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觀察過自己以及別人對於同樣一件事,所會產生的不同看法或所採取不同的行為嗎?

 

 

前幾天我和我的朋友聽完一個公司所提出的一個產品介紹

 

在與會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及朋友不論在與會過程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所關心的角度都大有不同

 

不由得讓我剛好湊起這幾個月所看到的幾本書以及網路文章的心得(若很沒營養請見諒)

 

 

一本書是洪蘭老師藉由一些親子教育提到的一些簡單有關腦神經發展的事情

 

一本書是有關於人類左右腦所管轄範圍的項目

 

以及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淺談"中庸"的文章

 

 

大家應該都知道左腦所管轄的範圍是有關  "理性的"   "合理的"  "精確的"  "實際的" 等等盡量有標準答案非黑即白的項目(比如說JAVA程式碼出現一個XX,你就他的媽的怎樣就是不能執行)

 

  

而右腦管理的是所謂的 "有想像力的"  "直覺的" "藝術感的" "神經質的" 等等的天馬行空沒有標準答案的可以不黑也不白的灰色項目(比如說我動手畫了一張插畫,我就他媽的覺得這樣很漂亮你管我)

 

 

而我發現大多數的人在於說話及思考,問問題都會有不自覺偏心於自己的左腦或右腦

 

 

一個產品擺在桌上

 

        工程師關心的可能是  "這個產品在用料上或軟體執行上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行銷人員關心的可能是  "關心以及會買這個產品是哪些人?我要在哪裡打廣告?"

 

        產品設計的人關心的可能是  "這個產品的顏色怎麼那麼醜?應該要用什麼什麼色才對啊!"

 

        業務員關心的可能是  "這個定價似乎太貴了,要多少的價錢調整才賣的動"

 

 

就讓我想到洪蘭老師書上所說的

 

新生兒在出生的時候腦中的神經元是密密麻麻的像是一個蜘蛛網般的複雜

 

每條神經元都管理著ㄧ個項目,這條神經元管理的或許是藝術,而這條神經元管理的或許是思考等等的各種不同項目

 

而在一個稍長年齡的孩童腦中的神經元會發現,某些神經元會因為常使用而變粗大,而某些神經元會因為太不常使用而萎縮甚至消失

 

 

我想,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原理,讓我們在工作上讓我們越來越偏向左腦派的人或右腦派的人因此所問的問題所想的角度才會有所不同

 

 

 

而我在網路文章中所看到對"中庸"解釋有這麼一段:

 

"「中庸」一詞所謂的「中」乃是指「心中內在」的修持功夫,而非是指「不偏不倚處於中間」的行持處事。"

 

 

所以,

 

我覺得是否人人都應該想想辦法把這樣的原理拿出來提醒及訓練一下

 

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中是否就會讓我們獲得更圓滿呢?

 

讓左右腦平衡,少用的神經元拿出來訓練一下

 

 

情緒化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要慢慢的靜下來用理論及邏輯去處理

 

固執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有時並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而是情緒的問題

 

各個面相的訓練及提醒

 

平衡左右腦而"不偏不倚的處於中間"的中庸平衡

 

或許會是生活的一種妙方喔

 

 

 

 

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