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部靠口碑逆襲的電視劇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誇張劇情、沒有惡俗橋段;該劇講年代、講愛情、講創業、講收藏、講處事,講做人,是一部三觀很正的電視劇;該劇的製片與編劇郝金明先生(劇中蘇萌大舅的扮演者),是主人公春明的原型。

它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年代劇:

開劇就講春明大姨進城,一句:「老坦進城,身穿條絨,腰細麻繩;喝瓶汽水,不會退瓶兒。」把北京近郊老百姓的土味兒、貧窮、落後,體現得淋漓盡致。

劇中像這樣的俚語、警句、名言,比比皆是,處處著筆於北京人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做人特點,下面是我摘錄的一些經典台詞:

  • 羅鍋上山花冒了(二姐)
  • 二人下棋多嘴是驢 (關大爺)
  • 腹空,黃金都不是金 (春明)
  • 見過驢上樹,沒見過你這麼幸災樂禍的 (食品廠看門大爺)
  • 漂亮姑娘傻,這話說的真不假 (韓母)
  • 人比人要死貨比貨要扔,因為怕丟人所以不見人,長此以往,人將不人了 (蘇萌)
  • 人生天地間,高不盈七尺,壽不過百年,本無貴賤之分 破爛人破爛貨,人非賤貨非破(春明)
  • 念書靠嘴,種地靠水,莊稼不忍爹和娘,精耕細作多打糧 別坐騎驢騾思駿馬 (小清河黨委書記)
  • 寬容待人,大度一些,學會給人留面子 (蘇萌)
  • 錢買不來親情,買不來是非 (春明)
  • 借了熬藥的砂鍋不能還,得等人來要 (關大爺)
  •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酒不如無
  • 天官賜福喜重重,財喜雙全福祿增,放心大膽去買下,不必費心神偷行 (破爛侯)
  • 人親不是辱,人怕不是腐,人親財不親,人守理不守 (蘇萌)
  • 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關大爺)
  •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休於小人為敵,小人自有對頭 (蘇萌)
  • 天有喜怒之情,人有喜怒哀樂之達 喜春也,怒秋也,樂夏也,哀冬也 (春明)
  • 春聽風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 白晝聽琴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搖櫓聲 (破爛侯)
  • 老北京到了80就算白喜事
  • 光著屁股推磨,轉圈丟人 (關父)
  •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韓母)
  •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春明)
  • 有人看不見前門,有人找不見前門,於是就走了後門,一下撞入騙子懷裡(春明)

它是一部積極向上的勵志劇:

春明的奮鬥史一直伴隨他的愛情史,成為全劇的主線。春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事業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智商和情商。

我們在劇情的前半段可以看到很多細節處理,拉石子、搗騰雞蛋、鼓搗舊自行車等,這些都是他智商高、腦子活絡、愛折騰的具體體現,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特質。

我們再來說他的情商,多次為濤子、蔡曉麗背鍋,以致失掉食品廠的工作。

還有後來程建軍與蔡曉麗結婚橋段、破爛侯與侯姐父女隔閡問題的解決……以及楊華建等人入股自己的公司等等,都是春明情商高的體現。

食品廠被開除、收破爛被嫌棄、搞貿易被搗鬼等都一次次被建軍使壞,但都沒有讓春明頹廢,反而讓他學會看懂人心,怎麼防小人。

收破爛、買房產、貿易、邊貿、收藏、酒店以及後來的工程、房地產、建材公司,春明都是在不聲不響下完成的驚人創舉。

它是一部相愛相殺的愛情劇:

蘇萌與春明的愛情,是本劇用力最重的主線,26年137天的愛情,堪稱一部愛情版的《三國演義》。

蘇萌和春明都有極其鮮明的性格特點:

蘇萌典型的北京大妞,性格豪爽、為人善良,就是嫉惡如仇,眼裡揉不得沙子,她可以輕易相信身邊的任何人,就是不敢輕易相信愛人春明,在蘇萌眼裡春明總是弔兒郎當、不修邊幅,像個正長不大的孩子。

春明呢?因為在家裡、院里,是一個極調皮的小輩,總是挨嗤。自幼又跟著關大爺學收藏,養成一種說話留一半、撒事也不兜底的個性,常常干一些讓蘇萌摸不著頭腦的事情。

於是二人的愛情,談的轟轟烈烈、愛的傷痕纍纍,但是二人彼此都只鍾情於對方,於是分分合合30年才認清彼此。

它是一部弘揚傳統文化的情懷劇:

該劇還有一大看點就是古董文物的收藏。怎麼發現好物件,常見的文物知識,朋友師徒之間為了好物件怎麼雞賊算計等,都在劇中有比較重的落筆。

最精彩的一是眾人為了爭奪關老爺子留下的古董,所流露的人間百態…

關著屁股推磨轉圈丟人的關父關母、橫叉一杠的缺德鬼蘇萌大舅、總想佔便宜的程建軍、埋怨春明私吞遺產的關小關,各人的醜態百出,按關老爺子的話說——不死一回,到哪兒去瞅這景去。

而是程建軍做局郭大爺和蘇萌,害得郭大爺差點家破人亡,蘇萌更是被慘騙6000萬。

在這場人間百態中,程建軍是在家坑親人出門坑朋友,坑進天才所有人。

它是一部傳播正能量的良心劇

這部電視劇最為稱道的就是春明的處事做人,按他自己的話說:「正陽門下的人,就該做正陽門下的事兒,拍著胸脯做人,絕不幹那昧良心的事兒」。

劇中大多人物都有,不少缺點:

收藏大拿破爛侯,早些年眼裡只有古董,和侯姐的父女情薄如蟬翼;

蘇萌大舅,一心只想搗騰古董換成錢兒;

關父關母更是大不孝的貪婪鬼,為得遺產那醜陋貪婪的嘴臉盡顯無疑,用關父自己的話說,光著屁股推磨轉圈丟人;

程建軍,更是坑盡身邊所有人,誰和沾邊都會發霉變臭的主。

我們再來看春明一生做人:

為了兄弟,自己背鍋被開除;

給萍水相逢的侯姐丈夫,籌錢看病;

孝順母親、尊敬師傅,一生不與他們的鬥嘴;

照顧外地務工孩子,見不得他們受委屈,為此專門責罵小杏兒、李躍進;

在公司更是成立應急專項委員會,不辦家族企業,卻要像一個家;

關老爺子本來留有遺囑,把古董全部給他,他寧願背負罵名,也不把遺囑給眾人看;

為了救蘇萌公司,除了給2000萬應急,還忙前忙後抓程建軍尾巴;

程建軍在癌症彌留之際,還不忘和春明鬥狠;春明為了其家人,決定收藏程燒制的銘款瓷器,最後把手言歡。

有些人很是不理解,建軍壞成這樣,即使癌症晚期也死不悔改,春明為什麼還要那樣對他呢?

答案很顯然,因為他是萬年修得的韓春明。


這部戲,是我難得在幾天時間裡,從頭看到尾的一部戲。挺喜歡蘇萌,但是在末尾,被春明二姐罵徒有其表的時候,我也有所明白,細想一下他二姐的話。春明其實選另個女生更好,何苦活這麼累,但也許這是他的動力吧。

這部戲給人的正能力有點多,像建軍那麼多春明,現實生活中一般人早絕交或者打起來了,可能春明不是一般人吧...

其實想想蘇萌把韓春明拖到40歲才結婚,不太應該,還好是大團圓結局,孩子也懷了。有的人啊,就是有他享不了的福, 承不了的重,做出點成績就翹尾巴。這點來說,韓春明做的確實不錯,做的很好。一般來講,一個家庭里,都是老大懂事一些,老二厲害一些,這個家庭沒想到最受寵的最小的出息里,也是難得,也算是難得一見,生活中這樣的並不是很多。


這部(正陽門下)電視劇非常之精彩,講述了正陽門裡的人物衣食住行,感情。

以韓春明從知青下鄉回到家如何找工作,從入廠認識了濤子,和他做事,期間下班去運沙,倒賣雞蛋,期間程志軍告密說廠里有人偷麵包,後來濤子偷麵包發現了,韓春明說我偷的一個人離開了廠。說明了韓春明對朋友重情重義,美好的品德。

韓春明失業了,就去收破爛,期間他認識了破爛候,拜了關老爺為師傅,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韓春明最快成了萬元戶,有摩托車,期間他與破爛候斗收古董,但是每次破爛候都鬥不過韓春明,從中發現了韓春明的人品好,夠厚道不佔他人便宜,值得深交。同時韓春明也帶破爛候做生意。

韓春明與楊華健從知青到貿易合作找了不小錢只有楊華健知道。韓春明有錢了在郊外買屋買土地。到拆遷了成了千萬富豪。

韓春明有錢了開了餐館到博物館,把他的鄰居個個都請聊他這些古董是真是假,韓春明為了不得罪鄰居搬了去他師傅的屋裡住,說明了韓春明為了鄰居的和睦相處,心和平靜,不得罪別人。

從北京申請成功開始韓春明就布局從房產,到高科技的綠色環保回收建材,把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新人生。

韓春明的愛情從一以中,都是愛蘇萌,從知青,時候的初戀,到結果二三十年都是愛他,第一次結婚送小車,但是程志軍搞了動作,結婚不成,小車的證件不齊全。第二次也不成,第三次蘇萌掉了戒指,也不成。直到蘇萌懷孕都沒結果,鬥了幾十年。從青春期到成熟期四五十歲,

程志軍和韓春明的爭鬥也是一個精彩點,從小到大韓春明都讓程志軍,都是程志軍贏主要那時候程志軍的背景好,他爸是公務員。直到在知青同學聚會,韓春明在知青面前下不了台,說了騙你有鋼琴那個會彈琴的我叫聲爺,結果程志軍這個小人說我會,程志軍會彈琴贏了,韓春明輸了。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韓春明經過十七的發展成了千萬富豪,鋼琴剛好過關了十級,晚上就是知青同學聚會,韓春明講了不好聽的說話,被程志軍聽到,說前面那台鋼琴你會的我也叫聲你爺,韓春明說了我會在前面那台鋼琴彈到一首歌你程志軍叫我聲爺,大家好不好,這段歌曲看到了大家都很感動,好動聽,多麼的精彩。彈完琴了,程志軍站起來傻了,不願意講聲爺走了。十七前的仇就報了,大快人心?………………後來程志軍為了找韓春明報仇,從古董,和聯合蘇萌的大舅,都輸了,輸得最慘就是那個壺,輸到嘔血,經歷了那麼多最後韓春明看淡了,說了程志軍你製造的工藝品我韓春明都只收,程志軍聽了就看開。也不爭鬥了,最後成了兄弟。

我最喜歡韓春明的人品,對家人的好和愛,對朋友的厚道和幫助,對鄰居的和睦相處。對工人的關心和獎勵,對師傅的尊重尊敬,對愛情的從一而終。


首先這部劇是一部良心劇,以韓春明和蘇萌的愛情發展,講述了幾個年輕北京人的奮鬥故事,韓春明的低調,程建軍的妒忌如仇,蘇萌的孤傲,小杏的奔放等等。這些人很好的詮釋了在世紀之初那些北京人的性格,特點。以及北京的奮鬥史,把握住機會先富帶動後富的故事。其中有一件事記憶特別深刻,17集中間的那部分,當蘇萌知道了韓春明是一個有錢人以後的種種行為,說明了那種孤傲的內心受到重重的的打擊。


正陽門下這部劇應該是拍的很成功的,首先投資不大,還很好看,從60年代到2008年以後這段的描述還是很真實的,當時的環境就這樣,就是蘇萌太能作了,太自己為事了,但教養還是很高的,很多事情都是誤會造成的,但經過這麼多年還有兩個人的堅持還是走在了一起也算善終了。


雖然有做作的地方,以及編劇採用了一些誇張的部分,顯得與實際嚴重不符,偏與理想化。但演員在這部劇里的表現還是值得肯定的,演員把人物的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是一部值得觀賞的青春勵志好劇。特別在第二集暢遊北海公園和十七集同學聚會的鋼琴獨奏,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堪稱經典之作。


一部難得的好作品,從人生百態中透視一個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群體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通過倫理橋段折射出傳統文化的對人生認知的影響。通過對傳統古文化認知和定位反映了人性自私和截然不同價值觀定位。如果人們隨著正陽門下不同橋段對照定位,真不知道能給自己打多少分。人追求富裕幸福的生存空間是一種共同慾望,是一種崇高行為,但不擇手段的放大自私自利絕對不會有好的結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