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Backpoint Research發佈了關於全球無線耳機市場的調查結果。在2018年第4季度,全球無線可收聽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250萬臺,其中最大的市場在北美地區,佔24%,之後是亞太地區與歐洲,該結果中不包括中國。

  從品牌層面來看,蘋果是該市場中的佼佼者,市場份額佔60%,不過因爲之前消費者等待蘋果今年的無線耳機新品AirPods 2,而且一些二線品牌銷量的迅速增長也對蘋果的市場份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該份額有所下降。除了蘋果之外,三星Gear IconX、Bose SoundSport Free等品牌也都在暢銷機型之列。

  來自Backpoint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Liz Lee認爲,隨着更多企業的進入,並以合理的價格推出具有先進功能的新設備,消費者將會有更多選擇,無線耳機市場未來的競爭也會進一步加劇。從表面上看,無線耳機市場的繁榮與蘋果最近發佈的AirPods 2有很大關係,但若是稍加探索,就會發現其中原因之複雜。

  一、無線耳機火爆早有端倪,蘋果只是推動者之一

  近兩年來,無線耳機的銷量令人驚喜。2018年,全球範圍內無線耳機出貨量在4600萬臺左右,單是AirPods的出貨量就有3500萬臺,佔全球整體出貨量的75%。

  上文提到的2018年第4季度的調查中沒有中國,但中國的無線耳機市場也處於蓬勃發展中。據GfK中國在線市場和線下30城市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無線耳機零售額同比增速超630%,其中線上零售量達到280萬臺,零售額將近16億。

  預計到2020年,全球無線耳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29億臺,2021年,無線耳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美元。而今年會是無線耳機市場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年,因爲各大技術公司會在無線耳機的創新方面下更大的力氣,此外,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對科技產品的消費習慣變化都很可能成爲無線耳機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無線耳機的火爆與AirPods有着莫大的關係。自從AirPods 2推出之後,無線耳機就備受各方矚目,這種火熱與喬布斯時代發佈新iPhone時的狀況有一拼。所以從表面上看,AirPods是推動無線耳機市場火熱的直接原因,然而事實卻遠遠沒這麼簡單。

  實際上,無線耳機並不是最近纔出現的。本世紀之初,PC尚且是主流,耳機的使用場景還有限,那時最流行的移動播放設備是索尼的Walkman。不過這種狀況很快就被蘋果顛覆了。2001年,蘋果推出了iPod與itunes服務,使得傳統唱片行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人們聽音樂不必再買磁帶和CD,只需帶一個小巧的iPod即可。

  由此,音樂數字化趨勢迅速蔓延,在此種趨勢之下,對耳機的要求也逐漸嚴格。於是耳機行業也順應趨勢,耳機的數字化在此時初現端倪。

  首先入局的是2003年成立的Skullcandy(骷髏頭耳機)。最早是針對極限運動人羣的,因爲在這些場景下人們是最需要BGM的,所以這一波小衆人羣是對戶外音樂需求最強的羣體。Skullcandy外觀炫酷,並請來運動達人代言,在數字化浪潮下得以發展。

  隨後耳機領域最大的黑馬Beats誕生。其炫酷的外觀和請名人代言的套路與Skullcandy如出一轍,不過目標不再侷限於運動人羣,而且場景更爲廣泛,馬路、公園、健身房等都包括在內。在移動化逐漸流行的日子裏,耳機的使用場景也從室內擴張到室外,從音樂屬性擴張到佩戴屬性,此種轉變爲後來無線耳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隨着數字化和場景多樣化發展的,是耳機無線化的趨勢,而這種無線化的趨勢與藍牙技術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早期的藍牙耳機主要應用於商業領域,音質極差,作用基本等同於傳聲設備。但到了2006年,藍牙A2DP協議普及,藍牙技術水平大幅提升。

  耳機品牌Jaybird抓住了這個機遇,在2008年推出了無線藍牙運動耳機。之後,無線耳機市場中涌入越來越多的品牌,如LG、Beats、Skullcandy等,無線耳機市場自此開始崛起。

  2014年,Dash pro推出了去掉中間連線的無線耳機,能儲存音樂,能檢測運動數據,有智能語音功能,並且防水防汗,可以說符合當時人們心目中對理想耳機的所有要求。此後,不同品牌無線耳機的功能也日漸豐富,如會翻譯的Pilot耳機、可以降噪的iqbuds等等,就連美國衆籌網站上的無線耳機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無線耳機由此開始了對耳機市場的“佔領”之路。

  可以看到,場景的變遷與技術的發展,使得無線耳機不斷升級。除了大環境的影響,對無線耳機的積極態度也是推動無線耳機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許多手機廠商取消了3.5mm音頻接口,像蘋果就從iPhone 7開始取消了3.5mm接口,之後發佈的三款手機都取消了附贈3.5mm與lightning轉接頭,給無線耳機的火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此外,一些主流手機開始全面支持藍牙5.0,而且不少廠商都宣傳自家的手機與無線耳機可以進行無縫配對,提升了無線耳機的體驗感。另外,智能語音交互功能的發展、iOS、安卓平臺中的語音助手也越來越多地與無線耳機適配,給了無線耳機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價格方面,上游芯片廠商在技術層面取得重大突破,音頻解決方案逐漸多元化,除了大廠商之外,不少中小型廠商也進入了無線耳機市場,不僅豐富了品牌與樣式,也讓無線耳機的價格更“接地氣”。

  由此可見,無線耳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完全是因爲AirPods的火爆而火爆。或者說,蘋果在整個無線耳機的發展過程中只是一個組成部分。在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AI等先進技術普及的當下,無線耳機在這些領域目標用戶中的滲透率也在不斷增長,對於許多巨頭而言,無線耳機也在智能硬件市場日趨飽和的當下提供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新的增長點。

  二、科技巨頭紛紛入局,無線耳機裏藏着多少機遇?

  自從無線耳機行業崛起,越來越多的巨頭髮現了其中的機遇。

  2018年10月,高通與亞馬遜進行合作,將Alexa植入了高通藍牙耳機芯片,推出了業界首款端到端的藍牙智能耳機,用戶可以通過耳機上的按鈕激活Alexa。谷歌則將Pixel Buds中的翻譯功能面向所有支持Google Assistant的無線耳機開放。而蘋果的新一代AirPods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支持語音喚醒Siri。除此之外,微軟、BAT、小米等廠商都將無線耳機看作是AI語音落地的絕佳途徑。

  可以說,以語音交互技術爲基礎的AI助手,將成爲無線耳機行業在下一階段的重要發展方向。無論是在硬件設備還是可穿戴設備上,都會越來越多地搭載如Siri、Alexa、Google Assistant這樣的AI語音助手。這符合人類追求便捷化的潮流,而這種潮流中,對語音設備的要求也逐漸提升,無線耳機恰恰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的設備。

  在AI語音場景中,喚醒時間、交互效率、反饋質量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到用戶在語音交互中的體驗,如何讓這些因素都儘量達到高水平?無線耳機是一個很好的介質,它能夠有效接管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設備中的一些功能和任務,如運動健康、翻譯等。

  在無線耳機中搭載傳感器,就可能實現語音播報健康數據監測功能。一直重視健康領域的蘋果在新一代無線耳機中加入了生物傳感器,讓用戶通過AirPods就能實現對體溫、心率等的測量。而其他無線耳機品牌也在開發運動健康領域的功能,依託大數據和AI算法等技術,旨在將無線耳機打造成“AI運動助手”,讓AI的價值在無線耳機中得到更大的發揮。

  此外,無線耳機的形態使其非常適合加入翻譯功能。去年10月,谷歌將Pixel Buds中的翻譯功能向所有支持Google Assistant的耳機開放。也就是說,索尼、LG、Bose等現有的以及未來的耳機產品都可以使用該功能。Google Assistant支持40種語言的互譯,對於有意於翻譯耳機的廠商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能使無線耳機的功能更爲豐富。

  無線耳機不僅能作爲獨立的產品形態出現,還可以和其他可穿戴設備緊密結合。2014年,華爲推出了TalkBand B系列手環,其主機拆卸下來就是個獨立的無線耳機,而這個系列也在持續更新。蘋果手錶如今也具備了獨立通信功能,所以“蘋果手錶+AirPods”的“組合”值得期待,甚至這種組合還可能替代當前的手機,同樣能夠實現接打電話、查看信息,以及支付等諸多功能。

  當然,這種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加入AI語音功能的無線耳機對於運算能力要求頗高,並且極易受到功耗和容量的限制,所以要很好地實現這方面的功能,還需要各方的力量來進行推動。而如智能手錶與無線耳機結合這樣的新形態仍處於起步階段,用戶習慣尚未成熟,功能場景方面也需進一步探索。而在續航方面,無線耳機也需要繼續加強。

  可以看到,無線耳機並不侷限於某種形態,它可以是多變的,它的功能也是可以被不斷開發的,而這些功能恰好與下一階段最火熱的技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預見,無線耳機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行業也將獲得更好的發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