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上在吃完早餐後,來到這次台東之旅的最後一站—卑南文化公園,這裡是台灣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現地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是一個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這個遺址距今約有2000~5000年,這個遺址在日據時代就已經有日本學者開始進行調查和研究。
    後來在1980南迴鐵路的卑南新站(現在台東車站)開工時,挖出了大量卑南文化的史前文物,後來台灣的學者進行多次的發掘和調查,逐漸釐清了整個遺址的範圍。

卑南族少年會所
 

    這個卑南遺址目前挖出了多達1500多具的石棺,還有二萬多件玉器、石器和陶器文物,是台灣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史前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
    公園裡的遊客中心是提供遊客服務和主要文物展示場,裡面有很多關於卑南遺址的出土文物,也透過圖文等相關資料的介紹,讓遊客瞭解當時的文化背景,還提供了人員解說的服務。

遊客中心
 










 
    
 
    在參觀遊客中心之後,接著來到遊客中心旁的瞭望台,這裡是整個園區的制高點 不但可以看到整個美麗的園區,台東市區的景色也一覽無遺,能夠眺望台東知名的都蘭山、吉利惡地、虎頭山、石頭山,天氣好時甚至能夠看到綠島、蘭嶼。


 
       在暸望台下方有三具石棺,也是屬於卑南遺址的一部份;這三具石棺出土時,裡面的屍骨都已經腐朽了,不過在其中兩具石棺裡,有發現陪葬的耳飾和項飾,可是這三具石棺在出土時,棺板大都已經變形,因此現在看到的是屬於複製品。
 
 







 
    另外在園區裡的考古現場,遊客可以直接進去參觀、以最近的距離來看這些遺址,目前這裡發掘出來所呈現的現象主要是住屋的遺留,住屋上部的結構物已不復存在,只遺留下礫石堆砌而成的砌石牆,從局部地區的砌石牆可以明顯看出長方形的格局,從考古人員標示的號碼,可以對照旁邊的解說牌,看看 這些遺跡當初的用途到底是做什麼的。

考古現場

 




 
    靠近台東車站的月形石柱,也是屬於卑南遺址的一部份,根據學者推側可能是住家的一部份,半月缺口的部份應該是安置大樑的地方,但是石材是來自遙遠的中央山脈,它是怎麼移過來的呢?至今仍是一個謎。

月形石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