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馬兜鈴酸腎病,簡單理解就是由於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所導致的腎病。

那麼這個所謂的「馬兜鈴酸」又是從哪冒出來的呢?原來啊,它來源於中國博大精深的中藥,而馬兜鈴酸恰巧就成了中藥裡面發現的一種有害物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主要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尋骨風等。

這些中草藥如關木通及廣防己引起的腎損害已日益受到臨床重視,國外稱其為「中草藥腎病」,此命名顯然不當。因為這些中草藥均含有馬兜鈴酸,所以國內學者建議將之稱為「馬兜鈴酸腎病」。

這種由馬兜鈴酸引起的腎病發病機制還沒有被研究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可能是馬兜鈴酸主要損傷了腎小管上皮細胞,或者導致腎間質纖維化。醫學上往往將之分為急性、慢性、腎小管功能障礙型三種。

1.急性馬兜鈴酸腎病

短期大劑量服藥者臨床常呈非少尿性或少尿性急性腎衰竭,可伴近端及遠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如腎性糖尿及低滲透壓尿,尿酶明顯增高。患者常有腎外表現,如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癥狀,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及神經系統損害等。

2. 慢性馬兜鈴酸腎病

慢性馬兜鈴酸腎病多由持續小量服用含馬兜鈴酸藥物引起,但也可由重症急性馬兜鈴酸腎病不愈發展而來;腎功能損害常進行性進展,經數月至2~3年進入腎衰竭。病人常首先出現夜尿多,而後逐漸出現各種腎衰竭癥狀。

3. 腎小管功能障礙型馬兜鈴酸腎病

常發生在小量間斷服用馬兜鈴酸藥物後,臨床出現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夜尿增多等癥狀。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說起馬兜鈴酸腎病,估計大家已經有所耳聞,最近經常有關於馬兜鈴酸腎病的新聞報道。但究竟什麼是馬兜鈴酸腎病呢?它又是怎麼引起的呢?

國外報道

90年代初,一家比利時的減肥診所發生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件。一批健康女性出現腎炎,而且迅速發展成了為腎衰竭。這間診所已經經營多年,從未出現這樣的狀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大量調查,最終發現了這些女性的共同點:她們都在使用這家診所里一種新加的「減肥中藥秘方」。

而秘方里有一味葯:廣防己。

廣防己是一味常見中藥材,但偏偏這味中藥材引起了大事。

1年內使得81個人出現腎損害,這些減肥女性的血肌酐,較未服藥前升高好幾倍,後來有的患者還因此進行了腎移植。

之後,陸陸續續出現其他更多相關報道和研究,大家發現,引起腎損害的相當一部分中草藥,含有一個叫馬兜鈴酸的成分,腎毒性很強,於是,學術界就把這類定義為馬兜鈴酸腎病,而廣防己就是其中之一。

那還有哪些我們常用的中草藥有這個成分呢?

中成藥:冠心蘇合丸,龍膽瀉肝丸,八正合丸,跌打丸,導赤丸,大黃清胃丸,當歸四逆丸、排石沖劑,甘露消毒丹,婦科分清丸,耳聾丸,十香返生丸、 濟生結核丸。

常入葯的成分:廣防己,馬兜鈴,關木通,細辛,青木香,杜衡硃砂蓮,尋骨風,

不管是短期大劑量,還是長期小劑量,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可以導致明顯的腎損害作用。特別是長期小劑量使用可導致慢性馬兜鈴腎病,這種情況即使發現後停葯患者腎功能仍然會持續惡化。

因此,記住上述這些藥物,不要大劑量使用,小劑量長期使用也不行。


定義:服用含有馬兜鈴酸(AA)類藥物而導致的腎小管一間質損害的一組疾病。

廣義講,包括所有中草藥所造成的腎小管一間質病變;狹義講,單指AA所導致的腎小管一間質病變。 

診斷依據:1、有明確服用腎毒性中草藥史;

2、以腎小管間質病變為特徵,具體分型如下:A、急性AAN:常在短期(或一次)大量服用含AA的中藥後發生少尿或非少尿性ARF,常伴有腎性糖尿,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常伴腎外表現,如噁心、嘔吐、貧血、血小板減少,肝動能損害及神經系統異常(視聽力障礙,震顫)等。B、慢性AAN:持續或間斷小劑量服用含AA藥物史,尿檢呈腎性糖尿,輕度蛋白尿,低比重及低透壓尿,常伴貧血(貧血出現早)及輕、中度高血壓,雙腎縮小且雙腎大小不對稱(長經相差1cm以上);一但出觀均一紅細胞尿,應高度懷疑並發泌尿系癌症。C、腎小管功能障礙型AAN:間斷小量服用含AA藥物數月後出現癥狀,表現為腎小管性酸中毒或/和Fanconi綜合征,同時伴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血Cr,BUN基本正常。

輔助診查:1、尿液改變:呈低分子腎小管性蛋白尿,尿βa—MG、NAG、RBP升高,腎性糖尿,氨基酸尿,近端腎小管酸中毒(Fanconi綜合征),低滲尿。2、輕度貧血,與腎功能改變不相稱。3、雙腎超聲改變。 

鑒別診斷:主要與西藥及其他原因引起腎小管間質病變的疾病相鑒別,明確的用藥史,毒物接觸史是鑒別的關鍵。

能夠引起腎小管間質損害的中藥主要有: 

1、含AA類:馬兜鈴,北馬兜鈴(包括青木香根、天仙藤莖葉、馬兜鈴果)、木通馬兜鈴(關木通)綿毛馬兜鈴,廣防已,異葉馬兜鈴(漢防已根),卵葉馬兜鈴、木香馬兜鈴、管花馬兜鈴等。  

2、單昧中藥:馬兜鈴屬植物、雷公藤、棉酚、魚膽、蛇膽、斑蝥、蜈蚣、蜂毒、益母草、草烏、蒼耳子、附子、二丑、土貝母、土荊芥、巴豆、蘆薈、大楓子、苦楝皮、天花粉、金櫻根、使君子、威靈仙等。  

3、中成藥:米砂安神丸、龍膽瀉肝丸、冠心蘇合香丸、感冒通、速效傷風膠囊、參茸衛生丸、腎炎四味片、斑蝥酸鈉片、復方斑蝥散、安宮牛黃丸、補心丸、中華跌打丸、芫花醇、三品一條槍等。  

4、具有不程度腎毒性的藥物:砒霜、細辛、全蠍、樟腦、鹿茸、八角楓等。治療觀察的輔檢:主要是尿改變,尤其是尿酶的改變與病情轉歸直接相關。  


馬兜鈴酸腎病是慢性腎病中的其中一種病理類型,馬兜鈴酸腎病不是很常見,同時馬兜鈴酸腎病也被稱為中毒性腎病。是由於某些藥物所導致腎小管出現的間質性疾病,主要損傷的是腎小管上細胞,但不同劑量馬兜鈴酸損傷腎小管、導致間質纖維化的機制並不相同。攝入過多的馬兜鈴酸是馬兜鈴酸腎病的主要病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