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去害死關羽。

事實上,諸葛亮並不是不想派援軍,而是不能派援軍,因爲當時的諸葛亮手裏並不掌握軍權。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諸葛亮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劉備入川前,諸葛亮的職務只是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帶兵協助劉備取川后,才晉升爲軍師將軍、兼劉備官邸祕書長(左將軍府事)。劉備進入成都後論功行賞,其中獲得最高賞賜的有四個人,除了嫡系的諸葛亮、關羽、張飛三人外,還有一個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新人——法正。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爲劉備的首席軍師是諸葛亮。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正史中,劉備最器重的首席軍師,或者叫總參謀長,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位法正。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法正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法正本來是劉璋的手下,奉命迎接劉備入川時被劉備一眼看中。法正雖然來得晚,但對劉備集團的貢獻卻很大。劉備的三塊地盤——荊州、益州、漢中,其中有兩塊(益州、漢中)都是法正獻計奪取的。因此劉備入川后,立刻提拔法正爲揚威將軍、兼蜀郡太守,相當於總參謀長兼首都市委書記,成爲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顯赫人物。

法正、諸葛亮都是劉備的股肱之臣,劉備根據他們各自的長處,進行了不同的分工:法正的軍事才能最突出,就讓他負責指揮作戰;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最突出,就讓他主管後勤保障。劉備打漢中的時候,法正在前線運籌帷幄,諸葛亮在後方運送糧食和兵員,配合默契,這才虎口拔牙,從曹操手中硬是奪取了漢中。當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漢中之戰已結束兩個月,劉備和法正都已回到成都。這時如果想要向荊州派兵,只有劉備、或者法正下令才行。

那麼,當關羽被呂蒙從背後偷襲時,劉備爲何按兵不動呢?

劉備爲何無動於衷?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先是圍困曹仁,繼而趁漢水暴漲,水淹趕來救援的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人生達到了巔峯。然而僅僅四個多月後,就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可惜一代英雄,就此黯然落幕。

此時,在劉備集團內部,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發生了。襄樊之戰爆發後,無論關羽是進展順利,還是身陷重圍,劉備都保持了令人驚訝的沉默。翻遍《三國志》和《裴松之注》,既沒有發現劉備對襄樊之戰有任何表態和指示,也沒有看到他向荊州戰場派出一兵一卒。爲什麼會這樣?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劉備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是劉備不知道襄樊前線的戰況嗎?不是。襄樊之戰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打,到次年一月關羽被俘結束,歷時半年有餘,在此期間公安、江陵等荊州重鎮相繼失守,連小舅子糜芳也投降了東吳。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變化,如果說劉備一點不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

況且,呂蒙偷襲公安、江陵得手後,陸遜也隨後攻佔了蜀國的邊境城市宜都、枝江、夷陵、秭歸,宜都太守樊友也逃回了成都。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樊友作爲一個太守不可能不向上級彙報。劉備此時如果還裝作不知道,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襄陽(圖片來自網絡)

是因爲路途遙遠,劉備來不及派出援兵嗎?也不是。自古兵貴神速。228年,司馬懿平定孟達叛亂時,一千二百里急行軍只用了八天。而從蜀國邊境城市白帝城調兵,到八百里外的襄樊前線,最快六天就可以到達。即使從二千里外的成都派出援軍,最多半個月也能趕到襄陽城下。然而,關羽在前線打仗打了半年多,劉備居然連半個月的時間都抽不出來,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劉備根本就不想救關羽。

劉備怎麼會對拜把子兄弟關羽見死不救呢?《三國志》的確說過劉、關、張剛結拜時“寢則同牀,恩若兄弟”,但是不論在哪個朝代,隨着身份、地位、環境的變化,人是會變的。現在劉備的身份是漢中王,早已不是當年賣草鞋的破落戶了。兩人的關係,也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兄弟關係變成了君臣關係。當關羽當着劉備使者的面大罵黃忠、拒絕接受任命時,已經擺明了是對劉備不滿。使者回去向劉備彙報後,劉備會作何感想呢?

有一個細節,能夠充分反映劉備對關羽的真實看法。關羽被殺後,劉備不但一滴眼淚沒掉,而且也沒給關羽上諡號。關羽後來獲得的諡號“壯繆侯 ”,是劉禪繼位後追封的。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正死後,劉備卻一連哭了好幾天,而且很快上了諡號“翼侯”。 諡號,就是蓋棺定論。在古代,除了帝王之外,只有功勳卓著的大臣死後纔有機會上諡號,能獲得諡號意味着帝王對臣子一生功績的肯定。但關羽畢生追隨劉備,鞍前馬後效勞三十多年,最後爲國壯烈殉職,卻沒有獲得法正那樣的待遇,說明了什麼呢?只能說明一點:劉備從內心裏並不喜歡關羽。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水淹七軍連環畫(圖片來自網絡)

關羽是公認的一世虎臣,能力極其出衆,資格又是最老,平素“善待卒伍”,但是“驕於士大夫”,而高官幾乎都是士大夫階層,因此關羽得罪的官員一定不會少。劉備本來對關羽就心存不滿,身邊又有這麼多人說他壞話的,再想到自己死後兒子劉禪肯定駕馭不了關羽,劉備因此動了殺機是合乎情理的。劉備既然連跟隨自己多年、且立有戰功的養子劉封都能狠心賜死,還有誰不能殺的?劉邦敢下手殺了功高蓋世的韓信,劉備爲什麼就不敢殺了名震華夏的關羽?

但是,劉備如果公開殺了拜把子兄弟,容易落下千古罵名,現在關羽深陷吳軍重圍之中,只要劉備按兵不動,關羽必死無疑。這樣以來,劉備就收到了一箭雙鵰的效果:一則可以不用爲關羽之死承擔罵名,二則可以爲以後出兵討伐孫權找到藉口。

歷史無情地證明,在利益面前,所謂的兄弟之情、君臣之義,都是靠不住的。

孫權爲何要偷襲荊州?

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曾將關羽之死的首要原因歸結爲孫權違背盟約偷襲荊州。實際上,孫權不僅這次背後偷襲荊州做得不厚道,之前孫權還曾經明火執仗地搶過一次荊州。

在東漢末年,荊州的面積比今天的荊州市大幾十倍,它包括了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以及河南省南部。荊州下轄七個郡,但在襄樊之戰爆發前,關羽實際鎮守的地方只有南郡、零陵、武陵三個郡。

關羽控制的荊州地盤曾經有五個郡,怎麼少了兩個郡呢?因爲有兩個郡被孫權用武力搶走了。赤壁大戰後,荊州七郡被曹孫劉三家瓜分:曹操只佔了一個郡(南陽郡),孫權佔了兩個郡(南郡、江夏郡),劉備奪取了南部的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後來劉備又看中了地理位置優越的南郡,就反覆向孫權索要。魯肅爲了孫劉聯盟的大局,就勸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這樣劉備手裏就控制了荊州五個郡。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赤壁之戰(圖片來自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有一句歇後語叫“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劉備只向孫權“借”了一個南郡,並沒有“借”整個荊州,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劉備借南郡——有借無還”。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從劉璋手裏奪取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連本帶息歸還荊州三個郡。劉備當然不幹,就忽悠孫權說:“等我取了涼州,就把整個荊州都送給你”。孫權一聽大怒,軟的不行咱就來硬的,盤他!直接派呂蒙出兵攻佔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一看孫權翻臉了,馬上也增兵荊州,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這時,曹操乘機向漢中的張魯發動進攻。劉備爲了避免腹背受敵,不得不做出很大讓步,與孫權約定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劃給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屬劉備。這就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事件。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湘水劃界圖(圖片來自網絡)

孫權靠武力奪取半個荊州後,意味着諸葛亮、魯肅極力倡導的孫劉聯盟已經名存實亡了。那麼,孫權這下子滿足了嗎?沒有。爲什麼還不滿足?

因爲荊州位於長江的上游,如果水軍乘船順流而下,將對長江中下游的孫吳政權構成致命威脅。因此,孫權集團一直對劉備集團控制的西半部荊州虎視眈眈,必欲奪之而後快。數十年後,王濬率領晉軍水師滅吳,走的正是這條路線,“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因此,前哥不同意有些學者提出的“關羽辱罵孫權,才導致孫權偷襲荊州”的觀點。即使關羽百般交好孫權,孫權爲了自身的利益,依然會趁機奪取荊州。只不過,如果關羽沒有辱罵孫權,可能不會被殺罷了。東吳奪取荊州,是其追求國家利益的必然結果,遲早會發生,和關羽辱罵孫權爲“貉子”、拒絕孫權求婚沒有必然聯繫。

歷史再一次證明,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所謂的盟友也是靠不住的。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有哪些失誤?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關羽對孫權偷襲的可能性估計不足,給了孫權可乘之機。

襄樊戰役爆發後,起初關羽警惕性頗高,在大本營江陵等地留有重兵防範東吳。但是呂蒙爲了麻痹關羽,假裝回吳都建鄴養病,讓孫權派遣當時還沒有名氣的陸遜來接替自己,陸遜又給關羽寫信灌了不少迷魂湯後,關羽中計,將後方主要兵力調往前線,導致後方防守空虛,爲呂蒙偷襲成功埋下了伏筆。

關羽之死真相:孫權,劉備,諸葛亮,誰是真正的兇手?

敗走麥城(圖片來自網絡)

二是關羽得知孫權要偷襲自己後,仍然猶豫不決,失去了破環孫權陰謀的最佳時機。

《三國志》記載得很清楚,關羽進攻襄樊後,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主動上書曹操 ,請求偷襲關羽。曹操想讓關羽、孫權二虎相爭,自己坐收漁利,就讓曹仁用箭把孫權來信射到關羽營中,故意讓關羽看到 ,“驛傳(孫)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關)羽”。此時關羽已經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達到了人生巔峯,如能及時撤軍回防,會保住現有的勝利成果。但是關羽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失去了破環孫權陰謀的最佳時機。

三是在回師奪取江陵途中,仍然派使者和呂蒙聯繫,導致軍心喪失。

關羽被徐晃的援軍打敗後,得知大本營江陵、公安已落入呂蒙手中,進退失據,這才匆忙退軍回救。途中,關羽多次派出使者譴責呂蒙違背盟約、不守道義。由於關羽士卒的家屬都在江陵,呂蒙佔據江陵後對這些家屬非常優待,因此江陵城中秩序井然,人心穩定。關羽派來的使者到達後,呂蒙不僅不反感,反而領着使者和這些家屬見面交流。關羽的士卒得知家屬安然無恙後,喪失了鬥志,紛紛逃散。至此,關羽的敗局已無法挽回。

結語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後,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葬於洛陽,孫權也以諸侯禮將關羽身軀葬於當陽,蜀漢在成都也爲關羽建立衣冠冢。因此,民間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名將關羽的被殺,固然有其自身的不足,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劉備的見死不救與孫權的背約偷襲。關羽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忠義之名流傳千古,不失爲一位有着真性情的人中豪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