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疑案追聲》在 Steam 的熱賣,就算是 92% 的特別好評,1275 篇評測裏也肯定有着「不同的聲音」。在這片質疑聲中有說推理難度過低的、有說流程太短的,不過都還在合理談論遊戲的範圍內。但總能看見一兩個心存偏見地提到「抄襲」的字眼,然後隨便扔兩個遊戲名來混淆視聽,大多數人看到後也許不會去查證,可我會。

  事實上,我覺得說出「抄襲」兩個字的人即可恨更可笑,因爲他們可能「抄襲」和「被抄襲」兩邊的遊戲都沒有玩過。它們雖然都是圍繞「聲音」做遊戲賣點,但其實遊戲的玩法、甚至類型都完全不同。如果你被《疑案追聲》別具一格的玩法所吸引,那我想這幾款同樣有着獨特「聲音」體驗的遊戲,你應該會有興趣瞭解。

  1&2.《ENEMY ZERO 異靈》 & 《REAL SOUND 真實的聲音》

  飯野賢治這個名字放到如今已經有些陌生了,號稱業界鬼才的他從小便開始獨立製作遊戲、組建遊戲工作室、成立遊戲公司,並靠名作《D 之食卓》拿到了通商產業大臣獎。可惜天妒鬼才,飯野賢治於 2013 年心臟衰竭逝世。在他才華橫溢的一生中做了兩款與聲音相關的遊戲,你很難想象這兩款先鋒作品誕生在 1996 年的世嘉 SS 主機上。

  《異靈》有着當時業界一流的 3D 畫面水準和邁克爾尼曼扣人心絃的 BGM,遊戲玩法主要是解謎探索,可進行的操作不多,說是遊戲倒更像部驚悚恐怖電影。但不要小看這遊戲,它有着極高的難度,這種難度來自於遊戲中的敵人設計 —— 他們全是隱形的。我們只能通過聲音來判斷敵人的位置,加之恐怖類型緣故,遊戲的舞臺設定在孤立無援的封閉太空站,那種壓抑氣氛真的讓人......想立刻關機。

  隨後一年推出的《 真實的聲音》則完全轉變了畫風,主打初戀回憶。遊戲劇本改編自戀愛小說,本來是個音樂廣播劇,後來因爲節目很受深夜聽衆們喜歡,世嘉就買下版權做成音樂小說遊戲了。既然是音樂小說,當然就不需要什麼畫面了,遊戲的圖象只會顯示些靜態風景圖片。而玩家要做的就是一邊聽故事,一邊進行抉擇,抉擇的時候還會有貼心的姐姐幫你念選項,玩家大可閉着眼睛,曬着太陽,享受過往青蔥歲月的美好味道。

  3. 《休むな!8 分音符ちゃん 不要停!八分音符醬》

  從日本火到國內的聲控遊戲,想必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玩家需要通過麥克風發聲來控制角色跳過重重障礙,聲音強度的大小直接關係到跳躍的高度。簡單的規則,魔性的玩法,讓各路主播參加了這場鬼畜狂歡。一開始大家都還挺正常,走路就嗯啊哦鵝,遇坑就大吼大叫。後來畫面逐漸走偏,有唸詩的、呻吟的,猩猩叫的,還有用高速 RAP 救命,用外放青藏高原直接昇天的。那場面,真的...感謝主播們提供鬼畜素材。

  4. 《One Hand Clapping 一隻手的鼓掌》

  相較於剛剛提到的《八分音符醬》魔性和鬼畜,這款美國南加州大學團隊製作的作品,更像是款完整的遊戲。在視覺呈現中就能感受到團隊用心,區別於粗糙的黑白畫面,遊戲採用了清新自然的色調和小動作不停的可愛主人翁,給人一種在玩《紀念碑谷》的錯覺。

  玩法上也不再單單是靠音量的高低來移動和跳躍,玩家要通過控制聲調來製造不同高低的地形、開啓特定位置的機關,復現 NPC 的音調等。在玩法豐富的同時,也更加考驗玩家的音準和唱功,高中低音唱不準的話就有可能卡關。

  不過你對自己麥霸的身份自信的話,請在遊戲的最後鬥歌環節,給自己一個麥克風吧!

  5. 《In Verbis Virtus 吟誦者》

  朋友,你是否還在困惑霍格沃茨的信去哪了?糾結貓頭鷹是不是迷路了?是否還在爲自己遲遲不能學會「阿瓦達索命咒」而苦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這款遊戲助你成爲中二騷年!本作的魔法全部通過語音控制。大家不用擔心,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遊戲可以自己設置語音爲中文,英文咒語念不過癮,我們就念中文。讓這裏有光、冰凍光線、服從我的意志、水 幫我、芝麻開門!

  不過,也別太開心。遊戲的亮點也僅限於此了,實際上手後,冗長又神祕的謎題設置,毫無存在感的引導地圖,無情的蹩腳操作都在扼殺我的遊戲積極性。本來我想要的很單純,就是念咒殺怪,然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跑路、解謎、卡關上了,好不容易遇到個怪物真的像找到了寶貝一樣。

  如果你實在是想中二一把的話,那入手也無妨。但是要記得在周圍沒有人的時候玩,否則的話...

  6. 《There Came An Echo 回聲戰令》

  相比於《吟誦者》時好時壞的語音輸入,本作有着完美匹配的中文語音指令,還可以自定義隊員名字。把外國隊員全部換成中國名字,叫起來是真的喜感:王二狗射擊!劉大嘴移動到 B 點!喂!老鐵,引爆地雷了。開始遊戲後我們就能放開雙手,只靠一張嘴。人員的移動、換彈換槍、開火射擊、舉盾防禦等等,都由玩家親口下令,玩起來有一種特種部隊指揮官的感覺。除了亮眼的聲控系統外,遊戲整體水準還行,就是戰鬥過程可能比較單調,變化較少。如果你喜歡這種號令八方,口忙嘴亂的獨特體驗話,倒是可以試試。

  7. 《The Girl Who Sold the World 出賣世界的女孩》

  遊戲玩法簡單,就是一個沒有畫面的文字冒險遊戲。遊戲的聲音素材和《疑案追聲》一樣,都是採集於現實生活中。玩家要根據電話那頭所發出的聲響,來腦補女孩的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情。通過選項來指引女孩,幫助她逃離陌生人的追蹤,找回失去的記憶。較爲可惜的是,遊戲中能夠進行的抉擇不多,大部分情況下都只有一個選項。與其說是冒險倒不如說是解謎,只有答對了纔可以繼續遊戲。能在這個遊戲取得多少樂趣,完全看大家的英語聽力水平了。

  8. 《Dark Echo 回聲探路》

  個人相當喜歡的作品,在引入了「聲音」特色的同時,遊戲可玩性也非常棒。玩家置身於一個全黑(或者全白)的場景,要依靠聲音來判斷方位。遊戲的獨特之處在於,原本看不見的聲音變成了可視化的圖像,腳步所產生的回聲線條像都會被障礙物彈回,玩家從而得知整個場景的輪廓。除了腳步聲外,還可以通過跺地、潛行、投擲來產生不同強度和距離的回聲線條。除了音效優秀,可視化部分也做的很好,腳印、聲線、粗細都有着多種變化。黑白兩章多達80關的場景,也極大地豐富了遊戲體驗。

  另外這是個恐怖遊戲,是需要躲閉怪物、跑進安全門的。很多時候玩家走着走着就聽到突如其來的一聲慘叫,再搭配上詭異非常的背景音,不要看圖像很簡單,隨着壓抑氛圍的加深,玩家的心理狀態談不上輕鬆。

  9. 《Stifled 窒息》

  同樣是靠聲波回傳來獲取畫面、同樣是恐怖遊戲,《窒息》的內容就更進一步了。它有完整的劇情演出,質量不錯的3D畫面;除了中文字幕之外,甚至還有臺灣配音,咋一聽我還以爲是名偵探柯南里的小蘭和小圓;玩家的視野和蝙蝠雷達一樣,需要不停在麥克風上發出聲音來探照周圍的一草一木。

  而遊戲的恐怖之處在於,聲音同樣會暴露自己的位置,黑暗裏看不見的敵人會根據玩家所發出的聲音找到玩家。但如果因爲害怕就不發出聲音,那面對完全黑屏的迷宮,我們也將寸步難行。所以如何平衡這兩點是遊戲玩法的樂趣所在。假如你膽子夠大的話,還可以選擇 VR 版本,把刺激進一步升級。

  10. 《A Blind Legend 盲者傳說》

  介紹了以上那麼多以聲音爲賣點的遊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象過完全沒有任何畫面,只有聲音的遊戲?《盲者傳說》就是一款專門爲盲人定製的遊戲,講述了一個盲人騎士和女兒復仇的故事。

  遊戲完全捨棄了視覺畫面,全程都只能看到灰色的遮罩,就算是閉眼遊玩也不會有任何障礙,而與之對應的是特意強化後的立體聲效果,能通過聲音來分辨出敵人的方位遠近,周遭的風吹草動都在操控之中。戰鬥流程雖說是即時戰鬥,但實際體驗上更接近音樂節奏遊戲。敵人攻擊前會有固定音效,戰吼、咆哮、靠近的腳步等,一些特殊敵人還需要用到盾反。而玩家要做的就是以靜制動,只要聽準音效,然後提盾、出劍、殺敵,像極了武俠小說裏頂尖的盲人劍客。在戰鬥之外,我們需要依靠女兒來指引方向。我們必須跟好提示音,走走停停,稍有不慎就可能摔下懸崖。

  老實說,本作的可玩性並不高,故事俗套,音效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所謂的「創意」也是相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的。不過,本作存在意義遠大於遊戲意義,製作組在創造初衷便是希望玩家能去親身體會下自己不曾感受過的世界,去理解殘障人士內心的孤獨,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擁有「遊戲」的資格。

  結語

  以上游戲有新有舊,有的已經大火一陣逐漸走向涼涼,有的已經埋進歷史成爲無名塵埃。以「聲音」爲玩法的遊戲雖多,但真的要從中脫穎而出,靠的往往是「聲音」之外的東西。這十款作品,有你喜歡的嗎?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