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藥品不良反應報告143萬份,中藥引起的佔16.9%;其中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中藥佔比10.4%。

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先後通報了清開靈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紅花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參麥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十餘種中藥注射液的嚴重不良反應。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肝腎功能損害、呼吸困難、剝脫性皮炎等。部分中藥注射液生產企業使用劣質原料,擅改工藝,質檢不規範,而且多為西醫生開具。因此,中藥注射劑的質量和安全隱患值得關注。

據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中藥里毒性品種共有83種,其中大毒10種,有毒42種,小毒31種。大毒藥品毒性劇烈,治療量和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要嚴格控制用量。 臨床常用的毒性中藥有苦杏仁、川烏、草烏、水蛭、蜈蚣、土鱉蟲、全蠍、蒼耳子、馬錢子、附子、蟾酥、罌粟殼、蒺藜、木鱉子、制乾漆等;還有含有硃砂、雄黃等中成藥,硃砂主含硫化汞,雄黃主含硫化二砷,兩者易在體內蓄積,對肝腎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含有硃砂、雄黃等中成藥不能久服或過量服用。

以下逸仙藥師整理了易致肝、腎損害的中藥:

肝毒性中藥:菊三七(土三七)、雷公藤、何首烏、黃葯子、川楝子、千里光、艾葉、蒼耳子、烏頭、附子、硃砂、雄黃、青黛、山豆根、黃獨、補骨脂、斑蝥、蜈蚣、麻黃、貫眾、常山、澤瀉、芫花、大黃、姜半夏、天花粉、金不換、白蘚皮等。

腎毒性中藥:含有馬兜鈴酸成份的中藥主要包括關木通、青木香、防己、細辛,硃砂蓮、天仙藤、馬兜鈴、淮通、尋骨風,烏金七、金耳環、山慈菇、杜衡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較多,一般不能長期或超量服用,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應該慎重,在服藥前看是藥品否含有以上含馬兜鈴酸成份的中藥。其他中草藥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益母草、大黃、斑蝥、草烏、細辛、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土牛膝、棉花子、巴豆、甘遂、硃砂、升汞等也可引起腎損。


中藥的副作用多了去了,每年都要收治十來個因為吃中藥導致肝腎衰竭或者急性中毒的,我可是搞重症的哈,輕的不收。西藥都有不良反應,吃多了都中毒,但是西藥上市之前都要經過數期臨床試驗,所有已知的不良反應都要寫在說明書上。中藥就不同了,目前絕大多數中成藥的說明書中,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藥孕婦兒童用藥方面,是寫的不詳。注意,不良反應不是沒有,而是我不知道!這是成藥,草藥飲片呢?這個人這樣配,那個人那樣配,每一付草藥都不一樣。副作用?中醫專家說了,中藥沒有副作用!呵呵。有人舉例說中藥里都要加甘草來解毒,試問,要是甘草能這麼神,這麼多草藥的毒都能解,而且專門解毒不解藥性,那為什麼不直接弄一個甘草解毒丹?或者像屠呦呦那樣提煉出其中的有效成分?估計諾貝爾獎是跑不了的。所以說,中藥的副作用是有的,而且每一味中草藥、每一種中成藥都有它的副作用,只是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中醫都不願意承認,沒有人來研究這些罷了。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經驗積累,它有很深的造指。對中藥而言古代醫學家們經過一代又一代不斷探索、反覆驗證才得出了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即十八反、十九畏一及妊娠用藥的禁忌。所以中藥要死記活用,用藥時須了解它性味功能和歸經。懂它了解它它將會為你帶來很大的作用。反之也會給你帶來嚴重的後果。我曾也遇到一位患者,已有八十多歲長期咳嗽,有一次受了點風熱,而她家人不懂就煎了薑湯給她服用了幾次,結果產生講話不清楚,舌苔紅色,黃痰粘舌吐不出,脈診後得知肝、腎陰虛較重加上受了風熱,喝了薑湯好比是火上加油。後給她服了疏散風熱、滋陰降火中藥方劑才得以緩解。而有些老年人對一些補藥不了解,就拿大補元氣的人蔘來講,本身患有高血壓,還在吃人蔘,這將會帶來易想到的後果。我在網上看到一些補腎壯陽藥方,方里全是些溫性壯陽之葯,這種方劑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之還會傷肝、腎。在此打個比喻為什麼殺豬匠在推毛時必須先放冷水再放開水而後再把豬放桶內進行刮毛。我認為跟中醫配方有些聯繫,所以中醫越學越難,越感到它的精甚。我們中醫人士應多看書,多實踐,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醫生之間應相亙探討,把學到的知識更快更好地去為患者解除病痛之苦。


首先中藥材有毒性有副作用這沒必要迴避是肯定的,但這是指單味。中藥分上中下品就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來的。對於一些毒副作用較大的藥材都要經過嚴格的炮製方法來去除或弱化其毒性。但中醫傳統方劑是經過嚴格配伍且經實踐檢驗得出的,它裡面藥物間的化學成分相互反應針對疾病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置疑中醫最典型的是龍膽瀉肝湯中的關木通,但傳統方中是木通而非關木通,關木通是後來強行替代木通而產生的腎毒性,這是不嚴瑾的錯誤造成的,而非傳統方劑的錯誤。還有藥典里的中藥都有明確的說明和嚴格的用法用量限制。再說任何的藥用是病癒即止的,長期大量都是不允許的。所以不能因為某方劑中有某味葯含有可能的副作用而全面否定整個方劑,這種一葉障目否認森林的作法也不是科學的態度。


中藥材當然有副作用,不然要中藥炮製學幹什麼?避免中藥材副作用的關鍵有四點:一是辨證準確,有斯證則用斯葯,沒有那個證則不用那個葯;二是掌握好藥物之間的配伍和用量,因為好的組方各藥物之間是有制約的,有的甚至互相有解毒作用,比如甘草能解附子毒,如果大劑量用附子,則需配伍一定量的甘草;三是中藥材的炮製,一定要遵從古法,嚴格按照炮製學上的規定去炮製;四是要遵從醫生的煎藥醫囑,比如那個葯需先煎,那個葯得後下,這些都要講究。做到了這四點,應該不會再發生中藥中毒現象。

如果患者發生中藥中毒,需立即通知開方的醫生,在其指導下進行解毒處置與操作。


中藥材進入的中藥的過程中間有一個非常複雜和細緻的工作,同仁堂大門口那副對聯說出了其實質,業內稱為炮炙,炮炙的第一目的就是降低或消除中藥的毒副作用,然後又有用法,用量,君,臣,佐,使的配伍,使中藥的毒副作用降到了最低,但現在呢連同仁堂這樣的百年企業也經常上不合格榜,可想而之了,單憑這一點說中藥有副作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