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和31日,東歐兩個相鄰的國家——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先後進行了總統選舉,結果都是“局外人”脫穎而出。

  斯洛伐克舉行的是第二輪投票,律師出身的政治素人蘇珊娜·恰普託娃成功擊敗對手,成爲該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烏克蘭舉行的是第一輪投票,喜劇演員出身的局外人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雖然得票沒有超過50%,但也大幅領先第二名、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兩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在4月21日進行對決。根據之前民調,進入第二輪後澤連斯基勝算很大。

  斯洛伐克第一位女性總統恰普託娃 (圖/axios.com)

  毫無政治經驗的“素人”或曰“局外人”,頻頻在選舉中大出風頭,已經成爲近年世界政壇的一大景觀,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也正因爲如此,每有“局外人”在政壇嶄露頭角時,媒體總會將他們與特朗普做個類比,也多能發現一些共同點:比如這些“局外人”都強烈反現狀反體制,直接和民衆對話,善用社交媒體。

  或者總結一下說,基本都是民粹主義者——由此也聯想到民粹主義在美國、南美和歐洲的興起。

  的確,如果把撇開傳統勢力、直接取悅民衆的做法叫做民粹主義(populism),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恰普託娃和澤連斯基也是“民粹主義者”,他們看到民衆對現狀的嚴重不滿,對建制派的失望,登上舞臺獲得成功。

  但媒體也注意到,恰普託娃和澤連斯基的“民粹主義”,和近幾年席捲歐美的民粹主義有很大不同。

  美國的彭博社刊文指出,這幾年歐美民粹主義者都強調本國本民族利益,反對一體化、反對外來移民、強調宗教保守。

  但恰普託娃和澤連斯基顯然不是。

  恰普託娃親歐盟,支持歐洲聯合,支持同性戀羣體權利,是個典型的自由派;

  澤連斯基呢,他的對手波羅申科是靠反俄起家,所以強調民族主義,以“軍隊,語言,宗教”爲競選口號(即發展軍隊抵抗俄羅斯,珍惜烏克蘭語言,讓烏克蘭東正教會擺脫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影響),澤連斯基本人則是強調要和平外交,要語言平等(即在烏克蘭境內,尊重說俄羅斯語的公民)。

  彭博社因此稱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出現“另一種民粹”。

  澤連斯基 (圖/japantimes.com)

  《斯洛伐克觀察家》網站4月1日還刊文指出,近年來,斯洛伐克鄰國波蘭、匈牙利國內排外民粹勢力頗爲興盛,恰普託娃的當選,可謂是局部扭轉了這一趨勢,讓人們看到自由派的勝利。

  不過該網站的另一篇文章也表示,儘管如此,由於斯洛伐克影響不夠大,也不能指望這次勝利能夠對波蘭和匈牙利產生多大影響。

  其實,雖然都被看作“民粹”,但恰普託娃和澤連斯基成功的具體道路也不一樣。

  恰普託娃的成名主要有兩件事,一是身爲律師,爲了一樁垃圾填埋場案進行十幾年抗爭,最後勝訴。她也因此獲得有“綠色諾貝爾”之稱的“戈德曼環境獎”;

  二是當時正在調查政府高官與黑社會勾結騙取歐盟補貼的斯洛伐克記者楊·庫恰克在2018年2月慘遭殺害後,恰普託娃號召民衆上街抗議,藉此反對政府腐敗。這兩件事與意識形態無關,都是爭取有效治理,反對腐敗的具體事件。

  澤連斯基也差不多,“今日俄羅斯”(RT)31日的一篇文章的話說,烏克蘭過去五年中,面臨着戰火、經濟嚴重衰退和失業等挫折。這些也都是具體問題,與左還是右的意識形態無關,澤連斯基是靠解決問題爲口號而得到支持的。

  因此無論是恰普託娃還是澤林斯基,都是淡化“主義”色彩,着眼具體問題。

  但傳統勢力、資深政客也想解決問題,爲什麼選民還要選擇“局外人”呢?

  英美有學者經過研究稱,這是因爲傳統勢力也就是建制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傳統意識形態的束縛,而現在很多國家又出現嚴重的“社會極化”現象,即兩種意識形態嚴重對立。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左右勢力膠着對壘,遲遲不能解決問題,於是選民希望看看能否有個局外人來破局,這讓局外人在兩極分化的社會更容易脫穎而出。

  當然,如果這個局外人是特朗普這樣的民粹主義者,世界就會多一點擔心;如果是恰普託娃和澤林斯基這樣的,世界可能會放心一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