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行業,風險都不可能被徹底根治,第三方支付行業也是如此。第三方支付在蓬勃發展和帶給生活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自2013年年底以來,從預授權套現風險事件,到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再到IC卡信息被讀取的輿論風波,支付安全和風險防控日益受到社會關注。面對互聯網時代的風險新形勢,專家認為,第三方支付的風險防控涉及多個業態、多個渠道,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解決所有的安全問題。

第三方支付面臨的安全挑戰

一、病毒入侵支付系統

由於第三方支付服務是依託移動網路、電腦、手機等共同完成的,因此其本身的安全性就存在一定的隱患。產業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安全隱患,都有可能轉嫁到支付平台上。例如,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在全球範圍至少100多個國家造成攻擊,國內有不少行業內網環境受到了嚴重感染,金融服務業更是成為損失最嚴重的行業。僅擁有強大的邊界防禦已經不足以應對網路病毒所帶來的各種安全威脅,各方必須尋求更為有效的安全防禦手段。

二、黑產日益壯大,風控面臨挑戰

黑產指利用病毒木馬非法盜取或者通過機構泄密人員購買他人身份證號、手機號、遊戲帳號、郵箱、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然後進行非法販賣。互聯網黑產在中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從業人員大概有60萬人,在一些小的四線和三線城市,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這些黑產大多有組織,不光是自己賺錢,還會把技術也作為一種盈利的方式輸出,在搜索引擎搜索不到、一般人也難以進入的暗網進行大規模交易。從這個角度看,黑產發展正逐步壯大,並對金融機構與支付機構造成威脅。

三、詐騙及犯罪風險

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比,第三方金融機構由於興起不久,其發展相對來說是不夠成熟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但是其風險控制方面卻沒有一個具體的行業標準。風控水平與發展速度的不匹配引發了第三方支付的洗錢、恐融、詐騙等風險。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網路交易的隱蔽性和匿名性,通過破壞傳統的資金鏈完整性,使追查款項源頭變得艱難,從而實現其非法資金轉移、洗錢等目的。

第三方支付安全問題無法獨自解決

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移動支付雖已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但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終究是一個新產業,其發展至今不過十餘年。和其他產業一樣,發展過程中必將受到諸多阻礙,未來也不可避免接受更多的風險挑戰與市場質疑。面對互聯網時代的風險新形勢,業內專家認為,第三方支付的風險防控涉及多個業態、多個渠道,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解決所有的安全問題。

首先,第三方支付的風險防控需要央行的監管與指導。監管部門需要做以下努力。一是需要制定專門的金融技術行業或國家標準;二是要暢通金融消費者諮詢投訴受理渠道,完善投訴處理機制;三是要建立支付機構工作評估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四是要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費者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力的監管必會鞭笞著第三方支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次,良好的支付環境也需要消費者共同營造,需要其不斷提升權責意識和風險意識,以合法合理、理性有序的態度參與金融活動。需要其自覺意識到「自享收益」的同時也要「自擔風險」。需要其提高日常金融活動的警覺性,自覺遠離和抑制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最後,推動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健康、共贏的支付安全新生態,最主要的是要靠第三方支付機構本身。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認為,在網路環境變化日新月異下,作為提供支付服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要不斷在支付系統的風險控制上加大研發力度,在商戶審核上嚴格准入。第三方支付機構應該在業務創新和防範風險的之間尋找平衡點。

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是在市場需求及市場競爭的夾縫中發展起來並逐漸形成其世界領先地位的,這些是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產物,是中國"互聯網+"戰略在金融領域的成果,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踐行普惠金融的代表作。因此,我們對待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應該採取更加包容的態度。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國第三方支付發展能由青澀向成熟的過度,成為一種嶄新的創新經濟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