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培育的大道上離不開他山之石,深諳其發展規律,便能達到攻玉的效果。國內的互聯網產品的“套路”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掌握一些,但是國外的互聯網產品呢?有這麼一些在自身垂直領域做得很好的海外寶藏社區產品,他們爲了留住用戶,可謂是各出奇招。接下來,就由筆者與大家分享這些寶藏產品的獨家武功祕籍吧!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擁有一池不斷增長的、活躍的用戶,是屬於每個內容產品的終極理想。羅馬非一夜建成,內容產品社區的成熟自然也離不開精心培育,久久爲功。

在這個焦慮瀰漫、假風口層出不窮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產品嚐試通過打造社區、發力社交來激勵用戶。然而,很多功能需求和社交場景,不過是產品經理一廂情願的想象。要想讓用戶與社區長相廝守,重要的是隨時隨刻給用戶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有那麼一批國外互聯網產品,它們也許不像Snapchat, Instagram那樣耳熟能詳,但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接下來筆者將帶你看看這些產品是如何利用成功的社區來拉新促活、帶動內容生產的。

從小白到大神:清晰的晉升體系

人們越是感覺自己之於整個共同體是有價值的,就更願意爲這個共同體創造價值。

就比如:看客和潛水者可能翻翻首頁、關掉頁面扭頭就忘記了社區的存在;而擁有大量關注者、需要不斷髮布內容和回覆私信的用戶,則更可能在社區中長久地駐紮下來。

因此,對於社區中的用戶來說,角色意識能夠帶來強大的歸屬心理,使命感是持久的粘合劑。想要培育成熟的社區,就要下功夫打造用戶的角色意識和使命感。

開門見山的“修煉手冊”

最初進入一個陌生的社區,新手用戶們往往感覺自己是個局外人:產品功能玩不順溜,社區黑話滿臉問號,粉絲更是寥寥無幾。

看到社區紛繁複雜的板塊和實時更新的內容,內心唯有一句: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爲了減少新用戶的手足無措感,問答社區Quora爲新註冊用戶準備了一整套開門見山的“修煉手冊”。它出現在信息流的右方,指導新用戶從最簡單的關注話題、提出問題開始,一點點進入角色,增強對整個社區文化的認同,直到徹底投身廣闊的問答世界。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Quora頁面上的新手指南

越是功能複雜的社區,“新手指南”就需要更詳細。在這方面,主打生活服務指導的社區WikiHow幾乎做到了極致。

WikiHow的核心內容是圖文並茂的生活服務操作手冊,爲讀者的各種生活瑣事提供圖文指導。

WikiHow社區會把每個宏大的手冊製作工作分解成細小的步驟:提出問題、寫文字答案、配圖、加標籤、查錯別字和審覈等等。

每個用戶一註冊,就可以立刻看到各種待辦事項,明確知道“自己能爲這個社區做點什麼”。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WikiHow細化的待辦事項

待辦事項的難度有高有低,有的任務需要用戶付出知識和經驗、有的任務只需要用戶付出耐心。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在社區向前發展的進程中擁有姓名。

在很多產品的社區裏,用戶們都希望能出人頭地,但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WikiHow設計的智慧在於:它把核心內容產品的製作過程劃分成了詳細的步驟,讓無論是小白還是大神都可以選取擅長的部分一展身手。清晰的to-do list和晉升體系一目瞭然,用戶可以從門檻最低的操作開始,逐步培育在社區中的歸屬感,而不至於將滿腔的熱血消磨在不知所措的孤獨中。

口碑與權益驅動下的社區貢獻

平臺都想方設法激勵用戶不斷爲其做出貢獻,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戶的貢獻量化、可見化,合理設計出用戶的活躍度/貢獻值和社區權益以及口碑之間的關係,以指標激勵用戶爬升社區的等級體系。

個人名片化的貢獻值

對平臺來說,用戶的瀏覽、發帖、評論和關注等行爲都可以視爲對社區內容活躍度的“貢獻”

平臺以怎樣的形式展示出用戶的貢獻,不僅涉及對用戶的激勵,同時也是用戶在平臺的個人身份和口碑的一部分。

在程序員上傳分享代碼的著名社區Github裏,每名用戶的貢獻量都會被詳細統計,以天爲單位展示在個人頁面中。用戶於某天在社區中越活躍、貢獻越多,那一天所代表的方格顏色越深。

於是,當旁人點進一個用戶的頁面,如果看見這個年曆上深綠色一片,崇敬和信任感自然增強好幾分,其對應的也就是更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Github對用戶貢獻的統計

同時,Github還會對用戶不同類型的貢獻進行分類,以雷達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其他用戶可以查看其擅長、或說是最活躍的板塊。

這些指標如同個人名片,承載着用戶的付出和經驗,也激勵着用戶像“刷履歷”一樣來不斷爲社區貢獻更多。

等級與權限的綁定

在一些平臺中,等級不僅意味着頭像旁邊的星星或者鑽石,更意味着更多的權限。當平臺等級和權益綁定時,用戶會有更強的動力不斷付出,以獲取更多“當家作主”的機會。

筆者之前曾瞭解過公共社區Wisdo,在那裏,用戶的等級高低根據收穫的好評數量分爲四類:Buddy(夥伴),Helper(幫手),Guide(嚮導)和Super Guide(超級嚮導)。

Helper可以爲新註冊用戶答疑解惑;Guide有權在聊天室中主持話題、標記違反社區言論規則的用戶;而Super Guide則有禁言權限,還能向特定小組發送推送通知。

與一般分層付費平臺不同的是:Wisdo裏高等級的用戶不是享有更多的功能,而是有更多的管理權和話語權,平臺通過真實的當家作主感激勵用戶升級,並通過他們來培養健康的社區生態。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Wisdo社區中Guide與普通用戶的對話

每逢佳節倍活躍:社區的“造節運動”

活動運營是盤活用戶必不可少的環節。

現實中,人們喜愛過節的心理在互聯網平臺同樣存在。一心想要造出“雙十一”這樣的大型節日是好高騖遠,但活動運營者可以從小處着手、在某些日子裏給用戶已更加依賴平臺的理由。

打造特殊時間節點

對於一個平臺來說,有些日子本就不凡。

這可能是平臺創立的週年紀念日,可能是平臺商城的優惠日,可能是用戶自發組織活動的日期……

“節日”具體有怎樣的內涵本身並不重要,最根本的是要人爲地將一些時間節點賦予特殊的含義,讓用戶感受到“這個日子不一樣”,從而增強歸屬感、創造更多的價值。

而且,這些特殊的時間節點也會成爲社區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同類社區形成差異。

Postcrossing是一個全球明信片分享平臺,上面來自200餘個國家的用戶通過平臺相識,相互郵寄明信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用戶認識之後可以通過郵件聯繫,寫實體明信片、郵寄、收明信片等線下行爲都與平臺沒有很強的關係,因此用戶們很有可能在積累了一部分相互寄明信片的“片友”之後逐漸脫離平臺。

爲了黏住用戶們,Postcrossing抓住一切機會打造特殊紀念日,讓用戶們不斷參與進只有平臺才能提供的活動。

比如:Postcrossing包裝了“信件月”這個概念,鼓勵用戶在2019年2月裏參與進互相寫信的活動中。再比如:每年2月4日,都是“感謝郵遞員日”,平臺上會發布大量給郵遞員送禮物、爲郵遞員畫畫等相關的活動。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信件月和感謝郵遞員日的宣傳帖

除了日期導向的紀念日,Postcrossing還會打造事件導向的紀念日,比如:平臺會紀念特定編號的明信片的寄出。

每當平臺上登記的明信片數量達到n千萬里程碑時,Postcrossing都會舉辦一個全員競猜活動,平臺上幾十萬用戶盯着倒計時期待第一千萬張、兩千萬張……

明信片哪個時刻被登記,而成功押對幾時幾分的用戶則會獲得獎勵。

在“造出”的節日裏,大量用戶匯聚在平臺中,在圍觀中獲得喜悅。同時,如果這些紀念日是平臺發展的重要節點,運營者注意強調用戶對此節點到來所作出的貢獻,那麼用戶在參與過程中還會感到自己與平臺共同成長”,其與平臺的情感聯結就會更深。

線下活動推動線上活躍

對於單純的線上活動,人們往往點擊幾下屏幕就能完成。

這些門檻低、操作簡單的活動雖然容易吸引大量用戶參與,但也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和回憶價值。而活動轉爲線下行爲,用戶們需要更多的操作步驟,人們對這一活動參與感和難忘程度都會大大提高。

在美國的快樂源泉表情包彙集社區Imgur裏,用戶們的日常活動無非上傳搞笑動圖和表情包、動動手指點個贊,所獲得的也不過是“膚淺而短暫”的快樂。

而在去年聖誕節期間,Imgur推出了“神祕聖誕老人”活動,讓人們爲平臺上的另一用戶寄送一份實體聖誕禮物。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Imgur上的聖誕活動

親手爲陌生人準備一份禮物並且寄出確實是件麻煩的事情,但人類的心理本質是“付出越多,愛得越深”,完成複雜活動的普通用戶更有可能發展爲忠實的真愛用戶,爲社區源源不斷貢獻金錢、時間和才華。

同樣以剛纔提到的Postcrossing爲例:它“強運營”特徵的另一個體現在於會鼓勵用戶進行線下的聚會。

當以興趣導向的互聯網平臺能爲你提供興趣之外的好處,讓你拓展現實人脈、收穫現實友誼,你又怎會輕易捨棄平臺呢?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Postcrossing全球各地線下聚會的時間安排表

聯結多維需求:社區的工具屬性

成功平臺所能賦予用戶的往往不只是“詩和遠方”,同樣還能解決眼下的剛需。通過附加工具服務性質的小功能,平臺能夠爲用戶提供更強的獲得感。

比如:求職就是人們的剛需之一。

設計師彙集的社區Dribbble上,不僅有用戶們展示作品的瀑布流,還有設計相關的招聘信息。對於獨立設計師來說,如果一個平臺既能用來曬作品展示才華,又能在上面找工作、使才華立刻得到用武之地,這樣的社區就算賣門票也是一定要擠進。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Dribbble平臺上的招聘版塊

也許對於大多數資訊類產品來說,精準對接用戶的廣泛剛需確實太難,但是通過工具服務類功能增加社區的附加值是可行的。

美國的女性新聞資訊平臺the Skimm推出了日曆資訊產品,用戶們可以看到大量娛樂、旅行等方面的日期,比如:時間線上可能顯示Netflix推出某部新劇、當地演唱會開始的日期。

用戶不僅能以閱讀資訊的形式瞭解這些事件,還可以將該功能與手機日曆同步,讓資訊產品搖身一變,成爲刷新劇、搶演唱會門票的備忘錄。

海外寶藏社區產品:爲精心培育用戶,各出奇招

Skimm平臺上的日曆資訊功能

科學合理的晉升體系、個人品牌化的貢獻展示、適逢其時的紀念活動、正中痛點的貼心工具……

國外的運營者們用這些手段讓各不相同的平臺充滿生機。

社區培育的大道上不乏他山之石,摸清它們背後的規律,方可攻玉。

作者:全媒派,微信公衆號:全媒派(ID:quanmeipai)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Dj4n10mwmEt3PZQxuVm-Ww

本文由 @全媒派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