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大多數中醫醫生都會推薦晚上泡腳養生的方法。即便是用簡單的白開水泡腳都是很有效的。不同的藥方用來足浴保健功能不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科主任楊小紅教授指出,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泡腳的時辰或許不是太重要,每天的堅持才是最重要。正如蘇東坡所說,「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

為此,他推薦了一些常見的足浴方法: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增強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發揮其散寒、除濕的作用。

酒: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其他酒類,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用以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滋潤皮膚。

楊小紅建議,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水面至少要漫過腳踝,如果能漫過腓腸肌(俗稱小腿肚)是最好的,洗腳時兩腳相互搓動。常年穿高跟鞋的女性、久坐辦公室的白領等腰腿疾病高發人群,如果在泡腳時照顧到腓腸肌,將非常有助於緩解肌肉勞損。像我們平時如果有一點受寒的癥狀,可以選擇用生薑、艾葉或者茶葉煮開水,稍冷後就泡腳,連泡三天就有很好的祛寒效果。

「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學會按摩足腿部穴位,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楊小紅介紹,人體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腳底,共有76個穴位。如果泡腳時做腳底按摩,能緩和人身體的疲勞緊張,增強精力。一般都是用拇指掐揉,揉之前最好把指甲剪平,以按揉至酸脹為止。此外,在胃病的高發季節,還可按摩小腿健脾胃。這是因為小腿上聚集了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的養生穴位。像小腿內側的足三陰、小腿外側的足三陽、膝蓋下三寸外側的足三里等,常按可健脾養胃。


在家足療有5個注意事項:

1、水量不可太少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2、溫度不可過高

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3、足療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2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4、足療時間要選好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半小時再泡腳。

5、女性經期不能隨意足療

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癥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足療都有什麼好處

一、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二、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每晚中藥泡腳可以加強神經系統鍛煉,促進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改善睡眠效果。

三、防治高血壓。中藥泡腳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氣血暢通了,血壓就平穩了。

四、防治風濕性關節炎,中藥泡腳能加強血液循環,通絡活血,祛寒消炎,對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理療效果。

五、防治腿腳麻木。通過中藥泡腳,可以激活腿神經末稍,使神經系統上下貫通,消除腿腳麻木。

具體方法指導:

點法:

食指彎曲,拇指輕靠於食指末節。食指指骨同手掌、前臂、上臂保持一條直線,按壓時,壓1次提起1次,用力要均勻,有滲透力。適用於足底部、足內側面和足背的穴位。適用於足底部、足內側面和足背的穴位

按法:

拇指關節彎曲成直角,著力點在偏離指甲尖端中央2-3毫米處,用力要由輕而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滲透到組織深部,切忌用迅猛的爆發力,以免產生反作用。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患腱鞘炎,所以要與其他手法交替施用。

揉法:

用中指羅紋面部分吸附於穴位上,腕部放鬆,以肘部為支點,作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應避免觸打或跳動。適用於按摩區域較大的部位。

推法:

用單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魚際側等,也可單用拇指,著力於足的一定部位行單向直線移動。操作時要緊貼體表,用力需穩健,速度緩慢均勻,應沿骨骼走向施行,且在同一層次上推動。整個動作要貫穿一個「松」字,即將肩、肘、腕、掌各部都放鬆,才能使功力集中於手指。

擦法:

用單指或手掌大小魚際及掌根部附著於足部,緊貼皮膚進行反覆、快速直線運動。腕關節應自然伸直,前臂與手近似水平,指擦的指端可微微下按,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帶動指掌作往返直線移動,亦可視部位不同,分別以腕部、指掌關節及指間關節為軸施行,以出現溫熱感為佳。

叩法:

食指叩法是拇、食兩指指腹相對,中指指腹放在食指指甲上,三指合併捏緊,食指端略突出,用腕力上下動作行點叩法。適用於足部各個穴位。


感謝關注【諾泰講談】,我們將會提供更多有用又有料的健康知識,如若有相關領域的疑問或更好的資訊,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作者會定期選取評論,發文詳細為您解答)


當然可以,養生保健就是要能隨時隨地,簡單操作,才能適合推廣普及。

其實,足浴很簡單的,大道至簡,買一個好一點的足浴盆,用料嘛,個人建議最好的,就是蘄艾葉,適合所有體質。

泡腳,不建議每天都要用藥,清水最好,可以每周兩次到三次用艾葉泡腳,就夠了。

點滴做到,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當然可以。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一台足浴盆就可以在家做足浴了。

現在足浴盆還可以做到多種模式,為家庭各個年齡段的人量身定製各種模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