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

F22據說連眼鏡蛇機動也做不了,更別說落葉飄這種高難度的機動,但是這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論機動性T50不一定比得過F22。

俄羅斯在各大航展上的表演都堪稱「影帝」,從蘇27開始就各種show機動,這次在矢量推力的加持下T50更是做出了讓大家目瞪口呆的「落葉飄」,顯示了超強的機動性。

這種機動看起來好看,但是在實戰中並沒什麼卵用,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眼鏡蛇機動最先由薩博35完成,但是薩博35也只是一款2代機而已。

F22的機動性同樣強悍,比如下圖所示極具實戰價值的機動動作。

圖:殺一個回馬槍

除了F22也沒有別的戰鬥機能做出來。簡單、粗暴、具備實戰意義、哪個飛行員都能輕鬆做出來,美國人追求的是這種戰鬥機的機動性,相比而言俄羅斯就顯得有點太過花哨。

美國和俄羅斯的矢量推力技術各有所長,美國選擇的是二元矢量噴管,俄羅斯選擇的是軸對稱矢量噴管。其實兩國對這兩種技術都有研究,只是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矢量推力技術。

二元矢量推力噴管公認更有利於四代機的隱身和超音速巡航,雖然噴管只能上下偏轉,損失了左右方向的機動性,但是這兩個方向的機動在實戰中如同雞肋,意義不大。

二元矢量的噴管結構複雜、重量大、在從圓形噴口向矩形噴口過渡中大概會損失10%的推力,這才是要命的。美國F119發動機推力達15.5噸,推力足夠強悍,損失這點推力換來超音速巡航和更好的隱身,美國人覺得划算。

圖:F22飛行包線

逆天,機動性不會差

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趕不上美國,一直都靠AL31包打天下,AL31發動機只有12.5噸的推力,再損失10%基本就沒法玩了。所以雖然知道二元矢量推力更好,俄羅斯也玩不起,只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軸對稱矢量噴管技術。

我國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推力不夠,機動性就靠氣動來彌補一下不足,只要發動機推力夠強,用二元矢量噴管才是最好的選擇。


高機動性是蘇式戰機的一貫優點,無論是蘇27,蘇30,蘇35,還是米格系列,都非常強調機動性。作為最新的機型的蘇57,被網友戲稱為「拍扁的蘇27」,可見雖然定位於五代機隱形戰機,但機動性依然是蘇57的重要特點。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蘇57在隱形和機動性之間,將更加強調發揮機動性的優勢。這是俄羅斯的明智之處,因為拼隱形能力,俄羅斯是比不上美國的,倒不如發揮自己機動性強的優勢,彌補隱形能力的不足。

蘇57

F-22雖然擁有完整的4S能力(隱形,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強態勢感知和信息融合),但它更強調隱形能力,雖然理論上F-22同樣具備超機動性,但應該不如蘇57。這倒不是說F-22做不了高難度的飛行動作,而是說,高難度機動動作不是它的強項。F-22進行過非常多的飛行表演,公開展示過眼鏡蛇機動,滾筒等高難度動作,這說明F-22的機動性是很不錯的。至於落葉飄,F-22尚未進行過,所以不清楚其能不能後做到。

F-22

目前,較多的人認為還是蘇57的機動性更強一些。這沒辦法,老毛子在航電,雷達,隱形塗層上的技術水平都不及美國,要是無法在傳統優勢機動性能上扳回一局,那俄羅斯想要靠蘇57抗衡F-22就是個笑話。

蘇57高速飛行

不過,即使蘇57機動性更強一籌,但要是跟F-22進行對比,整體性能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隱形能力上,目前公認F-22的雷達反射橫截面積(RCS)值介於0.005~0.01立方米之間,而蘇57沒有明確資料可以佐證,但普遍應該會大於0.05立方米。這意味著跟F-22相比,蘇57的隱形能力落後一大截,意味著更容易被雷達發現並打擊。除此之外,蘇57迄今尚未展示過內置彈倉,雖然有端倪能夠證明蘇57具備內置彈倉,但尺寸很小,頂多能裝下4枚空空導彈,F-22目前最大能夠掛載8枚,所以在載彈量上蘇57又輸了一籌。

蘇57疑似內置彈倉曝光

綜上,如果蘇57以目前的狀態去迎戰F-22,那劣勢很明顯,結果不被看好,希望蘇57後期能夠不斷改進,彌補短板,爭取獲得更大的提升。

F-22發射AIM-120空空導彈

我認為軍迷和非軍迷這麼關注T-50的落葉飄,可能是由於俄羅斯設計的這款第5代戰鬥機,除了在機動性能上能夠拿得出手,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陳。

而美軍的F-22儘管機動性能也不錯,但是他們並不經常向外界宣傳「猛禽」的高難度飛行動作。你什麼時候見過俄羅斯大肆宣傳他們戰鬥機的電子對抗能力、態勢感知能力?是不是咱們看到的都是他們關於各種型號戰鬥機機動性能的報道?

F-22戰鬥機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鬥機,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它的靈敏性,具備較強的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我認為靈敏性其中就包括空中機動能力。F-22戰鬥機裝備兩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低涵道比加力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104千牛,加力推力156千牛,推重比超過10,這數據並不比俄羅斯人的差。

F119-PW-100也採用了推力矢量技術,發動機噴口能在縱向偏轉±20度,使F-22具備了極佳的機動性和短距起降性能,儘管不是像俄羅斯T-50那樣傳說中的三維矢量推進,具備較好隱身能力的F-22,要那三維有什麼用呢。 F-22戰鬥機在空戰時,機載的APG-77雷達超可靠,每個發射元器件的獨立發射和接收能力都非常強,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極小雷達反射截面積,這種強大的低截獲率能力使「猛禽」在瞄準敵機時,儘管敵機裝備了雷達告警接收機,也有電子干擾設備,但是一般不會知道自己已經被「猛禽」瞄準,庫叉就把你打下來了。

我認為落葉飄是華而不實的花哨表演動作,實戰意義非常小。第5代戰鬥機的狗斗機率也已經降到非常小,如果T-50還要靠狗斗去戰勝對手,那麼他們俄羅斯人研發第五代戰鬥機幹什麼呀?隱身能力不要也行呀?機載導彈70公里外攻擊目標還能力不就成了擺設,你在100千米以外飄給誰看?

而且,本文分析認為落葉飄是在空戰不利時規避導彈用的,以我美軍學術文章200篇的經驗,要規避AIM120這樣的導彈,基本上不可能。


對於T-50的「落葉飄」,筆者認為還是要客觀的看待,從前蘇聯時期,蘇聯戰機設計師就十分迷戀發動機的三維矢量推力,以此來提高戰機的機動性能,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技術研發,最終從蘇-35到T-50,通過展示讓大家看到,戰機居然可以像落葉、攤大餅一樣在天上緩慢的小半徑轉彎。這事實上展現的是戰機小半徑或者無半徑條件下的下降盤旋能力。F-22也多次在空展中做過類似的機動動作(比T-50要差一點)。雖然很多專家對於這種能力極為推崇,認為這種能力代表著戰機極強的近身格鬥能力,但是筆者認為不盡然。

由於T-50發動機噴口可以360度三維轉向,而F-22的只能在俯仰兩個方向做到矢量轉向,所以實際上F-22做這種落葉飄機動動作的能力比T-50要差很多,但是在實戰中這種差別並不會帶來很大的差別。由於T-50和F-22這種五代機主要都是在超視距情況下作戰,近身作戰的情況基本為零,所以這種主動喪失機動能力,利用失速做「落葉飄」的空中機動動作是十分危險的。依照現在空戰理論,使用複雜的操控技術,以達到失速條件下的無半徑下轉盤旋這種超機動性能,是得不償失的。雖然落葉飄可以保證自身機頭的指向,但空戰中戰機自身能量為零的情況十分危險,也意義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筆者認為F-22的設計思路主要就是為了制空,尋求的是隱身與超機動、超音速巡航之間的平衡。所以F-22雖然在發動機上不斷提高技術性能,但是在發動機上並沒有像俄羅斯T-50那樣追求極端做到三維,這其實是符合五代機發展規律的。


世界上能做到「落葉飄」的,不僅僅T-50,還有F-22、F-116、米格29、蘇-35全都可以,只是T-50的落葉飄在觀賞性和機動性上是真的強。

那落葉飄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動作呢?這個動作在學術上叫做無半徑下降轉彎超機動,如果說成大白話就是沒有半徑直接轉彎。一般的戰鬥機在空中的轉彎都是要傾斜一個大角在進行轉彎,而每個轉彎都比飛機平飛是的耗能要大不少,所以當T-50的「落葉飄」一出現,可以說是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這種轉彎耗能極小而且戰機的靈活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這種「落葉飄」顛覆了傳統的飛行模式。

T-50的落葉飄得益於它所採用的三維矢量噴口,而F-22採用的是二維矢量噴口。三維矢量噴口使飛機的飛行方向可以完全隨心所欲,而二維矢量噴口則只能做出不完全的「落葉飄」,但是三維矢量噴口實在是造價太高,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一國批量裝備,而二維矢量噴口則要便宜得多、簡單得多,世界上有多國的戰鬥機批量使用。

不過即使T-50在落葉飄上打敗了F-22,也遮住這架戰機本身的缺陷。現如今的戰鬥機機動性早就不是主要的衡量標準了,而T-50好像還持有一種落魄貴族的驕傲,在一個退居二線的領域做出了世界最強,可是戰鬥機的其他部分卻沒有做好,隱形功能馬馬虎虎、電子性能也沒有什麼突破,更別說速度了,整個世界都進入了超音速的時代,而他還停留在亞音速的時代。如今的戰鬥機,能遠程打擊絕不近身搏鬥,所以機動性再好性價比也絕對划不來。所以,儘管T-50贏了機動,但論整體戰力卻輸給了F-22。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歡迎關注。

「落葉飄」是展示飛機機動性的一個著名動作,蘇35等飛機都進行類似的展示。作為新一代的隱身飛機,其除了隱身,還有一個重要特性,那就是它可以控制一定程度的失速狀態。四代隱形機基本上都是可以的,雖然有的飛機還沒有展示出來。

F22在航展上曾經展示過類似的動作,而且F22做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動作也是輕車熟路,並且可以控制一定的時間。F22的機動性能是很優秀的,這也對得起它高昂的成本。不過這裡如果仔細的對比F22和蘇57(T50的正式代號)的機動性,作為後來者的蘇57,機動性要比F22更好一些。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蘇27家族飛機的某些特性,又融入了新材料和新的設計思想。而F22確切的講,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設計思路,客觀上講還是有些缺陷,只是美國在

隱身性上下了大工夫,使其至今還保持著超一流的戰力水準。

蘇57的隱身性就不如F22那麼好了,不過俄羅斯強調的也並不是隱身,更注重機動能力。尋求某個領域的極致,也是種軍事思想。目前來看,蘇57是一款機動性極佳的戰機。


這個問題要是換個方法問大家就清楚了,黑鳥能飛3馬赫,30000米,F-22肯定不行,那F-22是不是比黑鳥差?相信答案大家都清楚。

T-50最大的失敗就是錯誤的理解了下一場空戰的作戰模式,把機動性能擺到了一個空前的位置上,使之主要性能要求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從T-50的飛行表演來看,它確實因為使用了三維矢量噴口,大量可動氣動面和先進的飛控軟體,在飛行表演中能做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超機動動作。就是問題所說的「落葉飄」,在很小的半徑內快速旋轉使機頭指向不同方向。還有法輪,眼鏡蛇等種種T-50獨有或做的更好的動作。

但問題是現代空戰已經不是這麼打了。大家都看過「印第安納瓊斯」電影,一個大漢把大刀舞得使人不能近身,瓊斯不慌不忙掏出手槍一槍解決了刀客。近距格鬥因為隱身性能和超視距探測、攻擊能力的發展已經成為最後的手段。精明的戰鬥機駕駛員都會盡量避免進入近距格鬥,在能夠鎖定敵方的最遠距離發射導彈,然後拉開距離觀察戰果,一擊不中再來一次。而不會死板的遠距不中就投入近距格鬥。這是F-22和F-35的基本作戰模式,充分利用隱身性能、電子戰優勢、信息優勢,遠程打擊敵人,保存自己。

T-50的隱身性能對於這個時代研製的新式戰鬥機來說可以說慘不忍睹,電子性能也未見到有顛覆性的提升,所以T-50隻能是種SU-27拍扁大改,算不得一種新一代戰鬥機。

大家可以了留意一下,無論SU-27和T-50做眼鏡蛇、落葉飄這些超機動動作,速度都掉的很快,需要利用俯衝、開加力等手段儘快恢復速度。這本身就觸犯了「能量空戰」的大忌,沒有了速度,就沒有了動能,在空戰中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F-22能不能做落葉飄根本不用糾結,現代空戰從來不是誰能做什麼動作而別人做不出就能擊落對方,而要看誰能正確的使用戰術策略,發揮己之所長。


比較落葉飄沒有多大意義。

T50是一款設計失敗的戰機,所以俄羅斯基本放棄了50的繼續生產,轉而生產蘇35。主要原因有二:

1~俄羅斯錯誤估計了22的隱身性,認為雷達反射為零點三到零點四,所以判斷50雷達反射零點五足夠用了。

2~俄羅斯錯誤估計了空戰模式,設計思想還是強調亞音速超機動,而四代機強調的是超音速機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